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利润结构出问题,就需要不停融资才能“续命”。但多位投资人在做调研时都发现,电子烟公司已成了今年创业公司中“造假”的重灾区。7月份,雪加曾在发布会上宣布销量在三个月内猛增80万套,这个数据随后被AI财经社质疑。且除雪加方面官宣融资金额,也没有任何第三方机构佐证这一数据。AI财经社曾向多位业内人士求证,有人直言数据是“假的”。
另外,此前有香港媒体Vapeast报道,雪加在对外包装时也有夸大嫌疑,多次提到的海外研发方Reverie Lab,实际上并不存在。Business Insider的报道结果更为吊诡,2019年成立的雪加甚至在用美国议员麦凯恩的签名做营销,而这位议员已于2018年因肿瘤去世。
在电子烟线上还没有禁售时,“刷单”也是常规操作。已有媒体报道,雪加曾深陷刷单“疑云”。“很多公司618期间电商数据刷的就很猛,双十一本来准备继续刷的,没有办法,不刷上去投资人就不会投资你了。”一位电子烟从业者表示。
除了雪加的危险玩法和负面新闻频发,另一家电子烟品牌也遭受着裁员危机。一位电子烟从业者透露,福禄在深圳的工厂正遭遇大幅度裁员,“短时间内三千多人裁到一千人”。在国内融资遇冷的品牌,只好开始寻找海外资本的机会。一位接近雪加的人士表示,雪加电子烟目前一直试图接触海外机构推进融资,可进展并不顺利。
一个还算乐观的消息是,目前网络禁售等监管政策并没有把电子烟“一棍子打死”。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深圳市控烟协会副会长庄润森曾表示,协会控烟与否的问题不必争论,但传统香烟走线下销售道路都没有问题,电子烟也可以。“现在政府还没有要控制电子烟的销量,更多是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
随着11月初网络禁售政策落地,线下渠道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再加上资本态度的转变,雪加、福禄等电子烟品牌的这些危险的玩法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还是希望国家在电子烟管控这块能加大力度,行业的确是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