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性,是籽料区别于俄玉,青海玉,韩玉等其他玉石的重要特征。有油性的玉石,越玩越油性大,越温润明亮而富有层次感。那么油性究竟是什么?下面从科学的观点对玉石的"油性"做如下解释。
"油性",是其晶体结构特征,籽料同时具有较高的致密度。致密度和细小晶粒配合,产生细腻温润感觉。籽料的反射率,折射率和透射率搭配恰到好处,使玉的透明度介于半透(乳玻璃)和微透(白陶瓷)之间,表层具有通透感而里面具有不完全透明的层次感。籽料细小的晶粒,呈短纤维状微结构,对光有极佳的散射性和抛光时效性(指光洁度随着抛光时间延长而提高并出现过渡带),能够获得很高亮度,但绝无玻璃那样的单纯平面反光效果,这就产生了立体感和内光感,并且越玩(可以把人体皮肤理解为超高目的砂纸,盘玩的过程就是用皮肤对籽料进行缓慢的抛光过程)立体感和通透感越强。以上这些特征共同形成了籽料的特有属性:油性。
只要上述材料特征中的某一个指标改变,油性就消失了。例如:晶粒尺寸变大,玉质的细腻感就没了,油性也没了,如大理石;晶粒是等轴晶或絮状结构或非晶结构,平面反射增强,出现玻璃光泽,油性没了,如翡翠,玻璃和玛瑙等;透明度过高(高于或等于半透),折射率则偏低,光在材料内部散射不足,将失去通透感和层次感,整体呈现"雪花膏瓶子"的感觉,油性没了;透明度过低,也失去通透感和层次感,整体呈现"死白"感觉,油性也没了。任何指标的改变,都会影响玉石的观感,十分微妙。
润泽以温”是软玉质量好坏的重要体现,但最高层次却是“精光内敛”,能达到“精光内敛”这层次的也只有籽料来胜任了,山料玉不是没有可能,但极少。“精光内敛”就是和田玉的内润体现出来的。
影响和田玉油脂感强弱因素
细腻度:
包含了结构粗细和排列紧密度两方面,通常情况下和田玉的矿物颗粒越细,排列越紧密,油脂感越强;相反,结构越粗,排列越松散,油脂感越弱。
抛光工艺:
对于和田玉的抛光工艺主要有亚光和强光两种。不同的玉质通常采用不同的抛光方式,才能体现出和田玉温润的一面。
把玩时间:
长期被把玩的和田玉就像是用人的手给它进行了反复的“手动抛光”,并且会形成一层“包浆”,因此品本身就具有油脂感的和田玉被把玩的时间越长,油脂感也会越来越强。
俄玉,青海玉和韩玉是和田玉同类的透闪石类玉石,它们为什么比和田玉缺少油性呢?俄玉和韩玉的致密度和散射率稍差,导致细腻感觉和层次感(表层通透感)不足;而青海料的致密度不够高并且透明度过高,也导致细腻感和层次感不足,外加色泽泛青,综合效果是缺少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