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临近12月份,总有一群明年考研的小伙伴,问我要不要提前准备考研。
而在这些询问中,有一句话,给我记忆十分深刻:
听我上一届的学姐/学长说:考研战线最好不要拉太长,否则后期很累就冲不动了。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从谁嘴里说出来的,但是被这句话坑过的学生可以绕地球两圈了,那今天就和大家谈谈这句话为啥这么扯。
1
2019年研招报考数据
数据来源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届的先不说,以19届考研考生为例, 给大家说几个数字:290万,45%,前五。
01 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290万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
据统计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三成人以上都面临着考研的选择。
02 往届生读研比例增加至45%
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
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
03 热门报考专业前十名
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居前几位的专业有 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
为了一个研究生名额,你需要和平均其他12~19人(其中还包括一半的往届生)一起去竞争。
现在问题来了:你是觉得别人傻,还是自己聪明到可以半年顶别人两年?
2
为什么不要盲信经验贴?
每年的经验贴多如牛毛,当然不否认经验贴确实有指导作用,但是不是每一条经验贴,都值得你去相信的。
因为经验贴都是学长学姐基于自身主观的体验,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又是不同的,你怎么能确保对于他有用的就一定对于你有用呢?
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
通俗点讲,人们内心都有这样的心理:我失败,这是因为外部条件不行,我成功,那是因为我强。你从这角度再来看看这句话:
我考研失败,就是因为备考时间太长,后期冲不动了。
醒醒吧,各位!再拿这句话自我**,明年就是你说给你的学弟学妹说这几句话了。
3
考研这么难,我该怎么学?
想要考上,其实做到一点就够,那就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拿到高分。
有人肯定会说,这不是废话吗?
废话不废话,要看有没有相应匹配的方法。
同样的复习时间,你效率更高,学到的更多,你就能多得分!
同样的考试时间,你做题比别人更快,你就能更快地得分!
怎么样才能做到?
哈哈哈 ~你可以报勤思教育考研的班~ 18519295320帮助你提高各科的分数,特别是专业,勤思学员平均专业课分在230分
来看看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名学姐经验分享
前奏
故事从两年前的那个车站开始。
两年前的我从未想过要考研,直到感情上的重大变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那时对于自己的未来我是迷茫的,我不知该去向何方。
于是在一个下午我站在公交车站旁,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突然萌生“不如考研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两年的考研时光。
选择
既然决定了要考研,那么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专业和学校。
我开始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显然是我的优势,但是如果我选择考本专业的研究生那么英语就变成了我的劣势,而且还要苦修日语。
相比之下我果断的选择了不考本专业。此外作为一个文科生,政治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这些都是我的优势。
其次既不想考本专业,也不想荒废学了四年的英语,思来想去只有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最适合自己。
不仅可以用到英语,而且又是与汉语和中国文化有关的,对于一个喜欢国学的我来说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近年来“汉语热”持续升温,这显然是一个不坏的选择和机会。
虽然是跨专业没有什么专业基础知识,但是我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弥补这一劣势,毕竟是自己的母语,怎么样也不会太难。
最后就是选择学校了。其实在选择学校这个事上我并没有纠结很久。
家在北京,所以北京的学校就成了我的首选,并且从高中时代我就倾心于中传。
此外中传的汉硕招生人数比较多,相对北大之类的学校来说是比较好考的。
所以一开始我就选择了中传,没有过多的纠结和犹豫。
第一次「失败」
第一次考研我以一分之差与梦想失之交臂。
想必每个考研狗的生活都是一样的辛酸,一样的boring。
那时候唯一让我感到激动的事情就是每周五下午图书馆闭馆的时候和我的闺蜜也是我的研友,一起买了可乐和大鸡排在寝室撸神盾局。
那时觉得过得像狗一样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段时光。
但是也只有经历过失败才明白成功的来之不易。
在走过这一段艰辛的旅程过后,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失败后收获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大家在成功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千万不要轻信任何考研不难之类的话。
相信每一个准备考研的童鞋都会向学姐学长询问考研的经验,其中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考研到底难不难?我究竟行不行?”
想必大家得到的答案也大多是”考研一点也不难,你一定可以的。"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么?考研真的不难么? 你真的可以么?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在心里想”学姐你怎么这么打击我们呢?“
其实我并不是打击大家,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正视考研这件事,不要过分轻视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如果你连自己的对手都看不清,你有什么把握可以打赢这场硬战。
那些说考研并不难的学姐学长们也不是在骗大家。
只是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再回头看曾经走过的路时心态就会变得不一样,毕竟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但是作为一个正在经历着一切的你,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我看过太多因为轻敌而失败的童鞋们,当然我也曾是其中一员。
在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有个学姐曾每天和我说考研一点都不难,根本不用那么上心。
也许对于本来就很优秀的她说,考研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对我来说这却直接导致了我的失败。
➤复习要趁早。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考研复习不要开始的太早,否则到后期你会疲的,其实从九月份甚至十月份开始都不算晚“。
我想说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对于那些基础好,智商过人的大神来说这也许是真理,但是对你来说绝对是毒药。
先来说说的我的经历,我的学姐曾经就是那么告诉我的,而作为没有自知之明的我竟然相信了,我实在是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
一直到九月份我还背着小书包全国到处跑呢,直到十月份我才正儿八经的坐到图书馆开始看书,而这个时候我的同学们早已复习了两遍甚至三遍。
而我却像个**一样连真题都没有看过,根本不知道要考什么。
等我真正全身心投入开始复习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天真,才发现原来要看的书有那么多,要做的题有那么多,要总结的知识有那么多,要背的东西有那么多。
可这个时候我只能在心里暗自后悔为什么要贪玩,为什么不能早点开始复习。
所以作为一个失败过的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复习要趁早,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
早点开始你就比别人多一分自信与从容。
➤准备工作做的再充分都不为过。
有很多童鞋面对考研的态度是:只要我书看的够全面、知识点背的够熟、题做得够多就一定没问题。
相信很多童鞋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殊不知这却是考研的大忌。
许多童鞋复习工作都开始了许久,却仍然不知道目标院校招多少人、专业分几个方向、报录比是多少、参考书目都有哪些、真题长什么样。
大家肯定会想怎么会有人不知道参考书目有哪些,大家不要笑,真的有这样的人。
比如我,想必所有考过中传汉硕的人都知道中传和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与有两本参考书不一样。
而我当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居然连这么重要的事信息都没有了解到,导致最后有两本书看错,而这两本书所占分值为100分。
我还有一个同学前期复习十分刻苦,几乎要住在自习室了,可是十一月份的时候他却突然走了,后来才听说,由于复习的太专注而错过了报名的时间。
也许大家觉得很荒谬,但是这样的事情就是真实发生的,说不定下一个犯这种致命错误的人就是你。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考研拼的不止是实力,更是信息的获取能力。
大家一定要在众多的信息中甄别对你有用的东西,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这项工作要一直持续到考试的前一天。
说不定哪个关键的信息就会改变最终的结果。
如果当时我及早发现看错了书,说不定我第一次就考上了。
想必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有一个好的心态和状态于考研的重要性。
对于这样一场拼实力、拼体力的战争我们更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放松身心,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我们要学会远离那些带给你负能量的人和事,你要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那时的我就拎不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每天被EX虐的死去活来,更不要说什么好的状态了。
这些琐碎的事情占据了我考研期间大部分的精力,但是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你才会发现真的不值得。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分清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到底值不值得。
第二次「成功」
第一考研失败后,我并不甘心,不想自己一年的努力白费。在经历了一段消沉的时期后,我下定决心二战。
“二战”这两个字的背后不知有多少的辛酸与压力。来自家人和自己的压力,让我整个备考期间不堪重负。
由于下定决心要二战,所以这次选择报勤思。说实话勤思真的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无论是从专业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有学姐及时解决我的问题,并且经常给我鼓励,我才能一直坚持到最后。
索性结果并没有让人失望,最后初试成绩在专业方向里排第二。
在看到这个成绩后,我并没有表现出在脑海中盘桓千百次热泪盈眶的画面,反而是松了一口气。
而在这些询问中,有一句话,给我记忆十分深刻:
听我上一届的学姐/学长说:考研战线最好不要拉太长,否则后期很累就冲不动了。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从谁嘴里说出来的,但是被这句话坑过的学生可以绕地球两圈了,那今天就和大家谈谈这句话为啥这么扯。
1
2019年研招报考数据
数据来源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届的先不说,以19届考研考生为例, 给大家说几个数字:290万,45%,前五。
01 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290万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
据统计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三成人以上都面临着考研的选择。
02 往届生读研比例增加至45%
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
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
03 热门报考专业前十名
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居前几位的专业有 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
为了一个研究生名额,你需要和平均其他12~19人(其中还包括一半的往届生)一起去竞争。
现在问题来了:你是觉得别人傻,还是自己聪明到可以半年顶别人两年?
2
为什么不要盲信经验贴?
每年的经验贴多如牛毛,当然不否认经验贴确实有指导作用,但是不是每一条经验贴,都值得你去相信的。
因为经验贴都是学长学姐基于自身主观的体验,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又是不同的,你怎么能确保对于他有用的就一定对于你有用呢?
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
通俗点讲,人们内心都有这样的心理:我失败,这是因为外部条件不行,我成功,那是因为我强。你从这角度再来看看这句话:
我考研失败,就是因为备考时间太长,后期冲不动了。
醒醒吧,各位!再拿这句话自我**,明年就是你说给你的学弟学妹说这几句话了。
3
考研这么难,我该怎么学?
想要考上,其实做到一点就够,那就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拿到高分。
有人肯定会说,这不是废话吗?
废话不废话,要看有没有相应匹配的方法。
同样的复习时间,你效率更高,学到的更多,你就能多得分!
同样的考试时间,你做题比别人更快,你就能更快地得分!
怎么样才能做到?
哈哈哈 ~你可以报勤思教育考研的班~ 18519295320帮助你提高各科的分数,特别是专业,勤思学员平均专业课分在230分
来看看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名学姐经验分享
前奏
故事从两年前的那个车站开始。
两年前的我从未想过要考研,直到感情上的重大变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那时对于自己的未来我是迷茫的,我不知该去向何方。
于是在一个下午我站在公交车站旁,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突然萌生“不如考研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两年的考研时光。
选择
既然决定了要考研,那么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专业和学校。
我开始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显然是我的优势,但是如果我选择考本专业的研究生那么英语就变成了我的劣势,而且还要苦修日语。
相比之下我果断的选择了不考本专业。此外作为一个文科生,政治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这些都是我的优势。
其次既不想考本专业,也不想荒废学了四年的英语,思来想去只有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最适合自己。
不仅可以用到英语,而且又是与汉语和中国文化有关的,对于一个喜欢国学的我来说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近年来“汉语热”持续升温,这显然是一个不坏的选择和机会。
虽然是跨专业没有什么专业基础知识,但是我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弥补这一劣势,毕竟是自己的母语,怎么样也不会太难。
最后就是选择学校了。其实在选择学校这个事上我并没有纠结很久。
家在北京,所以北京的学校就成了我的首选,并且从高中时代我就倾心于中传。
此外中传的汉硕招生人数比较多,相对北大之类的学校来说是比较好考的。
所以一开始我就选择了中传,没有过多的纠结和犹豫。
第一次「失败」
第一次考研我以一分之差与梦想失之交臂。
想必每个考研狗的生活都是一样的辛酸,一样的boring。
那时候唯一让我感到激动的事情就是每周五下午图书馆闭馆的时候和我的闺蜜也是我的研友,一起买了可乐和大鸡排在寝室撸神盾局。
那时觉得过得像狗一样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段时光。
但是也只有经历过失败才明白成功的来之不易。
在走过这一段艰辛的旅程过后,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失败后收获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大家在成功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千万不要轻信任何考研不难之类的话。
相信每一个准备考研的童鞋都会向学姐学长询问考研的经验,其中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考研到底难不难?我究竟行不行?”
想必大家得到的答案也大多是”考研一点也不难,你一定可以的。"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么?考研真的不难么? 你真的可以么?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在心里想”学姐你怎么这么打击我们呢?“
其实我并不是打击大家,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正视考研这件事,不要过分轻视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如果你连自己的对手都看不清,你有什么把握可以打赢这场硬战。
那些说考研并不难的学姐学长们也不是在骗大家。
只是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再回头看曾经走过的路时心态就会变得不一样,毕竟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但是作为一个正在经历着一切的你,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我看过太多因为轻敌而失败的童鞋们,当然我也曾是其中一员。
在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有个学姐曾每天和我说考研一点都不难,根本不用那么上心。
也许对于本来就很优秀的她说,考研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对我来说这却直接导致了我的失败。
➤复习要趁早。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考研复习不要开始的太早,否则到后期你会疲的,其实从九月份甚至十月份开始都不算晚“。
我想说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对于那些基础好,智商过人的大神来说这也许是真理,但是对你来说绝对是毒药。
先来说说的我的经历,我的学姐曾经就是那么告诉我的,而作为没有自知之明的我竟然相信了,我实在是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
一直到九月份我还背着小书包全国到处跑呢,直到十月份我才正儿八经的坐到图书馆开始看书,而这个时候我的同学们早已复习了两遍甚至三遍。
而我却像个**一样连真题都没有看过,根本不知道要考什么。
等我真正全身心投入开始复习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天真,才发现原来要看的书有那么多,要做的题有那么多,要总结的知识有那么多,要背的东西有那么多。
可这个时候我只能在心里暗自后悔为什么要贪玩,为什么不能早点开始复习。
所以作为一个失败过的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复习要趁早,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
早点开始你就比别人多一分自信与从容。
➤准备工作做的再充分都不为过。
有很多童鞋面对考研的态度是:只要我书看的够全面、知识点背的够熟、题做得够多就一定没问题。
相信很多童鞋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殊不知这却是考研的大忌。
许多童鞋复习工作都开始了许久,却仍然不知道目标院校招多少人、专业分几个方向、报录比是多少、参考书目都有哪些、真题长什么样。
大家肯定会想怎么会有人不知道参考书目有哪些,大家不要笑,真的有这样的人。
比如我,想必所有考过中传汉硕的人都知道中传和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与有两本参考书不一样。
而我当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居然连这么重要的事信息都没有了解到,导致最后有两本书看错,而这两本书所占分值为100分。
我还有一个同学前期复习十分刻苦,几乎要住在自习室了,可是十一月份的时候他却突然走了,后来才听说,由于复习的太专注而错过了报名的时间。
也许大家觉得很荒谬,但是这样的事情就是真实发生的,说不定下一个犯这种致命错误的人就是你。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考研拼的不止是实力,更是信息的获取能力。
大家一定要在众多的信息中甄别对你有用的东西,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这项工作要一直持续到考试的前一天。
说不定哪个关键的信息就会改变最终的结果。
如果当时我及早发现看错了书,说不定我第一次就考上了。
想必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有一个好的心态和状态于考研的重要性。
对于这样一场拼实力、拼体力的战争我们更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放松身心,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我们要学会远离那些带给你负能量的人和事,你要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那时的我就拎不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每天被EX虐的死去活来,更不要说什么好的状态了。
这些琐碎的事情占据了我考研期间大部分的精力,但是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你才会发现真的不值得。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分清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到底值不值得。
第二次「成功」
第一考研失败后,我并不甘心,不想自己一年的努力白费。在经历了一段消沉的时期后,我下定决心二战。
“二战”这两个字的背后不知有多少的辛酸与压力。来自家人和自己的压力,让我整个备考期间不堪重负。
由于下定决心要二战,所以这次选择报勤思。说实话勤思真的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无论是从专业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有学姐及时解决我的问题,并且经常给我鼓励,我才能一直坚持到最后。
索性结果并没有让人失望,最后初试成绩在专业方向里排第二。
在看到这个成绩后,我并没有表现出在脑海中盘桓千百次热泪盈眶的画面,反而是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