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吧 关注:515贴子:709
  • 8回复贴,共1

现象与本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讲解辩证法,对目前的我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辩证法都是完全陌生的概念。不知道该从哪个层次入手,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太低让人觉得幼稚,太高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因为理解辩证法的过程,就是从实际的现象中抽出完全的抽象,并把各种抽象联系起来的过程。辩证法的抽象部分很类似数学中的抽象,所以从这里说,哲学和数学是一体的。
具体分析之时,还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通常讲解一件事物的时候,总是把各种条件一件一件讲,所以会让人觉得这件事情是由各种不同条件拼凑起来的,就好像猪腿、猪头、猪身、猪内脏拼出来了一头猪,把它们切开,它们还可以变成不同部分。但实际上,辩证法是牛奶,各种关系是牛奶中的各种不同成分,它们融合在每一滴牛奶中,我们把它们抽出来分开讲解,只是由于语言的缺陷使我们无法同时表达同时发生的不同现象,只能一个一个分析。所以对事物中主要与次要、对立与统一、无限与有限、一般与特殊等等的分析时是散开的,应用时必须是同一的。
那么,什么是现象与本质?为什么一切理解都是从这里开始?从现象中求本质的过程,也就是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的过程。数学中的同类项合并就难倒了一大片,何况现实中的同类项。数学的理解是从小学的数量转化为数字开始的,本质的理解我也从对概念的解释开始。
猫和老虎为什么都是猫科动物?我们把它们都归类为猫科动物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我们把猫和老虎的不同现象剔开,留下它们的共同点,并把这些共同点统一归纳,并给它们一个共同的名称:猫科动物。这就是抛开现象求本质的过程。这里可以看出,我们把猫科动物叫猫科动物,不是因为我们喜欢这么叫,而是这种动物有它们共同的特点,我们不是以主观意识给它们命名,而是根据它们的客观条件给它们进行的分类,这就是唯物主义思想。
老虎从小了看,还能细分为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从大了看,还能分为哺乳动物、动物、生物、物…。每一种分类,都是在不同范围内找出共同点,排除不同点的过程。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一种物体,它的本质是什么,不仅仅由它说了算,还来源于与它比较的物体。也就是说它的概念,不是来源于它自身,而是来源于我们所要表达的范围的同种事物的归纳总结,也就是相同事物的抽象的同一。我们所用的所有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都是对关系的总结。比如:水果、颜色、温度、电压、速度、时间、大小、数量、重量等等。每一种性质都是对有相同性质的物体的比较。每一种事物中都包含有各种不同的性质,但事物中不同的性质没有可比性,颜色不会与重量相比,时间不会与大小相比,只有从不同的事物中抽取出相同的性质,才有比较的可能。我们把这种同质物的不同比较叫做“程度”。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从哲学角度来说,求本质的过程就是找出“我是谁”的过程。
为什么资本家叫资本家?为什么无产阶级叫无产阶级?为什么小资产阶级叫小资产阶级?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叫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价值是劳动量的比较?为什么资本不生产价值?为什么同样是劳动者,却有生产劳动者与非生产劳动者之分?要理解这些概念,必须理解这些概念所包含的事物中的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即排除事物中的特殊成分,留下事物中的内在一般关系,并从这一般关系中找出程度的区别。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才能做进一步延伸分析。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07 12:21回复
    关键特性确定本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07 17:23
    回复
      各种不同的树叶,无论大小、形状、颜色、质感如何不同,都叫“树叶”。因为它们的作用相同,即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我们把树木的这种有共同性质的器官叫做树叶(树叶一般),而各种不同树叶所表示出的各种不同性质,就表现为树叶的不同特点(树叶特殊)。
      我们谈到树叶时,通常表示的都是树叶的一般性质,即树叶的本质,只有讲到单独树种的叶子时,才会提到那种树叶的特殊性。比如小孩问:“这是什么?”“这是树叶。”“为什么这个叶子是这形状的?”“因为这是银杏树的叶子。”这就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们都属于树叶(树叶一般),它们是不同的树叶(树叶特殊)。
      当然,前面讲过,任何一般与特殊都是相对的,这来自我们观察的角度。如果我们观察的角度为银杏树,那么银杏树叶就表示为银杏树树叶一般,而每一片不同的叶子就表现为银杏树树叶特殊。
      所以我们了解树叶的一般性与特殊性,首先得理解树叶的一般性是什么,即为什么树叶叫树叶,理解了什么是树叶,才能从各种不同的树叶中找出树叶的一般性,通过对一般性的排除,得出不同树叶的特殊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绝对相同的两种事物,即使它们之间的一般性非常的近似,也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特殊性;反过来,完全不同的事物,也能找出其一般性。因此,我们在理论上分析事物的一般性时,不能忽视了事物的特殊性,忽视了特殊性,就会使事物的现象与理论发生偏离;而在实践上观察事物的表象时,不能忽视了事物的一般性,理解了事物的一般性,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少犯错误,而不理解事物的一般性,会连方向都没有。
      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一般中的中国特殊。想了解中国特色,就必须先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只有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特殊在哪里,能不能复制。这即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也即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08 10:46
      回复
        深度与纯度
        在现象与本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一种是深度,一种是纯度。而通常情况,人们往往把这两种概念混淆起来。
        何为“纯度”?我们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含有多少杂质。一种颜色,当它显现出某种主色,我们就可以把这种颜色归为一种色系,比如:玫红、酒红、粉红、橘红…无论现象上有多么不同,它们的本质都可以归纳为红(红色一般)。它们的区别只是掺杂的其它颜色的数量与种类。当然,如果杂质太多,就会变成另一种色系,那是量变与质变,是另一个课题。
        何为“深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密度,或者按游戏里的说法:等级。越浓的东西,颜色越深;越淡的东西,颜色越浅。但在纯粹的前题下,无论多浅,我们都能一眼看出这是什么颜色;如果不够纯粹,颜色越深,它原本的属性却会越模糊。所以,深度是在一定的纯度的前题下才能显现出来的,无论如何不能把深度和纯度混为一谈。
        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者更是分成千百种不同深度和纯度的人群,这是自然规律,是无法避免的。简单的纯度划分方法,即目的是否纯粹、信念是否坚定。深度划分方法,即是否理解历史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理解的多深。没有纯度,不要谈深度。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10 10:59
        回复
          我有个想法,反正唯物辩证法就是讲现象的,你直接通过现象讲唯物辩证法


          IP属地:湖北6楼2021-12-12 22:48
          回复
            我看你的举例不就是对现象的解释,用唯物辩证法


            IP属地:湖北7楼2021-12-12 22:48
            回复
              两年了,看到有人回复,回来看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真是写的什么玩意
              本质和本质的认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我把两者弄混了。
              本质是抽象的概念,是变化中的事物;本质的认识只是对这个变化中的事物的某一阶段的认识,它并不是本质。
              所谓认识就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就是如此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2-14 21:23
              收起回复
                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内容与形式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10-20 1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