何同学,来自一个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本科也是双非,考研抱负较大,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并以初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复试,遗憾的是复试表现不佳,被刷下来了。
父母认为,你考不上北大,那就调剂到其他学校吧,既然你成绩这么好,考不上北大去读上财也可以嘛。然而,何同学选择了全脱产二战,再考北大汇丰商学院。
这一决定,虽然父母也是支持的,但小何却不好继续向父母要多少生活费。尽管生活开支是一缩再缩,还得靠姐姐的资助才能持续下去。
反观高考,很多考生都是同时填报三个志愿,同时还勾选“接受调剂”。而小何却固执地非考第一志愿不可。
为什么?
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到考研跟高考录取制度的不同。
高考录取时,招生单位不会考虑你是第几志愿报考他们学校,只要成绩达到他们的录取线就行。
但考研不同,考研只能填报一个志愿,考研的招生单位原则上也只收第一志愿考生。
以何同学为例,他成绩很好,以他的基础,如果考个上海财大,肯定是安全的,但是,等他被北大刷下来的时候,他也没有机会去申请上海财大了。上海财大自己也是顶级热门学校,报考的人本来就足够多,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足够招满学校需要的学生。
在第一志愿生源足够的情况下,学校都不愿意接受调剂生。不仅上海财大如此,其他学校基本都如此。
学校会考虑调剂生的情况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第一志愿过国家线的人不足。例如某个专业计划录取10人,按照教育部最低标准,至少要安排12人参与复试,然而第一志愿考生过国家线的人数<12人,学校就不得不接受调剂生。
二是学校对第一志愿生源质量不满意。例如国家线虽然只有340,但学校希望提升学生质量,希望把复试线定在360,然而本校第一志愿考生过360的人数不足,学校也会考虑接受调剂。
但两种调剂都有一个共同情况,相对于考生所报考的第一志愿学校而言,能调剂的学校综合实力确实要差2-3个档次。
这种落差,是让抱负远大的考生很难接受的。
其实还有第三种情况,招生单位也会接受调剂。那就是它们的综合实力虽然很强,但学费死贵,例如部分专硕,或者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学费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
这种专业让中国大多数学生可望不可即,它们生源受到了经济条件的限制,招生比较困难。虽然它们接受调剂,但很多考生都没足够经济实力,读不起这样的专业,也只能作罢。
我前面文章《本科二本,我考研能考哪些学校?》,里面就举了一个考北大文学专业女生的例子,她一战时就可以调剂,但那个专业学费近万,而她当时的月收入只有400+,就这点收入还是全家的经济支柱,你说她怎么凑学费?
关于死磕第一志愿,你怎么想的呢?
父母认为,你考不上北大,那就调剂到其他学校吧,既然你成绩这么好,考不上北大去读上财也可以嘛。然而,何同学选择了全脱产二战,再考北大汇丰商学院。
这一决定,虽然父母也是支持的,但小何却不好继续向父母要多少生活费。尽管生活开支是一缩再缩,还得靠姐姐的资助才能持续下去。
反观高考,很多考生都是同时填报三个志愿,同时还勾选“接受调剂”。而小何却固执地非考第一志愿不可。
为什么?
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到考研跟高考录取制度的不同。
高考录取时,招生单位不会考虑你是第几志愿报考他们学校,只要成绩达到他们的录取线就行。
但考研不同,考研只能填报一个志愿,考研的招生单位原则上也只收第一志愿考生。
以何同学为例,他成绩很好,以他的基础,如果考个上海财大,肯定是安全的,但是,等他被北大刷下来的时候,他也没有机会去申请上海财大了。上海财大自己也是顶级热门学校,报考的人本来就足够多,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足够招满学校需要的学生。
在第一志愿生源足够的情况下,学校都不愿意接受调剂生。不仅上海财大如此,其他学校基本都如此。
学校会考虑调剂生的情况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第一志愿过国家线的人不足。例如某个专业计划录取10人,按照教育部最低标准,至少要安排12人参与复试,然而第一志愿考生过国家线的人数<12人,学校就不得不接受调剂生。
二是学校对第一志愿生源质量不满意。例如国家线虽然只有340,但学校希望提升学生质量,希望把复试线定在360,然而本校第一志愿考生过360的人数不足,学校也会考虑接受调剂。
但两种调剂都有一个共同情况,相对于考生所报考的第一志愿学校而言,能调剂的学校综合实力确实要差2-3个档次。
这种落差,是让抱负远大的考生很难接受的。
其实还有第三种情况,招生单位也会接受调剂。那就是它们的综合实力虽然很强,但学费死贵,例如部分专硕,或者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学费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
这种专业让中国大多数学生可望不可即,它们生源受到了经济条件的限制,招生比较困难。虽然它们接受调剂,但很多考生都没足够经济实力,读不起这样的专业,也只能作罢。
我前面文章《本科二本,我考研能考哪些学校?》,里面就举了一个考北大文学专业女生的例子,她一战时就可以调剂,但那个专业学费近万,而她当时的月收入只有400+,就这点收入还是全家的经济支柱,你说她怎么凑学费?
关于死磕第一志愿,你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