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的广平府衙广场前,有座石牌坊,上署“三辅襟喉”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有气势有内涵,把一座本不出众的牌坊点化出灵气与厚重。首先说明一下,这个匾额不是现代人撰写的,清代光绪版《广平府志·府治图》上就有这个匾额,新建广平府衙也是依这个《府治图》为蓝本重建的。
“三辅襟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得从时代背景的了解才可解读。广平府,明清两代的京畿南门户,“三辅”是指直隶南部的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直隶”即现在的河北省全部,另有山东、山西、辽宁、内蒙、河南五省的部分地区,总面积是现在河北省的两倍,隶属京师直辖,因此名“直隶”,明代有两京,即南京、北京,所以也有南直,北直。清代只有一个京都,也就只有一个直隶了,“直隶”有拱卫京城之责,别称“畿辅”,故称三府为三辅;把广平府比做襟喉,是因京师通往南方的主官道纵穿广平府,基本上也就是现在的107国道。古时,通衢大道也是战略的襟带要冲,在临洺镇,又倚洺河设有关隘,为控扼重地,谓之咽喉。临洺关之名也由此而来,可见当时广平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