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49,860贴子:16,715,241

回复:存在与超存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以往的哲学家尽管也在讨论存在, 但他们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存在者, 都是在关心存在者。可是,他们对于存在本身却知之甚少, 讨论甚少。存在本身被他们所忽略,被他们所遗忘。
“存在问题不仅尚无答案,而且甚至这个问题本身还是晦暗和茫无头绪的。”


19楼2019-12-01 03:09
回复
    于是, 海德格尔就要重提存在问题, 就要重新追问存在。最后, 海德格尔写了《存在与时间》这部专著专门讨论存在问题。我们在后面还要分专节讨论一下海德格尔追问存在问题的基本思路, 因为这个思路与我们超存在的讨论思路在本质上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 海德格尔是在讨论存在, 而我们认为直接地讨论存在是不合适的, 我们实质上应该首先讨论“超存在”。


    20楼2019-12-01 03:11
    回复
      但是, 不光“存在”本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问题,如同海德格尔所认为的那样。郭知熠认为, “存在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问题。不仅存在问题本身需要拷问, 因为这个问题被以往的哲学家们所遗忘(海德格尔是对于存在问题来讨论, 而我们是对于超存在问题来讨论, 通过超存在问题的讨论,最后完成对于存在问题的讨论)。同时,我们对于存在者的已有的哲学讨论也是不充分的, 也是含混不清的。在讨论“存在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花一些篇幅来讨论“存在者”。


      21楼2019-12-01 03:13
      回复
        以往哲学对于“存在者”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归一”的方向,另一个是“分解”的方向。
        “归一”的方向是力图将所有的客观存在者归化为某种或者某几种特殊的存在者。或者说, 规定世界的本原为某种特殊的存在者或者某几种特殊的存在者, 而世界上的其它的存在者都可以由这一种或者几种特殊的存在者所组合,所产生。我们看到,古代哲学家们所提出的世界的本原是“水”,或者是“火”都是这种“归一”的思想的反映。


        22楼2019-12-02 02:25
        回复
          除了某些具体的存在物,如“水”,或者“火”,或者“气”被一些哲学家认为是世界的本原之外,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显然,“数”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事物, 而是一个抽象存在的事物。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也是这种“归一”思想的反映, 只不过更加精致一些罢了。德谟克里特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与虚空构成, 而构成物体的不同取决于原子的数量以及原子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原子的运动引起了物体的变化。不过,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与近代科学所提出的原子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很显然, 近代科学的原子理论受到了德谟克里特的思想的影响, 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分析来改进并完善了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23楼2019-12-02 02:27
          回复
            所以, 这种“归一”的思想有三个层次: 一个是将万物的本原归为某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存在物, 如“水”,这些存在物具有可见的特性;一个是将万物的本原归为某一种或者几种抽象的存在物, 如“数”,这个抽象的存在物是数学中的抽象物体,在现实世界中并不直接存在;一个是将万物的本原归于某种或者某几种不可见的物质实体,这些物质实体因为不可见, 完全只能是天才的猜测,只是在近代才靠实验来证明。


            24楼2019-12-02 02:41
            回复
              对于存在者的研究的另一个有意义的方向是“分解”的方向, 也就是对于所有的存在者进行分类。
              一个非常自然的分类是将存在者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存在者, 一类是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存在者。
              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存在者构成世界的主要存在者,桌子, 椅子, 书,房子,树,山川,河流等等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存在者。这些存在者具有可见的特性。我们能够看见它们, 我们能够感知它们。


              25楼2019-12-02 02:47
              回复
                除了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存在者之外, 我们还有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存在者。我们的意识内容,主观的经验,幻觉,记忆等等,都是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存在者。或者说, 我们通常所说的现象学中的现象都是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存在者。 因此,现象本身是存在者,同时也是存在。
                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存在者本身不能独立存在, 它需要一个物质形式的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人的身体。人的身体是物质形式的存在, 人的大脑也是物质形式的存在。 但人的大脑同时也能产生精神形式的存在。也就是说, 人的大脑具有双重特征: 其一它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存在者, 其二它能够产生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存在者。至于大脑如何产生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存在者, 这个也许应该是科学研究的范围,它不是我们现在的考察范围。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提出了对世界上的存在者的一种新的分类, 一般都把波普尔的这个分类理论称之为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 我们在下一节讨论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


                26楼2019-12-02 02:57
                回复
                  第二节: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
                  对于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存在者?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表了他的关于世界的存在者被分类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个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波普尔对于哲学的一个主要贡献。


                  27楼2019-12-04 02:50
                  回复
                    波普尔认为, 存在着三个不同的世界, 世界1, 世界2 以及世界3。其中每一个世界都包括有存在者,世界上的任何存在者都在这三个世界中。我本人在2010年写的文章:《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以及我的四个世界》中修正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指出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存在者的世界。对于我的四个世界的理论, 我们在随后再讨论。我们先来考察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28楼2019-12-04 02:51
                    回复
                      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只有物质和意识两个世界不同,波普尔认为存在着三个世界。世界1是我们所熟知的物理世界,我们通常所碰到的周围物体都属于这个世界, 如我面前的桌子,计算机以及我桌子上的茶杯,书,纸和笔等等都属于这个世界。世界1也就是包括所有的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存在者的世界, 它包罗万象, 大到天体, 小到原子,都属于这个世界。而世界2所包括的对象是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存在者。也就是说, 世界2是意识状态或者说精神状态的世界。


                      29楼2019-12-06 02:08
                      回复
                        世界1是自主的,或者说是客观的, 自主性或者客观性在于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在于它在那里,存在着, 我们都可以观察到。这个世界1的物体萨特称之为“自在的”存在者。而世界2不是客观的,也不是自主的, 它是主观的, 它是主体的意识或者精神的产物,它依赖于主体的心灵,依赖于主体的意识。
                        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真正新颖之处在于他所提出的第三个世界,也就是世界3。这个世界3究竟包括哪些对象呢?


                        30楼2019-12-06 02:09
                        回复
                          这个世界3也包括许许多多的对象, 如科学问题,科学猜测,科学理论, 数学理论,数学公式,数学定理, 艺术甚至语言等等, 它是所谓的客观知识的世界, 是人类的精神产物。既然世界3也是人类精神的产物, 那么, 它是否是主观的呢?
                          尽管世界3是人类精神的产物, 它是世界2的产物, 但它一旦产生, 就不再是主观的了。譬如说, 一件艺术品, 它是艺术家经过大脑的思维所产生的作品, 但它一旦产生, 就成为客观的了, 它的存在再也不以该艺术家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可以批评它, 人们可以欣赏它。世界3的自主性还表现在世界3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譬如数学理论的提出, 数学理论的发展,都遵循着世界3自身的发展规律, 并不以某一个数学家的意志为转移。


                          31楼2019-12-06 02:10
                          回复
                            同时, 波普尔还认为, 世界3具有实在性。 这种实在性主要表现在艺术品的艺术表现方式是依赖于物质实体的, 如一幅画, 它的表现方式是依赖于画布的。另一方面, 世界3也能够引导我们去创造其它的物体, 如科学引导我们去制造电视,计算机等等。
                            波普尔认为, 这三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1和世界2可以相互作用,是因为世界2是人的大脑的活动的结果, 而人的大脑是属于世界1的。世界2和世界3也可以相互作用, 世界3的对象都是人的精神的产物,也就是说, 世界3的对象来源于世界2。 同时, 世界3又能够给人的精神以反作用, 譬如优美的音乐能使得我们的心情发生变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得我们情绪激动。


                            32楼2019-12-06 02:10
                            回复
                              但波普尔认为, 世界1和世界3不能直接发生作用, 它们需要世界2作为中介而发生作用。发现任何科学理论, 创作任何艺术品都需要世界2的作用, 人的大脑(世界1)通过思维(世界2)来创造这些艺术品(世界3), 反过来, 世界3又可以对于世界1起反作用, 这个反作用也不能直接由世界3作用于世界1, 它也必须通过世界2来完成。对于科学理论的运用,就是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一方面,科学理论自身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它必须由人通过大脑首先掌握科学理论(这个过程属于世界2), 同时, 应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理论到实际生活中去, 而这个应用也需要人的思维(世界2), 最终产生世界1的物体(如机器的制造等等)。


                              33楼2019-12-06 0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