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吧吧 关注:62贴子:60
  • 0回复贴,共1

安口窑看电影作者:李旭东五六十年代,那时,人们的文化娱乐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安口窑看电影
作者:李旭东
五六十年代,那时,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主要就是看电影,由开始的无声电影发展成有声黑白电影,那时在西北地区的农村,一般一年能看上一两次电影算是一件最开心快乐的事。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乡村放露天电影,总是由县电影队在全县的各公社、大队轮换公开放映,有些影片由于限制演出场地,就售票在县电影院放映。
当时,一个生产大队一年演一两次电影,农民们听说晚上在大队演电影,十分高兴,互相奔走相告,许多孩子早早吃完饭迫不及待地拿着凳子,坐在大队院子里的最前面,等待看电影。天黑时,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一人缺席,说话声、欢笑声、孩子的追逐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凡,就像过新年一样。乡村电影是用两根竹竿插入泥土,中间是一块白色的幕布。等到电影一开始,如果是放打仗电影的,那么大队院里的喇叭中就会响起电影中打仗枪炮声,喊叫声,或者演员说话声,看电影的人大多十分认真,几百人鸦雀无声。有的小孩听到枪炮声直往母亲怀里抱钻,显然有点害怕,而我却不怕。我喜欢看打仗电影,从小曾立志要当解放军,所以会琢磨枪是怎么打响的等。
记得,1965年,我在铜城乡公社东庄大队时,正值十二三岁时,上小学四五年级,听到华亭安口放电影《燎原》,电影的主题是写毛泽东主席在安源煤矿发动煤矿工人闹革命的故事,星期日,我和同学朱学义、刘继业、刘瘪子、朱庆儿等东庄的几名同龄人,还有几名年龄比我大的年轻人去安口看电影。当时,不像现在有公路,坐车去,只能翻山越岭行走五十多里路才能到安口。那一天下午,大概是星期日,我们五六个人从东庄出发,一路奔走,气喘吁吁,来到了铜城,躺过河,又到了赵湾、小寨,翻山越岭来到安口,已经下午四五点多,每人买一张两角钱电影票,来到安口帐篷电影院看《燎原》电影,尽管这样也很辛奇。看完后已是晚上六七点多钟,我们一行六七人从安口到小寨、赵湾到铜城往回返,沐着星光走了五十多里路程,直到皎洁的月升起,在黑暗中行走,手电筒的电没了,大家就牵着手翻山,生怕跌入河中,回到家已经到了晚上十一二点钟才到家。回忆那年那事,真的令人难忘。
七十年后的今天,是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城里有高档的电影院放映现代化的4G 电影外,电视,手机特别普遍,现在的手机从2G、3G 、快要晋升到5G ,人们除在在影剧院看电影,在电视上同样能看到电影,电视剧,还有的人在手机上看影视剧,各尽喜欢。
随着社会不断变化,加之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农村,每年有电影队人员常来公演好电影,设备和音响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说城市了,就农村人家里都有网络,打开电脑,大部分农村人也都能在电视上看影视剧,十分方便,不用再到很远的地方去看电影。如果想和美一些,开着私家车去城里看,只要电影好,电影票再贵,年轻人还是去看。从看电影的变迁可见,时代的飞速发展就是硬道理。
愿祖国母亲在新时代,越來越富强。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向前进,牢记使命跟党走,我们合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全国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9-12-08 15: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