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吧 关注:1,497,673贴子:10,115,809
  • 17回复贴,共1

隐居没什么了不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声明一下,我实际学历是初中,以下的观点来自于自己平时看书中的片鳞半爪,并没有严格考证,也就是无聊中无聊呓语,大家随便看看解解闷。
要说到我们的华夏民族,长久以来一直是个农耕社会,古人一直都是南风之时兮,南风之熏兮。靠天吃饭。血液中就有躬耕于野的基因,自古以来,吃饭是头等大事,无论朝野上下都是重农抑商。在受到现代化商业冲击之前,务农不但不是低贱事,还是受人尊敬的行为,连有些皇帝皇后都要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扛上金锄头去下地干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观念,隐居就是要去广阔农村去,只有在农村无论是渔是樵是桑是麻,才是隐,其余的不算,当然如果在现代商品经济冲击之前,这样的想法没错,在过去古人能从事的工作无非是农,商,士,于是有些当官的想来抬高自己,把隐者分为大隐于朝的士,中隐隐于市的商和下隐隐于野的农。在现代化工厂出现后。隐于流水线的是什么隐。目前还没有人去排。


IP属地:湖北1楼2019-11-16 20:19回复
    农业社会嘛,在田里刨食的人也不少,为什么有的是隐居,有的就是老农民呢?这个就要说到庄子,庄子有本书,书名就叫庄子,书里有个人叫许由,一个号称贤明君主鸟生鱼汤中的皇帝想把帝位传给他,他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脏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里洗了一下,洗完后连河水都变得,和原来没什么两样,在庄子这本书里,像这种传位的事情还有很多,好像古时候帝王的工作不好干一样,总想坑隐者,而隐者反正是一律拒绝。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庄其实声名也没现在这么显赫,虽然后人说汉文景是外施儒术内用黄老,但在史记里,老庄和申韩并列,一直到三国魏晋的时候。老庄突然火了,当时佛教还没有在中国站稳脚跟,大和尚佛图澄还没有来,庐山的白莲结社名气也不大,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就喝酒嗑药谈老庄还不洗澡,思想根源上还是一些名门望族对建安风骨的不合作,打是不可能打的,打不过,就推崇同样是不合作运动的许由,夷齐,觉得,曹,司马是篡位,但是又不敢公开反抗,于是自称隐士不去打卡上班。但是很多人说说而已,你闹的过分,皇帝敢真杀人,也有人成功归隐了,比如最有名的就是陶渊明,隐士文化发展其实也就是不合作,反朝廷的一种运动形式,因为在农耕社会的那个生活节奏,你说是原野在呼唤,那是不能信的。当然现在的隐居者很多并不是要反执政,反而是对于快捷商业化的抵触。转而向往缓慢的社会节奏。


    IP属地:湖北2楼2019-11-16 21:02
    回复
      隐士文化发展就是在三国魏晋,那个时代的文化人都比较清高,裸衣骂曹,嵇叔夜,阮籍大人先生传里骂君子是虱子,那个时代,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想着方的骂人。当然曹家,司马家的大刀也不是吃素的,于是骂骂骂,杀杀杀,名士九不全的时候,各位名士也是人人自危,干脆逃避现实,喝酒装醉,或者躲起来隐居求保命,在这种氛围下,陶渊明对现实非常失望,上官检查工作只是一个导火索,在理想和现实中碰撞中,陶令终于归去来兮。其实在陶渊明的名著桃花源记里,桃花源里的人避的是秦末战乱,现实中三国魏晋时的战乱更加残酷,陶渊明希望的是一个没有战乱,安居乐业的社会,而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打打杀杀的世界,为了争帝位,兄弟相残,煮豆燃豆萁,所以陶靖节虚构了一个远离战乱的桃花源,以后每到战乱的时候,人们就格外怀念那个春水茫茫的桃花源,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没有战乱饥荒的困扰,五柳先生如果活着,恐怕对于桃花源里人们,不会再是向往,而是嘲笑他们不通时事、说不定会给桃源里的人每人一部智能手机,让他们睁眼看看世界。


      IP属地:湖北3楼2019-11-16 21:47
      回复
        大唐盛世终于来了,田园山水派有两个大诗人,一个是王维,一个是孟浩然。王维是个富隐,辋川别墅是他的产业,其实早期王维出名的是边塞诗,但是,安史之乱,他投敌,所以虽然是伪附,没治罪,但是政治生涯是断送了,只能隐居,孟夫子是点背,在唐明皇面前吟诗“不才明主弃”,于是得罪人了,当官没指望了,只能到处路隐流浪。在唐代的隐居,说实话很多都是为了求个名声,比如当时有个竹溪六隐(逸),其中最有名的就叫李白,隐士的这种操作,古来有之,从商山四皓到卧龙凤雏,都是走这种终南捷径,大家都是演员,为了天下苍生,请隐士出山,为了天下苍生,隐士被请出山,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表演。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个时期的隐者还好,大唐盛世,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认同度还是比较高的,并没有什么不合作的隐者,除了一些有抱负的隐者外,还有一种隐者是为了求仙。


        IP属地:湖北6楼2019-11-16 23:38
        回复
          中国最早的成仙方法一是死后成神,一种是炼丹,内丹法,外丹法,后来佛教传进来了,佛教成圣的方法是打坐禅定。比起炼丹来,佛教的方法比较有完整的系统。比起黄庭经的复杂,炼丹的不可知,禅观法和念佛更具操作性,修炼方法简单后,成仙成佛的门槛也降低了,神秘学开始大行其道,相比于乱世,人们更想寻得一种解脱,找一方净土。从魏晋到隋唐这一时期,无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还是天下名山僧道多,在隐居大军中,佛道信徒成了主力。那个时代的人信仰力还是比较坚固,达摩面壁十年,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修行人都是苦修的居多,刚被世人知去处,更移茅屋入深处,隐者都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个时代很多的隐居者其实都没什么名气,逃名唯恐不彻,入山唯恐不深,五灯会元记载了很多修行者,平时不显山露水,直到圆寂时才露一点神奇,死后或者烧出舍利或者死后指甲头发继续生长。这个时期应该是佛隐。


          IP属地:湖北7楼2019-11-17 00:21
          回复
            唐宋是中国古诗词的高峰,也是隐居文化的高峰。元明清直到现代,土地的兼并,频繁的战乱,农隐的土壤被摧毁了,小农式的经济模式无法生存,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土地的产出无法供给,遇上天灾人祸和繁重的苛捐杂税,农隐者被剥夺地产成为流民,或许有人躲在人迹罕至之处,但是生产力的低下,拖家带口的隐居者无法生存下去,独身的隐居者也只能勉强度日,那个时代的隐居者已经无复早期隐者的逍遥自在。建国以后,耕地缺乏,城市对于农村的压榨,进一步摧毁了隐居文化,直到改革开放多年以后,中国已经转型为一个工业国度,农村的经济环境才好转,国家又开始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小镇。隐居文化才有了恢复,当年的气功热,很多气功爱好者也跑去深山隐居修炼。但是热度退掉后,大部分还是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也有一部分人变成职业宗教者,能坚持下来的已经没有几个人,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有很多人厌倦了996的生活,然后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整体向上,有很多人在经济上也有了隐居的条件,可以预见,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城镇化的进度,有更多的人会反过来追求田园生活,在满足了物质条件后,精神生活也提上了日程。


            IP属地:湖北8楼2019-11-17 00:47
            回复
              田园生活不是诗,小农舍式的劳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实际是低下的,如果没有积蓄,贸然进行农业生产,是很难生存下去的,除非是职业农民,隐居后面涉及的收入,子女教育,医保社保,都是很复杂的。很多人说在农村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农作物,不会得病,真是一个笑话,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荒废的村落,现实是城里生存更容易,更有前途。现在在农村隐居的有三种人,一种是有钱人,这是令人羡慕的那一类。第二种是喜欢农村生活的人,隐居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一种令人钦佩的人。还有一种是迷恋修炼的人,懒人,或者是躲债 的人,这几种人归于一类,是因为这几种人是很难长期隐居下去。而这一类人又不大看得起前两类,认为他们不是隐居者,都是假隐。没有一技之长也不想做事,只是窝在一个角落里等着百鸟衔花,天神送饭。我就很奇怪这种思想,连自身生存都难以维系,如何长期隐居?现在这个社会,随便做点什么,都可以满足自己隐居的所需。为什么不去做?隐居和治身,并不互相妨碍。


              IP属地:湖北9楼2019-11-17 01:10
              回复
                呵呵 然而仍然是被统治阶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17 01:28
                收起回复
                  中国的神秘主义一直流行,春秋战国时有个神秘的隐居者,叫鬼谷子,鬼谷是地名,还是人名,说不清楚,但光听名字就非常神秘莫测,鬼谷子有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庞涓孙膑。据说春秋战国还有很多名人都是他的弟子,这些弟子都有很大的成就,就像庄子说的,身上的尘垢都能制造出尧舜。如果是真的,孔子的七十二个徒弟都弱爆了,这样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满足了人们对于神秘主义的想象,完成了普通人对超现实力量的崇拜,谁说中国人不浪漫?对于隐居者的想象都非常浪漫,比如在早期的武侠小说中,最常见的结局都是少侠和五个六个七个夫人一起打败了想称霸天下的魔教教主后。就一起隐居在深山山谷,从此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每天吸云气,采虹霓。披月华,饮流浆。至于现实?隐居本来就是浪漫主义,你和我谈现实?


                  IP属地:湖北12楼2019-11-17 17:15
                  回复
                    在谈隐居时,请先给隐居下一个定义。要不然等于没说。我说的下定义,就是以你对隐居的理解。因为隐居吧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隐居的解释。


                    13楼2019-11-17 18:11
                    回复
                      楼主开玩笑!初中生能写出这么有见地的文字?!清华还是北大?那个系的研究生?


                      IP属地:四川14楼2019-11-17 18:12
                      回复
                        并不是要定义什么隐居,隐士,只是简单梳理一下,各个时期隐居文化比较盛行时的社会背景,尝试一下把隐居和神秘文化分离一下,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呢?,因为神秘文化害人,隐居爱好者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隐居能解决世界上90%的事,实际上只有钱能解决90%的烦恼,隐居并不能。吃自己种的菜,身体会好,在风景名胜里,能够消除烦恼,在西藏能洗涤心灵,在寺院更能开悟,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有的隐居者直播自己快乐的隐居生活,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不缺钱或者就是为了赚钱。没钱的隐居比没钱的都市生活更难。在没有做好资金规划的情况下头一热就去隐居,唯一能祈祷的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巧。


                        IP属地:湖北16楼2019-11-17 2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