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81贴子:137,695

「君子思不出其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論語·憲問》:「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11-13 17:00回复
    “暴纱亭后,静室之间,画了罡斗,叫俯伏在内”者,去粗率轻薄之气,以安静为宅舍也。“一个个瞑目宁神”者,以宁神为基址也。“暗念真言”者,以念真为要着也。“将仙气吹入腹中”者,以志气而壮内也。“把元神收归本舍”者,以收归元神为根本也。“传与口诀”,即此是口诀,而此中之外,别无口诀。“各授万千之膂力”,即此是膂力,此中之外,别无膂力。果有能依此等口诀,以养力量,勇猛向前,而从前之懦柔畏逡之气,俱化于无有,岂不是脱胎换骨?小王子如梦初醒,一个个骨壮筋强,三般兵器俱拿得也。然既授之以神兵,而使照样另造,又何以拿不动,而减消斤两乎?学者若以三僧吝惜猜之,大错!大错!盖口诀须用师授,而神兵还要自造。神兵者,自己防身之慧器,师自有师之慧器,徒自有徒之慧器,只可照样而造作,不能取原物而交代者。故八戒道:“我们的器械,一则你使不得,二则我们要护法降魔,正该另造。”言下分明,何等醒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11-13 17:00
    回复
      彼世之一切迷徒,惟利是计,师心自用,不知实学,私猜妄议,邪思乱想,予圣自雄,略无忌惮,如金毛狮子,使青脸小妖请九头狮子,坐首席者相同。吾不知何所取而然,其必谓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故以思为祖,尊思如圣,而甘自居于下愚不移之地。殊不知君子之思,特思其正,不思其邪,所谓思不出其位。今反邪思,偷圣贤之法宝,以为伤人之物,而庆钉耙会,是思出其位,思愈多而道愈远,何贵于思?提纲书“虚设”二字,其诛心之论欤!以此看来,可知师心之不可有,神器之不容借,野狐禅终须败露,真道学难可泯灭。试看三僧赶猪羊入了妖洞,谎言谎语,哄得妖王反引进厂亭,说与中间钉耙。以见真师作用,假师难窥其相;假师举止,真师如见其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11-13 17:19
      回复
        道德不為思德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1-13 17:19
        回复
          “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叫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中庸》云:“思之弗得,弗措也。”圣贤教人,未尝不教人思,视其思之何如耳。思之正,则能通天彻地,达古通今,极往知来,可以超凡入圣,可以起死回生,希贤希圣而无难;思之不正,则欲生念妄,以假乱真,伤生害命,能使人入轮回而不知,堕地狱而不晓。“等闲也不伤生”,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11-16 10:54
          回复
            所以,诸位既然来到山上,在这七天以内,无论如何一定要万缘放下,天下没有丢不开的事。我家里才丢不开呢!我只有两个小孩在家,家里没有人照应。我那个小孩还想跟我来,我说不可以,你要帮姊姊看家。我也丢不开,我也有很多事。我都舍命陪君子,丢开来陪你们玩,有什么丢不开呢?假如昨天死了,看你丢得开丢不开?天下没有丢不开的事。要拿出这种精神来。不要以为是来参加我南某人的打七,换句话说,要我耍七天宝给你们看呢!这是诸位要注意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6-16 10:04
            回复
              三、内明之学。本篇先阐释《大学》所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并说明向来学者都把“诚意”前面的“格物致知”及“物格知至”的关健所在,略而不谈,而不知其中内明与外用之环环相扣的密切关系。进而讲到要做到“诚意、正心、修身、”,就先须“格物致知”,以达到“格物知至”,故对“所知”与“能知”,及“心”、“意”、“识”细加明辨,再讲到心物一元、心能转物的道理,而警醒世人,不再被物质文明带向自我毁灭之途。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6-16 15:00
              回复
                这个梦跟意识有时还产生带质,这是唯识学里的名称,是带心物一元的本质作用。譬如说有时候做梦,忽然有人敲个响声,在梦中当成是雷声。所以梦境有许多是因外境外物引起的,这就不是独影意识了,这叫假带质的意识境界。譬如有人说夜里走路碰到鬼,我小的时候也一样怕鬼,我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从来没有怕鬼怕神的。夜里要是看到哪个地方有个奇怪影子,我眼睛盯住不动,非要过去把它弄个究竟不可,结果一看是个树叶子,或是什么东西。所以夜里看到鬼,没有什么真的鬼,都是自己第六意识有这个影像,看到任何影像,听到任何声音,会把它当成是鬼,或是奇怪的东西,这属于假带质的作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7-04 09:18
                回复
                  性理与理性
                  了解了这些是第六意识作用,是后天的思想,与脑的关系最为密切,第六意识影响人最大的是身体的健康。人到了中年,常常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舒服,是第六意识用得太多的原故;自己不晓得修养、保养,所以身体不健康,容易衰老、得病。要做到头脑永远清楚,不要说长生不死,至少不要未老先衰,就全靠第六意识的修养。刚才提到康熙时编的《性理大全》,其中就有历代儒家身心修养的资料。不过,我还是劝你们不要看,因为那只牵涉到儒家的思想,对佛道两家的内容还搞不清楚。实际上儒佛道三家没有太多分别,只是佛道两家另有一种高度的修养方法。这是讲到第六分别意识和身心健康的关系,及修养问题,讲的是「中学」,就是中国的学问。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7-04 09:37
                  回复
                    那么怎么修养呢?我背给你们听,这里头有七个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看「知止而后有定」,第一个是知性的问题。「知」,就是每个人生来能知之自性的功用,学佛学道,成仙成佛,第一步也都先要知道「知止而后有定」。譬如我们大家现在坐在这里,都知道自己坐在这里吗?这个能知之自性是什么呢?这个能知之自性,不在脑里头,也不在身上,是与身心内外都相通的。但现在西方医学与科学,都认为能知之自性是生理的、唯物的作用,归之于脑的作用,其实脑不过是身识的一个总汇。这个问题要详细研究,是很深刻、很广泛的,不是一两个钟头能讲得清楚。我们中国文化讲本体是心物一元的,知性不在脑,是通过脑而起作用,这个要特别注意。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7-05 18:58
                    回复
                      这个「虑」的意思,不是思想考虑的虑,是在定静安适的境界里,自性产生的智能功能,不同于平常散乱、昏昧的思想,它是上面所说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智慧境界,这两句话是出在曾子的学生子思所著的《中庸》里的名言,就是对于「安而后能虑」的诠释。我们现在借用佛学的名辞来说明这个「虑」字的内涵,就是「般若」的境界,中文可翻译为慧智,它不同于一般的聪明,我们现在用的思想学问都是聪明所生,不是慧智,慧智跟聪明大有差别。透过这个慧智,然后彻底明白生命自性的根源,那《大学》就叫做「虑而后能得」。得个什么?得个生命本有智能功能的大机大用,这才叫做「明明德」。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7-05 19:31
                      回复
                        怎么样才能止?不观就不能止。怎么样才能观?不止就不能观。这话讲了,要注意唷!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7-05 20:17
                        回复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便可知道与“轻安”相反的,就是“粗重”了!我们平常一个人,心粗气浮,那是很习惯的自然现象。至于这个身体么,事实上,无时无刻不在病态的粗重拖累之中。不过,人们已习惯于这种粗重感觉,如果忽然觉到轻灵得没有身体感受,一定会发狂,自认为没有我了!所以,道家和佛家传入西藏的密宗一样,有些人拼命修气、修脉(明点、拙火)等等。想把自身转化而飞空无迹,却忘了佛所再三告诫,以致去不掉“身见”,反而增加“见惑”的障碍。同样的,也不明白老子所说,“外其身而身存”的原理。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7-05 21:06
                          回复
                            《大学》用“虑”字代表“精思”的意思,是当时的习惯。但在秦、汉以后,就跟着时代的变易,以用“思”字为多,而普通说话,是用“想”字为普遍。再下来到了魏、晋以后,直到隋、唐之间,因有梵文佛学的输入中国,必须要注重“因明”(逻辑)的思辨,所以把平常通用语言的“思”和“想”字混合互用的习惯,必须分开说明。因此,“想”字,是属于在心理上,头脑里的粗浅现象,叫它为“妄想”,甚至叫它是“妄心”。因为这种现象,它是跳跃不定,莫明其妙地一会儿自来,而又不知所以, 一会几又转过去了。它是虚妄不实在的,所以命名它是“妄想”。至于“思”字,它跟“妄想”不同,它是细致的、宁静的,并不像“妄想”一样,有扰乱自心的作用。譬如我们读过的书,或经过了的事,忽然忘记了,便要拼命去追忆、寻找,这便是“想”的作用。如果记得非常熟悉的书或事情,根本不用费心去找,自然而然,轻轻松松就知道了,这便是“思”的作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7-06 10:53
                            回复
                              然后你静下来,眼睛定好,自然的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听字注意,不是耳朵听,而是感觉。如果像今天下午打雷这个情况下,乃至在千军万马里,都可以听到自己呼吸,那么这个人静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呼吸的。所以初步你最好有意的做呼吸;还有肺部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呼吸,有意的用鼻窦这里强迫呼吸(师示范)。像这样的呼吸,即使三期的肺病,你能坚持做两三个月,就能得益,也许就能好了。还有中年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有这三高的人,也可以这样做。这个方法真正持续做,血压这些就恢复正常。不过,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更高,会很害怕,没有信心不敢坚持,这里头有巧妙的,说不清楚,自己要把握调整。鼻窦的呼吸(师再示范),这样五六次,然后嘴里「呸」一声。先把鼻子打通。所以你在办公室那样斜坐着,是很难受的,最好端坐做这个呼吸,精神会好转起来,气也更顺畅了,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先要知道鼻窦粗的呼吸,慢慢练习到任何时间,都知道自己深层微细的呼吸。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07-07 14: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