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里长城(一) BY 郦波
唐代王昌龄有首组诗叫《从军行》,其中有一句特别有名,叫“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说从古到今,边塞士卒哀怨的思乡之曲就没有唱完过,而那凄婉的秋月也一直照着这条古来寂寞的长城。
一般翻译这首诗,都只说秋月照着的是长城,那么我为什么说秋月照着的是一条古来寂寞的长城呢?
我是有根据的。
因为这首诗是《从军行》的第二首,紧接着第三首就说“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这个关城就是长城,说这地方是古战场,而且说“日暮云沙古战场”,那就透着一派荒芜的历史陈迹的味道。所以我才说,在诗人笔下,这是一条古来寂寞的长城。
别看唐代的诗人动不动就描写长城下的烽火岁月,可事实上唐代的长城基本上已经开始荒芜了。因为唐代跟西域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关系向来不错,所以整个唐代基本上没有修葺过秦汉以来的长城。到了宋代,更不用说了,两宋积弱,弱到连长城都修不起来。到了南宋,偏安一隅,想修也够不着了。所以到了明代的时候,自朱元璋起,才花大力气重修万里长城。
这个重修可不是修修补补,而是完整意义上的“重修”——重新修一条。
而且这一修就修了将近三百年,主要的工程就是嘉靖到万历年间修筑的。尤其是张居正万历新政的这一段时间,戚继光、李成梁等边将在张居正的授意下,把从山海关到北京的这段长城修得气势宏伟,极尽壮观。
你现在去八达岭,看那绵延不尽的长城奇观,你要知道,你看到的不是秦长城,你看到的是明长城,是张居正执政期间修筑的明长城!
而王昌龄诗里那些“高高秋月”照临下的古长城早已在明长城的不远处成为了一堆荒芜的残垣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