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朝吧 关注:984贴子:130,735
  • 59回复贴,共1

驳《明史》关于杨嗣昌和卢象升内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驳《明史》关于杨嗣昌和卢象升内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19 11:17回复
    感谢曹天元Capo大神整理史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19 11:21
    回复
      《明史·卢象升传》的有关内容几乎处处是槽点,可以说我们熟悉的“卢象升被杨嗣昌陷害至死”的情节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对比参考《杨嗣昌集》、《明档》、《明清史料》、《盛京满文战报》、《清实录》、《孙传庭疏牍》以及河北山东各种地方志,我在这里就不详细写了,在此只说说《明史》在传抄过程中的几个非常具体的细节问题。
      《明史》里关于卢象升战死的内容基本上抄自于杨廷麟所作《宫保大司马忠烈卢公事实》(但是做了一些加工),而据杨廷麟自述,他参考的则是许德士所作《戎车日记》、《卢公遗事》等(也做了一些加工),不过仔细考察,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几经加工之下,很多细节出现了有趣的变化。
      比如《卢公遗事》记载畿南父老到卢象升军中请愿,其地点是南宫县,而到了《事实》,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三宫”(按,畿辅无此地名,只有紫禁城里才有“三宫六院”)。《明史》显然照抄的是《事实》,因此也误作“三宫野外”。
      《戎车日记》记崇祯赏赐卢象升,只提到有“御马百匹”,《宫保大司马忠烈卢公事实》(后面简称《事实》)不知何据,凭空又加上了“冏马千”,数量骤然增加十倍。《明史》照抄。
      《戎车日记》记卢象升入殓在二月初八,到了《事实》,就莫名其妙地抄成了“二月二十八”,于是卢象升就变成“七十五天”方得大殓。这还不算,《明史》又莫名其妙地再加了五天,变成“八十日而后殓”(按,这或许抄自后出的《崇祯朝野记》,但《明史》编者显然见过《事实》原文,只能说他们为了黑杨嗣昌,非要选一个最夸张的时间)。
      《戎车日记》记载俞振龙被逼供,要求诬蔑卢象升一事,但并未说俞是杨嗣昌所派的侦探,且明言锤打他的是“张忠勇”。但到了《事实》,俞振龙就变成了杨嗣昌派来的“东厂总旗官”,锤打他的也变成了杨嗣昌本人,又凭空增加了俞振龙死而复活的情节。《明史》可能也觉得所谓东厂总旗官太不可信,于是把俞振龙的身份改回了《戎车日记》所说的“逻卒”,但又添油加醋,说杨嗣昌共派出了三个逻卒,而俞是其中之一,这就完全是《明史》自己发明的了,其他更早的野史中都没有这样说过(按,后来《南疆绎史》中也有相同内容,其作者温睿临与万斯同相熟,但《绎史》成书在万斯同死后,所以估计还是他抄的万斯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19 11:22
      回复
        顺便说一句,关于俞振龙一事,王世德《崇祯遗录》也有记载,记其人名为“俞希龙”,其身份是“随营打点旗尉”,并非什么东厂间谍。而且后来他是被东厂太监王之心所拷问,可见与杨嗣昌并无关系。杨嗣昌本人一直坚持卢象升已经身死,从未表示过怀疑,此可参杨嗣昌集,这里不赘述。
        无论《戎车日记》还是《事实》,都说卢象升死时,杨廷麟在北边的真定催粮,而《明史》却说杨廷麟被派到高起潜军中求援,这是从哪里来的,我还不太清楚,有可能也是《明史》的发明(有趣的是,《明史》杨廷麟本人的传中也说他在真定催粮)。
        以上种种,完全只考察了两本立场、内容都相近的史料来源,已有如此多疏漏。而明史所谓杨嗣昌因为议和而陷害卢象升,杨嗣昌有意分卢象升的兵,杨嗣昌特意把王朴从卢象升军中遣开,杨嗣昌剥夺卢象升兵部尚书一职,杨嗣昌阻挠卢象升入葬……凡此种种,对照各种档案文集方志,可以说无一经得起考证。《明史》中此段文字仅两千字不到,而漏洞百出,一至于此,只能说明史编者站在黑杨嗣昌的立场上,以致在史料选用方面丝毫不作考辨,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明史》中另一个很著名的段子,说兵部主事沈迅上疏,建议“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杨嗣昌看了大喜,“盛称迅言可用,乃命为兵科给事中”。
        这件事,李清在《三垣笔记》里早就作过辟谣:
        兵科沈给谏迅疏云:“即不能如唐臣傅奕所言,命僧尼匹配,增户口数十万,亦宜量汰”等语,时哄然讹传,谓不日议行。于是京城诸尼,或易装越城,远匿村墟,皆以偶僧为惧。闻者莫不传笑。
        也就是说,沈迅从来没有说过要让和尚配尼姑,他不过是在引用唐朝名臣傅奕的典故,傅奕一向反对佛教,曾建议让僧尼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事见《旧唐书》)。沈迅显然是在建议压制当时流行的“狂禅”风气,减少出家人的数量,以增加兵源。他的意思是,就算不做到傅奕那样决绝的程度,“亦宜量汰”,结果变成了流言。
        这件事本来只是一个笑谈,各种谈及沈迅的野史里都不记载,只有东林党之子文秉将其收入《烈皇小识》,而《明史》编纂者如获至宝,于是收入明史之中,以为杨嗣昌的劣迹证明。实际上沈迅当时上了五六个条陈,《杨嗣昌集》中提到的有诸如“量抽各边之烽以为锐,而责之战”、“急选九边实立战功官未高,志未满之廉勇以为将”、“变畿县之民以为兵”、“省无用之官,不急之役”等等,都是些很切实的条陈,而且也是崇祯让他回复的。完全不是《明史》中试图塑造的搞笑情节。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19 11:23
        回复
          顶一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19 11:33
          收起回复
            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无何,象升战死贾庄。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明史杨廷麟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19 11:59
            收起回复
              放他娘的狗屁,袁崇焕成英雄了,呵呵,叫正真的英雄情何以堪啊,唉,或许下一代人就已忘记真正的英雄,把这种人当做英雄了,呵呵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21 09:17
              回复
                以夷制夷,友好民族都不清楚!难道要和蒙古断绝?以夷制夷有错?本来高台堡市米买马好好的,结果断扶赏!断米!后面的结果就不用说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22 10: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