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大宝非洲鼓>
非洲鼓的保养主要涉及到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鼓皮的保养与维护;第二部分是鼓腔的保养与维护。
鼓皮的保养与维护
鼓皮的品质大宝在往期推文已经发过相关知识,具体可以查看此链接( 非洲鼓音色背后的物理学-微观鼓皮 )。
鼓皮是一颗鼓能发出良好的音色的重要保障,所以维护好鼓皮就是维护好鼓的良好音色。
1.鼓皮粗糙,打起来不舒服。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鼓皮刮毛的时候没有处理非常细致导致的,鼓皮上还留有一些毛发的细小毛刺,打的时候感觉有点扎手。这种情况非常好解决,只需要用一张2000目的砂子反复打磨就可以,你的鼓皮就会像肌肤一样水嫩! 但不要用力过猛,匀速匀力打磨,慢工出细活。
2.鼓皮潮湿,声音不对。
这种一般是两种情况造成,第一种是由于手掌分泌汗液太多,汗液侵入到鼓皮之中,造成鼓皮有些潮湿;第二种是空气湿度过大,鼓皮自然潮湿。这两种情况也非常好解决,如果你的手掌过度分泌汗液可以去医院就医,在治愈之前可以随时准备好纸巾经常擦拭手掌,鼓皮受潮之后可以用吹风机吹吹鼓皮,但不要长时间经常吹或者对着一个地方使劲吹,这样对鼓皮是有伤害的。
如果空气湿度过大,比如说下雨天,可以把鼓放在鼓包里,鼓包最好厚实一些。同时也可以做一个鼓帽子,到杂货铺买一些海绵,把海绵剪成圆形,铺在鼓面上一同放进鼓包,让海绵吸收多余水分,来保持鼓面的整体干燥。至于在鼓包中放入干燥剂这种方法就不要用了,因为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晴天的时候把鼓拿出来,放躺下,前后通通风。总之,潮湿是鼓皮最大的杀手!
3.鼓皮没毛病也不潮湿,但总觉得声音不对。
这种一般是两种情况造成,第一种是鼓的整体品质和自己的基本功决定的,包括鼓皮品质、鼓腔、鼓绳和工艺等;基本功方面包括手掌硬度和击打正确性。
第二种是因为皮被打得少,手油没有侵入到鼓皮之中,造成鼓皮有点“生”,也就是所谓的“开音”,鼓皮声音还没被开开。这种情况下只要多打就好,每天击打是对鼓皮最好的呵护!一般情况下在开音之后还要进行一次调音,这次调音结束之后,鼓皮的音色会保持很久,这次的调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4.鼓皮出现微小坏点。
如果鼓皮爆了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换皮,而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鼓皮出现了一个很小的坏点,弃之可惜。这种情况是非常好解决的,但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坏点会一天比一天大,最后只能换皮。
解决方法就是“粘车带”,就是采用自行车的粘车带方法,5分钟解决战斗,运气好的话可以再打一年都没问题,并且音色不会出现太大影响,日常练习肯定可以满足的。这种也是最经济的方式。
鼓腔的保养与维护
鼓腔品质高低是一颗鼓能发出良好的音色的必要条件,对鼓腔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1.鼓腔有微小裂纹。
这种情况是非常非常正常的。因为非洲鼓是木质鼓,木质出现裂纹太正常不过了,比如说微小裂纹、树疤、颜色差等等。之所以我们国人很把这些“瑕疵”太当回事儿是由两部分原因决定的:第一是从古至今对完美审美文化的传承;第二是由于我们人均收入不高。
先来说第一点,对物件的外观的完美无瑕的追求是国人的传统审美文化,这点我猜想大家都应是认同的,包括大宝也是这样的,不管什么东西,必须得漂亮,没有瑕疵。其实这种审美文化一方面是我们改造世界和社会的动力,但同时也会是我们感受生活的绊脚石,因为有些“无瑕”是明显违背自然科学的,所以就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古董文玩有那么多“完美”的假货,就是为了迎合大部分国人的“无瑕”审美文化,关于这点深层次的东西不在这里讨论了。总之,违反自然科学的“无瑕”终究不是一种良好的审美文化。
第二点也是很多鼓友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我们大部分的收入其实都是拉后腿的,面对一个动辄成千上万的原产鼓,其实买的话还是需要下一定决心的。这就造成了一种想法:我花那么多钱买的东西必须应该是“无瑕”的。其实怎么说呢,几千对于一个原产鼓来说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价位,平常心就好,过度的追求“完美”一定会让你的身心俱疲。
如果你的爱鼓有一些微小裂纹,是一点没有关系的,因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外面或者里面涂点油就可以有效防止鼓腔继续扩大裂纹。一般情况下都是涂抹在里面,因为涂抹外面之后会吸灰尘,鼓看上去会有一些脏。
2.鼓腔有很大的裂纹。
这种情况就需要引起注意了,一般情况下这种很大裂纹产生有这样几个原因:
1.鼓腔受过强烈的力的压迫,导致硬性损坏;
2.上皮时候采用的工具使用或者方法发生重大失误,导致鼓腔结构性损坏;
3.鼓腔过度干燥或者过度潮湿,导致物理性损坏;
4.鼓腔制作时候没有进行充分阴干。(这种情况多发在印尼鼓身上,这就解释为什么印尼鼓腔一定会裂,因为其用短时间的烘干代替了常年阴干这道非常重要工艺。一般原产鼓需要阴干很多年才会被制成成品鼓。)
一颗良好原产鼓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几乎是不会出现很大的裂纹的,如果裂纹真的很大,可以找一个木匠,用腻子修补上就可以了。一颗鼓即使有一些裂纹也不会对音色产生很大影响,音色差是可以忽略的。
文章来源,公众号<大宝非洲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