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的思政课吧 关注:324贴子:931
  • 5回复贴,共1

✔白虎第三章作业楼✔每组作业尽量发在同一层,标注清楚小组和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白虎第三章作业楼✔
每组作业尽量发在同一层,标注清楚小组和组员【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18 09:11回复
    作业二
    组长:王刘艺
    组员:杜阳、刘思成、王政、贺银、郭宇豪
    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提出的用来描述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概念,表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作用的不断增强,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政权对企业的控制,“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国家政权直接控制这些或那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资本主义”。二是指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监督和调节,“垄断资本主义正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由于情势所迫,许多国家实行生产和分配的社会调节”。按照当下“国家资本主义”论者的观点,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资本主义形式。然而,考察历史事实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国家的作用。在所谓“西方世界的兴起”的故事中,国家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资本原始积累时就明确指出:英国资本积累的因素“在17世纪末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这些方法一部分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例如殖民制度就是这样。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逐步取得支配地位,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消退,事实上,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相互交织、此消彼长,是资本主义制度演变的一条主线。历史上崛起的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它们在经济起飞阶段,国家对经济发展都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与生产社会化相伴随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生产和经济活动日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产生了明显的垄断趋势,特别是金融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不仅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还开始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力,将其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方面,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环境政策和国有化等多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生活,对经济的干预空前加强,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成为英美政府的施政理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受到一定挑战,但绝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虽然号称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资本主义的代表,但实际上,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和重要的。历史上,美国是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发源地和大本营,从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济学说史上曾颇有名气的“美国学派”,就是以其鲜明的保护主义等国家干预主张而著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开始推进贸易自由化,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却有增无减,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是成为美国经济学的主流,并一度主导了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比如,美国政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60年的26.8%上升到了2010年的41.3%;美国政府雇员数从1940年的400多万增长到2010年的2200多万。有研究创新问题的专家指出,作为小政府和自由市场学说的倡导者,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实施大规模的公共投资计划,从而为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成功奠定基础。从互联网到生物技术,甚至页岩气开发,美国政府一直都是创新引领增长的核心驱动者。因此,美是“企业家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想要模仿美国模式,它们就应该按照美国的实际行为而不是按照美国的说法去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再次祭出了国家干预法宝,推出了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和财政刺激计划,以稳定经济、促进增长。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更是大肆实行贸易保护、移民限制、产业回流等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为了实现“美国优先”的目标不惜牺牲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可见,所谓纯粹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资本主义其实从未真正存在过,现实存在的资本主义都与国家资本主义脱不了干系。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在所有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我们都看到了一种混合经济,即市场决定大多数私人部门产品的价格与产量,而政府运用税收、支出和货币管理计划来调控总体经济的运行。著名经济史学者尼尔·弗格森在《我们都是国家资本主义者》一文中就指出,将中美之间的竞争归结为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市场之间的全球制度竞争,过于简单化,也是错误的。显然,给社会主义中国、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扣上“国家资本主义”的帽子,实属张冠李戴,这顶“桂冠”中国担待不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19 17:13
    回复
      作业二
      组长:梁琳超
      组员:邱龙辉,胡捷,刘烺,孙涛,贺磊,丁佳庆
      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提出的用来描述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概念,表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作用的不断增强,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指国家政权对企业的控制,“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国家政权直接控制这些或那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资本主义”。
      二是指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监督和调节,“垄断资本主义正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由于情势所迫,许多国家实行生产和分配的社会调节”。
      一、谁是真正的“国家资本主义”
        到底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弄清楚它的内涵和实质,就可以看清一些人炒作这一话题的真相。
        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提出的用来描述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概念,表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作用的不断增强,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政权对企业的控制,“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国家政权直接控制这些或那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资本主义”。二是指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监督和调节,“垄断资本主义正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由于情势所迫,许多国家实行生产和分配的社会调节”。按照当下“国家资本主义”论者的观点,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资本主义形式。然而,考察历史事实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国家的作用。在所谓“西方世界的兴起”的故事中,国家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资本原始积累时就明确指出:英国资本积累的因素“在17世纪末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这些方法一部分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例如殖民制度就是这样。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逐步取得支配地位,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消退,事实上,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相互交织、此消彼长,是资本主义制度演变的一条主线。历史上崛起的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它们在经济起飞阶段,国家对经济发展都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与生产社会化相伴随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生产和经济活动日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产生了明显的垄断趋势,特别是金融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不仅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还开始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力,将其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方面,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环境政策和国有化等多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生活,对经济的干预空前加强,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成为英美政府的施政理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受到一定挑战,但绝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虽然号称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资本主义的代表,但实际上,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和重要的。历史上,美国是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发源地和大本营,从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济学说史上曾颇有名气的“美国学派”,就是以其鲜明的保护主义等国家干预主张而著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开始推进贸易自由化,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却有增无减,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是成为美国经济学的主流,并一度主导了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比如,美国政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60年的26.8%上升到了2010年的41.3%;美国政府雇员数从1940年的400多万增长到2010年的2200多万。有研究创新问题的专家指出,作为小政府和自由市场学说的倡导者,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实施大规模的公共投资计划,从而为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成功奠定基础。从互联网到生物技术,甚至页岩气开发,美国政府一直都是创新引领增长的核心驱动者。因此,美国是“企业家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想要模仿美国模式,它们就应该按照美国的实际行为而不是按照美国的说法去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再次祭出了国家干预法宝,推出了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和财政刺激计划,以稳定经济、促进增长。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更是大肆实行贸易保护、移民限制、产业回流等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为了实现“美国优先”的目标不惜牺牲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19 19:07
      回复
        作业五
        组长:万磊
        组员:陈宇轩 沈阳尔豪 肖祥林 胡苹霖 廖涵寒 刘鑫 周荣科
        1959年10月1日,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正在进行。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出现了一位小脚女人的身影,周恩来、邓颖超还派人到观礼台对她进行慰问。国庆观礼前,她的小脚与众多的荣誉使她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摄影记者们涌上前来想要拍一拍她的小脚时,她很不好意思,觉得这是封建时代才有的,便将挽起的裤脚放了下来,遮住了那双小脚。此时,邓颖超走了过来,对她说:“你这双小脚担负了更多的辛劳,作了大贡献,怕什么?让记者们拍就是了。”她就是开国英模李田英。
        1949年和1956年,李田英两次被中央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两次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观礼,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是山东省第一位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农业女劳模。2009年9月,88岁高龄的李田英当选为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就是她,用一双小脚带领着大家闯出了一条农业互助合作的康庄大道。
        1940年,李田英所在的广饶县三柳树村农民分得了土地,但受多年来海潮侵袭、地主剥削、兵匪抢掠等影响,多数农民生产生活都面临巨大困难。李田英与丈夫孙锡魁将村里的党员和先进群众召集起来,商量解决办法,最终决定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进行生产自救,而这就是全国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互助组让百姓们看到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1945年,村里正式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一致推举李田英当社长。经上级批准,这个全省最早的农业合作社被正式命名为“李田英农业合作社”。当年,村里粮食获得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李田英农业合作社粮食、副业产品连年获得大丰收,社员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干劲儿十足。这些成功经验在《渤海日报》《大众日报》《中国妇女报》陆续报道,引起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山东分局的高度重视。1951年,中共华东局山东分局派出20多人的工作组进驻三柳树村开展调研,最终他们总结出经验:实行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取消土地报酬,完全实行按劳分配,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和公开记工。这一经验做法被上报到党中央,1953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社,1953年春天,三柳树村与刘庄村合并成立高级合作社,李田英任社长。高级合作社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男女同工同酬原则的基础上,每人只留0.04亩地种菜;改进生产管理,实行分工分业、分队分片、包工包产等办法,建立专门的评工定量委员会,研究制定不同农活的标准定额,推行常年计件包工制,并进行检查总结评比。这一年,高级社平均每人分粮995斤,比1949年翻了一番多。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这些尝试与探索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进了经营管理,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合作社的组织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IP属地:云南6楼2019-11-21 23:28
        回复
          1951 年 4 月 7 日,梅陇乡举行庆祝土地改革完成大会,全乡各行政村农民及各机关、学校、团体三千余人在朱行镇集聚欢庆。交通大学学生向大会献上写着“劳动人民大翻身”的锦旗。大会通过了乡爱国公约,提出了加强人民武装、加紧农业生产、保护牲畜农具等任务,并当众烧毁数千年来压迫农民的封建性旧地契,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图片说明:1951年4月7日,梅陇乡农民焚烧地契,庆祝土改完成  上海县在清匪反霸、生产救灾、发展农民协会等一系列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土地改革法》和华东军政委员会制定的华东土地改革具体实施办法 于 1950 年 8 月在北桥、沙溪等 5 个乡进行土改试点,首先是发动群众、划分阶级,然后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财产,最后进行复查和动员生产,历经 50 余天,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同年 10 月,全县土地改革全面展开,次年 2 月结束。土地改革不仅在农村,也在城市的郊区进行,新泾区、龙华区作为城市郊区,依据政务院颁布的《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和《上海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办法》开展土地改革。
          1950 年 12 月,新泾区诸翟乡、龙华区梅陇乡被列入本市郊区的试点乡镇率先启动,1951 年 2 月两区土改全面展开,同年 12 月全部结束。上海县和新泾区、龙华区土地改革工作,始终坚持有领导地放手发动群众,严格掌握土地改革的各项政策界限,做到典型示范,点面结合,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确保了土改工作顺利完成。
          土地改革中,上海县和新泾区、龙华区共没收、征收各类土地 134788 亩。土地改革后,中农、贫农、雇农拥有土地,上海县由土改前的户均 5.51 亩增加到 7.69亩,在全县中拥有土地比重由 58.8%上升到 84.1%;新泾区由户均 6.21 亩增加到8.25 亩,所占比重由 57.4%上升到 80%;龙华区由户均 6.56 亩增加到 9.4 亩,所占比重由 51.1%上升到 73.1%。
          土地改革中,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了耕畜、农具、粮食等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使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历史性的大解放。
          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引导个体农业走合作化道路,1951 年 12 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刚刚完成农村土地改革的上海郊区根据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迅速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发展互助组,并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改革过程中,不少农民为解决生产上的困难,在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伴工互助基础上,组成临时劳动互助组。1951 年 2 月,马桥区青登乡沈永恭临时互助组建立县内第一个常年互助组,本着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劳力、畜力、农具三互助,解决了单干时劳力强弱和农具相差较大的矛盾,当年水稻最低亩产量由上年 150 公斤提高到 200 多公斤,所以互助合作对组员有极大吸引力。
          在这基础上,1952 年 2 月,沈永恭互助组创办了上海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青登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由 10 户中农 1 户贫农组成,其中 9 户同宗,另2 户和这 9 户关系很好。合作社积极发起者是 4 户经济富裕户,耕作勤快,所种农作物产量历年较高,在宗族中比较有威望,有在农业上扩大再生产的愿望。
          他们一方面看到互助组其他成员尚未发挥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看到党和政府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便积极发起并成为组织合作社的核心人物。响应参加合作互助的是 5 户缺乏劳力户,其中有 3 户和 4 户发起者是同胞兄弟,他们认为参加互助合作社可以帮助解决劳动力、农具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因此,上海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自愿地组织起来了。
          图片说明:1952年2月,上海县内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马桥区青登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合影
          合作社共有耕地 158.55 亩,大部分连成一片,土质肥沃,适宜种稻;人口 55 人,有 10 个整劳力和 20 个半劳力;农具、耕畜齐全,有 9 头耕牛、1 架抽水机、9 部水车、2 部轧稻机、10 头犁;肥料充足,养猪 22 头。合作社制订了组织办法,主要包括土地入股,集体耕种;劳动力统一调配,民主评分、计工取酬;按土地与劳动力四六开比例分红;耕牛、抽水车等大农具作价归公、统一使用;生产资金统一提留使用;建立领导班子,选举社长及生产、文化、经济委员各一人;实行记工与会议制度,每晚一评工、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


          IP属地:云南7楼2019-11-21 23:31
          回复
            一致性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11-22 2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