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成本越来越高,关键人才始终留不住!
薪酬改革无数次,次次都“流产”,次次被“叫停”!
领导和员工发酬变“发愁”,矛盾频频升级,频频激化!
老板年年涨薪资,年年遭员工集体反对!
中小微企业之所以出现上诉的问题,是因为企业薪酬设计中的奖金分配是很多企业老板目前头疼的问题,再加上近几年许多小微组织发展前景良好,很多企业开始走向团组化(是指岗位关联性特别强的组织),对于岗位薪资奖金的分配就更加困难。
比如真功夫快餐连锁店就已经具有几百家甚至是上千家的门店,同时,它未来发展也已经向每一家门店都是一个创客体的形式靠拢。
团组化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各个岗位关联性也越来越强。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很难界定是否可以通过激励个人,而达到解决整个团队问题的效果,所以要想把团队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操作方法首先就是要应用团队冲刺薪酬法。
一、团队冲刺薪酬法
团队冲刺薪酬法:是指企业将团队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高店里的业绩,当店里的业绩提高之后就会有一定比例奖金的激励。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服装卖场、物流、饭店、理发店等团队协作性很强的企业,也可用于职能型或服务型组织的企业。
2. 操作步骤
第一步:设置团队三级目标奖金
奖金不是福利,奖金是激励,福利是赠送他人,是给予他人。
奖金是员工自己拼劲全力所得,因此,建议中小微企业在公司里面可以设置一个三级目标来进行奖金激励,即底线目标、标准目标、冲刺目标。
可以按月度、季度、年度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目标(底线目标、标准目标、冲刺目标)。
其中对应团组的提成机制,都是在超过目标值以上的区间部分,按照提成比例,对团组进行奖励的。
需要特别注意:所设置的奖励比例,应该是基于超出营业额而不是超出利润,超出营业额比超出利润更能够直接得到,是因为超出营业额是公开透明的,其分配是员工认可的。
而超出利润会导致员工之间算计分发的比例,这样就会增加公司内部的矛盾。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反过来说,有了永远的利益就有了永远的朋友。
将这个思维打破,职场事务料理就会容易很多。
第二步:要做岗位价值评估
针对互相关联性特别高的团组化组织,要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就需要在公司里成立一个评估委员会,分别从“管理者”(老板)、“店长”(部门领导)、“收银“(会计、财务)、员工代表“这四类人中间选取,由他们共同对每个岗位进行打分。
打分的评估维度可针对岗位属性进行设置,可参考以下一些维度:组织影响、管理、职责范围、沟通。
前厅团队岗位价值评估表
第三步:计算岗位奖金系数
岗位奖金系数:是指当岗位价值评估分数打分完毕之后,就可以用一个岗位评估分数×岗位数/企业所有岗位的分数总和,得到的这个百分比数值,就是这个岗位所拿到的岗位奖金系数。
公式:A岗位分数*A岗位人数/(A岗位分数*A岗位人数+ B岗位分数*B岗位人数+ C岗位分数*C岗位人数+ D岗位分数*D岗位人数+ E岗位分数*E岗位人数)
比如说服务员的系数是30%,有5个服务员,那么服务员这个岗位的所有人,就拿总奖金的30%。
第四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计算各岗位实发奖金
最终得到得个人奖金数,就是用该岗位所拿到的总奖金系数/岗位人数,比方说我们还算服务员的总奖金系数是10%,一共5个人,那么最后每一个人拿到的就是总奖金的2%。
总而言之,首先不要让你的员工没有目标,其次不要让你员工拿死工资,其三不要凭感觉给你的员工发奖金。
同时,企业还应当设计好高管们的工资分配,只有完备的薪酬保障,高层员工才能更专注地跟随总裁谈战略,谈事业。
二、高管工资法
高管工资法:是指企业通过给高管进行合理的奖金分配,从而让高管得到应有的激励,提高高管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注意除了必要的基础薪资,更要将奖金分红机制透明化,合理化。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分配
2.操作步骤(公式法)
高管薪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管理提成+奖金分红+福利
(1)高管至少要对公司生存负责,不同岗位级别对应不同的工资体系;
(2)基本工资对应岗位级别,解决个人生存问题;
考核工资对应月度计划,管控月度工作过程;
绩效工资对应月度工作结果,管控结果;
分红奖金做成果奖励,分为月度奖金、季度奖金、年度奖金,均与三级目标挂钩。
以下就是微观学社设计的高管薪酬方案,仅供参考:
备注:
①月度奖金、季度奖金、年度奖金可自由选择搭配,可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高管能力和需求综合考虑而定。
②设置分红奖励的重要前提是财务透明,至少要销售额透明。
因此, 企业一定要将奖金分红作为考核高管重要维度之一,只有自上而下地进行激励,才能将薪酬中的奖金分配顺利地在全公司推近。同时,高管才有更大的动力部署企业未来战略 ,实现飞速发展。
总结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人才恒定是重要的一环。
中小微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不仅仅是将薪资分配合理化,更要将奖金考核实现透明化,精准化。
只有员工真正理解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才能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真谛放在心间,付诸行动。
薪酬改革无数次,次次都“流产”,次次被“叫停”!
领导和员工发酬变“发愁”,矛盾频频升级,频频激化!
老板年年涨薪资,年年遭员工集体反对!
中小微企业之所以出现上诉的问题,是因为企业薪酬设计中的奖金分配是很多企业老板目前头疼的问题,再加上近几年许多小微组织发展前景良好,很多企业开始走向团组化(是指岗位关联性特别强的组织),对于岗位薪资奖金的分配就更加困难。
比如真功夫快餐连锁店就已经具有几百家甚至是上千家的门店,同时,它未来发展也已经向每一家门店都是一个创客体的形式靠拢。
团组化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各个岗位关联性也越来越强。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很难界定是否可以通过激励个人,而达到解决整个团队问题的效果,所以要想把团队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操作方法首先就是要应用团队冲刺薪酬法。
一、团队冲刺薪酬法
团队冲刺薪酬法:是指企业将团队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高店里的业绩,当店里的业绩提高之后就会有一定比例奖金的激励。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服装卖场、物流、饭店、理发店等团队协作性很强的企业,也可用于职能型或服务型组织的企业。
2. 操作步骤
第一步:设置团队三级目标奖金
奖金不是福利,奖金是激励,福利是赠送他人,是给予他人。
奖金是员工自己拼劲全力所得,因此,建议中小微企业在公司里面可以设置一个三级目标来进行奖金激励,即底线目标、标准目标、冲刺目标。
可以按月度、季度、年度分别设置相应的三级目标(底线目标、标准目标、冲刺目标)。
其中对应团组的提成机制,都是在超过目标值以上的区间部分,按照提成比例,对团组进行奖励的。
需要特别注意:所设置的奖励比例,应该是基于超出营业额而不是超出利润,超出营业额比超出利润更能够直接得到,是因为超出营业额是公开透明的,其分配是员工认可的。
而超出利润会导致员工之间算计分发的比例,这样就会增加公司内部的矛盾。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反过来说,有了永远的利益就有了永远的朋友。
将这个思维打破,职场事务料理就会容易很多。
第二步:要做岗位价值评估
针对互相关联性特别高的团组化组织,要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就需要在公司里成立一个评估委员会,分别从“管理者”(老板)、“店长”(部门领导)、“收银“(会计、财务)、员工代表“这四类人中间选取,由他们共同对每个岗位进行打分。
打分的评估维度可针对岗位属性进行设置,可参考以下一些维度:组织影响、管理、职责范围、沟通。
前厅团队岗位价值评估表
第三步:计算岗位奖金系数
岗位奖金系数:是指当岗位价值评估分数打分完毕之后,就可以用一个岗位评估分数×岗位数/企业所有岗位的分数总和,得到的这个百分比数值,就是这个岗位所拿到的岗位奖金系数。
公式:A岗位分数*A岗位人数/(A岗位分数*A岗位人数+ B岗位分数*B岗位人数+ C岗位分数*C岗位人数+ D岗位分数*D岗位人数+ E岗位分数*E岗位人数)
比如说服务员的系数是30%,有5个服务员,那么服务员这个岗位的所有人,就拿总奖金的30%。
第四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计算各岗位实发奖金
最终得到得个人奖金数,就是用该岗位所拿到的总奖金系数/岗位人数,比方说我们还算服务员的总奖金系数是10%,一共5个人,那么最后每一个人拿到的就是总奖金的2%。
总而言之,首先不要让你的员工没有目标,其次不要让你员工拿死工资,其三不要凭感觉给你的员工发奖金。
同时,企业还应当设计好高管们的工资分配,只有完备的薪酬保障,高层员工才能更专注地跟随总裁谈战略,谈事业。
二、高管工资法
高管工资法:是指企业通过给高管进行合理的奖金分配,从而让高管得到应有的激励,提高高管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注意除了必要的基础薪资,更要将奖金分红机制透明化,合理化。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分配
2.操作步骤(公式法)
高管薪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管理提成+奖金分红+福利
(1)高管至少要对公司生存负责,不同岗位级别对应不同的工资体系;
(2)基本工资对应岗位级别,解决个人生存问题;
考核工资对应月度计划,管控月度工作过程;
绩效工资对应月度工作结果,管控结果;
分红奖金做成果奖励,分为月度奖金、季度奖金、年度奖金,均与三级目标挂钩。
以下就是微观学社设计的高管薪酬方案,仅供参考:
备注:
①月度奖金、季度奖金、年度奖金可自由选择搭配,可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高管能力和需求综合考虑而定。
②设置分红奖励的重要前提是财务透明,至少要销售额透明。
因此, 企业一定要将奖金分红作为考核高管重要维度之一,只有自上而下地进行激励,才能将薪酬中的奖金分配顺利地在全公司推近。同时,高管才有更大的动力部署企业未来战略 ,实现飞速发展。
总结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人才恒定是重要的一环。
中小微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不仅仅是将薪资分配合理化,更要将奖金考核实现透明化,精准化。
只有员工真正理解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才能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真谛放在心间,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