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吧 关注:18,713贴子:98,558
  • 9回复贴,共1

春秋与战国的分界与《春秋》的疑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称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为三家分晋。《战国策》确实很少部分是这之前的,不过作为鲁国的编年史《春秋》,是不是在这之后就没有编著了。要是这样,那鲁国后来的编年史是以其他名字命名的吗?


1楼2009-08-31 20:23回复
    比起孔仲整理的史书,《左传》更能担当“鲁国的编年史”这个头衔


    2楼2009-09-01 11:05
    回复
      • 221.192.227.*
      应该是公元前或456前三家实际掌权或前403三家正式封侯作为战国的起始年,郭沫若的公元前475年之说实在没什么依据,至于“夏商周是奴隶制,春秋是奴隶制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制形成时期,之后就是封建制时代”,纯粹扯他娘的狗屎蛋,他为了鼓吹现世社会的光明,不惜捏造一个黑暗的旧社会,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典型的御用文人。“封建制”,“封邦建国”也,“封邦国,建藩卫”也。为了迎合当朝统治者的口味,不惜偷换概念,辱没祖宗,蒙蔽子弟!


      3楼2009-09-04 21:00
      回复
        郭沫若的确很恶心!!!


        4楼2009-09-05 09:43
        回复
          原来是这样。我好象也听人说过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后,封建制社会就结束了;依三楼朋友看,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以后的社会体制该如何界定?


          5楼2009-09-06 16:55
          回复
            应该以三家分晋开始算,当时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整了个475出来


            IP属地:上海7楼2009-09-09 16:19
            回复
              • 123.182.3.*
              回5楼,您的问题在下不敢妄谈,应该说自民国以来,什么“同根同源”、“炎黄子孙”、“五千年文明”之类的字眼逐渐泛滥,致使吾国吾民普遍认为我们用一个伟大的遥远的统一的和确定的祖宗,其实不然!炎黄的传说谁也不能考证,即便有也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他们的子孙,诸如“炎黄子孙”之类的说法固然有着增强凝聚力的作用,但于真实有失。我很欣赏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和推理办法,越往远古,真实的历史情况应该是越加模糊的,你一定要弄清楚当时的社会体制,可能并不现实。但应该可以由近比远。周一代有成熟的封建制,想必商朝已有,即使是周公创始了一整套制度,想不借鉴前朝也难,这个应该是一般的道理。关于商时代(商时代、周时代的说法应该比商朝、周朝更贴切)的地图上标记有“羌方”、“鬼方”一类的字眼,当是商的方国。比较周的分封,这类方国和“中央”的联系应该更为松散,也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至于夏时代,作为四方共主的力量应该更弱,因为最初夏的统治并不稳固,以致有太康失国之事。唐尧虞舜夏禹(据说禹不一定和夏有关系)想必是更早的部落联盟首领,只不过力量的优势更不明显,没有传承下来。炎帝和黄帝的说法产生的比较晚(越是现在被认为古老的人物出现的越晚,这不能说没有后人捏造的嫌疑),他们的原型可能更为模糊,尧舜禹毕竟有一个名字做依托,“炎”、“黄”作为颜色,其最初所代表的含义可能只是部落的标记,因为这个时候的社会实在还没有进化到可以使英雄留名的程度。总之,远古的社会形态是不能清晰地展现的,实物的应征可靠地多,历史的传说多为春秋战国或两汉时期政治思想的产物。愚见。


              8楼2009-09-12 16:07
              回复
                • 123.181.44.*
                黑乎乎


                9楼2009-10-08 20:46
                回复
                  • 119.40.12.*
                  顶10楼


                  10楼2010-01-04 1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