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代工了一个蟋蟀自行火炮的成品 感觉没有这方面的成品 所以和吧友们分享一下![](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02.png?t=20140803)
首先是简介:
Grille中文为蟋蟀,也寓意着大嗓门的小家伙,对于这款战车来说也算名副其实:这款基于捷克38(t)底盘的小型自行火炮却拥有一门150毫米口径的重型步兵炮sIG33(schweres Infanterie Geschütz 33),这是整个二战中所有国家军队使用过体型最大的“步兵火炮“。sIG 33火炮的弹药的药筒和弹头采用分开储存,药筒附有六个不同装药的发射包,可以根据射程来组合使用。该炮重达1.8吨,需要拖车来进行机动。为了增加这种火炮的战场机动性,德国人最早把该炮放在1号和2号坦克底盘上面,此类车辆被命名为野牛。后来随着捷克的军工业落入德国掌控,性能优异的捷克轻型坦克38(t)的底盘被用来为这种火炮提供动力。该型战车拥有两个型号,一种是H型,另一种是K型。H型是第一种生产出来的型号,于1943年2月份投入生产,到1943年11月截至一共生产和改装大约200辆。该型号采用引擎后置,开放式战斗室中置的设计,战斗室装甲厚10-25毫米,由于是坦克底盘,所以驾驶室装甲厚50毫米。大部分的弹药储存在战斗室,少量储存于驾驶舱内。第二种型号是K型,它采用引擎前置而战斗室后置的设计,该设计导致战斗室比H型略高,且同样采取了H型的顶部开放式设计,尽管装甲防护及火力和H型无明显差异,K型被认为是一种改进型设计,因为其拥有更好的车身平衡性与机动性。该设计同样被用来搭载反坦克炮成为黄鼠狼III的最后一个型号。该型号从1943年12月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和改装179辆。两种型号的蟋蟀一共大约400辆,这些自行步兵炮被德国人部署在装甲师以及装甲掷弹兵师下属的装甲掷弹兵团下辖的重型步兵炮排,每个排拥有6辆。该型火炮大大增强了装甲掷弹兵部队的步兵支援火力。该自行火炮在东线,意大利,以及诺曼底战场均有出现,直到1945年2月德军拥有的可用的蟋蟀还有大约170辆。目前好像还能看到的蟋蟀是在阿伯丁展出的一辆K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65c92ebc211728b302d8c2af8fdc3b3/4d75db4443a9822678a0365d8582b9014b90eb9e.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e93f94ab5a1cd1105b672288913c8b0/15a887c5b74543a93469e7b611178a82b8011488.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ee89b568801a18bf0eb1247ae2f0761/21f587f91a4c510fdcc5ff606f59252dd52aa5fd.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fa25bc7a6773912c4268569c8188675/3e931e0f0cf3d7ca826a220cfd1fbe096a63a95b.jpg)
蟋蟀H型第113装甲掷弹兵团第九连1943年俄国战场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b68fa5101f41bd5da53e8fc61db81a0/5ea8ea19367adab48c9b063984d4b31c8601e4b0.jpg)
蟋蟀K型未知单位1945年东普鲁士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b219afddfa20cf44690fed746084b0c/3a33bd59ccbf6c81e2a93192b33eb13532fa4064.jpg)
炮管采用了1/72RB的sIG33炮管因为UM的明显失真炮管过于细小
![](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02.png?t=20140803)
首先是简介:
Grille中文为蟋蟀,也寓意着大嗓门的小家伙,对于这款战车来说也算名副其实:这款基于捷克38(t)底盘的小型自行火炮却拥有一门150毫米口径的重型步兵炮sIG33(schweres Infanterie Geschütz 33),这是整个二战中所有国家军队使用过体型最大的“步兵火炮“。sIG 33火炮的弹药的药筒和弹头采用分开储存,药筒附有六个不同装药的发射包,可以根据射程来组合使用。该炮重达1.8吨,需要拖车来进行机动。为了增加这种火炮的战场机动性,德国人最早把该炮放在1号和2号坦克底盘上面,此类车辆被命名为野牛。后来随着捷克的军工业落入德国掌控,性能优异的捷克轻型坦克38(t)的底盘被用来为这种火炮提供动力。该型战车拥有两个型号,一种是H型,另一种是K型。H型是第一种生产出来的型号,于1943年2月份投入生产,到1943年11月截至一共生产和改装大约200辆。该型号采用引擎后置,开放式战斗室中置的设计,战斗室装甲厚10-25毫米,由于是坦克底盘,所以驾驶室装甲厚50毫米。大部分的弹药储存在战斗室,少量储存于驾驶舱内。第二种型号是K型,它采用引擎前置而战斗室后置的设计,该设计导致战斗室比H型略高,且同样采取了H型的顶部开放式设计,尽管装甲防护及火力和H型无明显差异,K型被认为是一种改进型设计,因为其拥有更好的车身平衡性与机动性。该设计同样被用来搭载反坦克炮成为黄鼠狼III的最后一个型号。该型号从1943年12月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和改装179辆。两种型号的蟋蟀一共大约400辆,这些自行步兵炮被德国人部署在装甲师以及装甲掷弹兵师下属的装甲掷弹兵团下辖的重型步兵炮排,每个排拥有6辆。该型火炮大大增强了装甲掷弹兵部队的步兵支援火力。该自行火炮在东线,意大利,以及诺曼底战场均有出现,直到1945年2月德军拥有的可用的蟋蟀还有大约170辆。目前好像还能看到的蟋蟀是在阿伯丁展出的一辆K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65c92ebc211728b302d8c2af8fdc3b3/4d75db4443a9822678a0365d8582b9014b90eb9e.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e93f94ab5a1cd1105b672288913c8b0/15a887c5b74543a93469e7b611178a82b8011488.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ee89b568801a18bf0eb1247ae2f0761/21f587f91a4c510fdcc5ff606f59252dd52aa5fd.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fa25bc7a6773912c4268569c8188675/3e931e0f0cf3d7ca826a220cfd1fbe096a63a95b.jpg)
蟋蟀H型第113装甲掷弹兵团第九连1943年俄国战场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b68fa5101f41bd5da53e8fc61db81a0/5ea8ea19367adab48c9b063984d4b31c8601e4b0.jpg)
蟋蟀K型未知单位1945年东普鲁士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b219afddfa20cf44690fed746084b0c/3a33bd59ccbf6c81e2a93192b33eb13532fa4064.jpg)
炮管采用了1/72RB的sIG33炮管因为UM的明显失真炮管过于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