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家庭教育中,一直有一个怪现象:
很多父母抱怨教育不好孩子,总是一味的找孩子身上的问题,却忽视了对自己的反省。
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
玲玲的孩子刚刚上一年级,每天她都会陪女儿做作业,但是她发现她的情绪很容易失控。
孩子字写的不对,她生气;
孩子磨磨蹭蹭,她生气;
有时候就连孩子坐姿不端正,她也生气;
每次孩子稍微有一点错或者说是不如她意,她都控制不住的生气。

她知道自己的情绪有问题,她也想要控制,但是越控制越失控。因为她内心潜意识认为“严师出高徒”,一个人的优秀不止在于成绩有多么的优秀,更是在于对小细节的把控。而她从小也是被父母如此教育过来的。她更坚信如此。
等到孩子上高中之后,她的指责、生气不仅不管用,孩子还跟她对着干,也越来越不愿意回家。他排斥母亲描绘的一切蓝图和愿景。
他像一个疮疤,横在这个中产家庭的房梁上,夫妻两人彼此埋怨,爸爸埋怨妈妈管的太严,老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妈妈埋怨爸爸平时不管教。
好像有了这个“人生失败”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也随着失败了:败的不甘。
很多父母抱怨教育不好孩子,总是一味的找孩子身上的问题,却忽视了对自己的反省。
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
玲玲的孩子刚刚上一年级,每天她都会陪女儿做作业,但是她发现她的情绪很容易失控。
孩子字写的不对,她生气;
孩子磨磨蹭蹭,她生气;
有时候就连孩子坐姿不端正,她也生气;
每次孩子稍微有一点错或者说是不如她意,她都控制不住的生气。

她知道自己的情绪有问题,她也想要控制,但是越控制越失控。因为她内心潜意识认为“严师出高徒”,一个人的优秀不止在于成绩有多么的优秀,更是在于对小细节的把控。而她从小也是被父母如此教育过来的。她更坚信如此。
等到孩子上高中之后,她的指责、生气不仅不管用,孩子还跟她对着干,也越来越不愿意回家。他排斥母亲描绘的一切蓝图和愿景。
他像一个疮疤,横在这个中产家庭的房梁上,夫妻两人彼此埋怨,爸爸埋怨妈妈管的太严,老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妈妈埋怨爸爸平时不管教。
好像有了这个“人生失败”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也随着失败了:败的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