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大义》之三(共八)
作者:达照法师
《成唯识论》里面说:“集起名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思量,参禅的人知不知道?参禅的人,妄想没有打出来之前,不让自己打妄想,而且是想打妄想,然后不让打出来,能不能看到?你们大家想一个妄想,想要打妄想了,但是这个妄想不让它打出来,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意根。意根就是有那种能攀缘的这个功能,能缘的心,能攀缘的功能是有的,能攀缘的作用它也是有的,但所攀缘的境界,还没有攀缘上,一旦攀缘上了,就成为意识。你脑子里面想一个东西,别让它想出来,这就是意根,一旦想出来了,就是意识了。没有想出来之前,我们注意到这个样子,所以,禅宗为什么在这里生疑团?没有想出来的样子,是没有样子的,没有样子的,却能感受到我想要想这个事了,隐隐约约感觉到我想要想,但是没想。所以,在这里,表面上看起来,也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很清楚,但是念头没有起来,因为意识——这个概念还没有出来,事实上呢,这就是我们想要想的,能所相对的这个能,所以根尘脱落,用功,也是先把尘舍弃开来,先看到这个根。这后面讲修道的时候,我们会强调这一点。
那么第三个攀缘心,就是指阿赖耶识习气种子当中的这个影像,这个影像是什么呢?就叫“集起名心”,集中的集,生起来的起。我现在用我的意根,我想到摄像机了,我跟摄像机必须要聚集到一起;我想到自己的家了,那必须跟家聚集在一起。这个脑子里面有很多的记忆,很多的图像,这些图像都是集中在一起的,那么集中在一起以后呢,我们随时可以拎出一个,你刚才想一个,等下又想一个,你在打坐的时候,你就发现了,这个妄想怎么这么多啊!怎么不多啊!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照相机一样,摄像机一样,每天都在摄景,摄像每天都在摄持外界的情景,把那些情景都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八识田当中。
你在打坐的时候,这个八识田中的影像,一张一张给你翻出来,新帐旧帐一起算,它就是要老的、新的,不管的。那么,一个记忆力好的人,它对自己的记忆是有安排的。打坐的人,心静下来以后,它想什么是有规律的,就像我们的仓库一样,你给它摆得整整齐齐的,货架都组好了,什么东西给它归类,那你下次一进去,哪怕没有开灯,东西都能拿出来,他考试就能考一百分。如果你平常生活没有规律,东想西想,被子也不叠,然后房间里面乱七八糟的,你的脑子里面也一定是乱七八糟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刚刚记下来的东西,等一下一问你,找不到了,你那个房间太乱了,仓库太乱了,所以,你的记忆力就很差。房间要是处理得很干净,记忆力就非常好。
我们看一个坐禅的人,他身心静下来后,过去很多忘记掉的东西,他又能重新的回忆起来。岁数大的人为什么记忆会衰退?就是因为几十年当中,乱想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乱想的东西少,你的这个仓库(阿赖耶识)当中,所蕴含的这些种子,都比较有规律的,那你的大脑老化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你看我们上师,九十五六岁,那个时候,他讲话,他的那种记忆力跟年轻人是一样的,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人家九十多岁了,记忆力比年轻人还好?原因是他平常的生活习惯,他的记忆当中,阿赖耶识摄持外面的东西是有规律的。我们坐禅,通过修行以后,你对外界的摄持也慢慢地变得有规律。
比如说大家开始修无常观,你一天到晚想到世间是无常,你看到任何情景,你只摄取其中无常的这一部分。那么,你对于现实的人生,看到无常这个道理以后——快乐的,你要看到这是无常的,不要得意太早;痛苦的,知道这是无常的,不要伤心过度。你用无常这么一个货架,把所有世间的法,都给归类在无常的相上面了。当你修慈悲观的时候,你就想,众生都能成佛,你看到每个人都有佛性,都那么活灵活现的,他们的自性就在他们的行为当中展现出来,习气不同展现不同的样子,你就把慈悲心,同体大悲这个货架建立起来了。所以你在修的时候,看到谁都很慈悲,你的脑子里所摄取的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非常有规矩的,你不会乱来的。
平常我们没有经过训练的这颗心,你摄取这个世界,分析这个世界,是乱来的,是乱堆的,没有规则的。你认识人,认识不到根本上,人的行为有千差万别,你的妄想也变的千差万别,所以就很乱。那么一个修出离心的人,他基本上所观察的,把一切现象观察为两类:一类是无常;一类是无我。无常是现象,无我是本质。看到一切都是无我,他心自然安住于无我,所以,这样的心就很静,然后对外物,他抓住了根本,心里不用乱。哪一天你要讲法,所有的众生有痛苦,有烦恼,你首先就给他们分类,你就告诉他,这个就是无常的。这是事实,不用讲得那么好像没有底气。你看到了自己无我的感觉以后,你就告诉他,世间就是无我的,不可能有一个我,认为有一个我,是一个错觉,怎么无我的,你把你的感受告诉他,使众生能够从无我当中得到解脱。所以,一切法都回归于自性,那么回归自性的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仓库里面,它所蕴含着我执的染污的这部分,这个也叫攀缘心。实际上,这个功用还是真心的功用。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的真心,但是真心蕴含了一切法的这种功能,我们的真心,是常住不灭的。
阿赖耶识之所以叫做阿赖耶识,是因为它有仓库的作用,把一切习气种子都集中在一起,有一个聚集的意思。蕴含的“蕴,”就是五蕴,五蕴的“蕴”,就是聚焦的意思,把一切善法、恶法都聚集在一起。因为它有聚集的这个功能,所以叫做生灭法,叫阿赖耶识。这是从生灭凡夫的角度去说的,如果不从生灭上去说,从它本质上说,应该叫做如来藏,叫做真如心。真如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真如,真如当中蕴含这一切善法、恶法。当我们生起善法恶法的这个种子和作用的时候,我们就轮回为凡夫的这个状态,这就叫做阿赖耶识。所以 “集起名心”,称为第八识,我们叫明心见性,叫“集起名心”。
那么集起名心,是什么状态呢?当我们打妄想的时候,所有妄想的这些想法,都是蕴含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大家闭上眼睛,你看一看,能不能看到,你的那个想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它到底是存在哪里?我们电脑还有个软件,是不是?但是你这个东西到底在哪里?存在什么地方?闭上眼睛不想的时候,好像黑乎乎的一片,什么都没有,你要想了,它马上就出现了。你看不到它从哪里出来,是不是?你不想了,你也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但是你想的时候,它就来了,你不想的时候,它就不来。就是我们平常能看到的,闭上眼睛能看到的,就是黑乎乎的一片。这个黑乎乎的一片,就是我们阿赖耶识的大门,就是阿赖耶识。所谓黑乎乎一片,这种感觉是没有时间、空间,没有这个物质的世界。你闭上眼睛可以想到没有物质的世界,你看不到物质的世界,闭上眼睛,整个天地万物任何相没有出现,这是阿赖耶识的表面现象。
那阿赖耶识的表面现象,跟第七识的这种功能是链接在一起的,所以,第七识,一般把它比喻为守门的——守仓库大门的守门员。所有的种子都经过第七识,然后进入阿赖耶识。如果没有经过第七识的,它不会进入阿赖耶识。任何的想象,只有我经过了,我认定了,我认可了,才会进入我的大脑;你不认可,没有从你这里经过,进入不了你的大脑。这是一个非常要紧的地方。所以呢,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看不到阿赖耶识,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在六七两识当中用功夫。那么在六七两识当中,参禅的人跟这个念佛的人,在第六意识把妄想停下来;第七识,看到自己了了分明,却不停留在这个状态,一直要钻,就是在闭上眼睛,什么都没有的这个地方,去钻,钻,钻,把阿赖耶识的大门打开,就看到我们的真心。所以,真心是“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展现出来的,这就是真心的境界。
我们看到自己的心,看到心里面所蕴含的这些种子集起来的时候,这有一种感觉,就是我所想到的,那个是我的家,那个是我讨厌的,那个是我喜欢的,那个是我曾经认识的,那个事情我是刚刚认识的,你脑子里这么想的,都蕴含了我在里面。所以,攀缘心,也可以说是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执习气,我执的这个习气也在这里。习气成为暴流一样,像瀑布一样非常汹涌澎湃的暴流,习气之流冲过来了,我们无能无力,只能一天到晚感受到我的存在,感受到我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我执的能缘之心,能攀缘的这颗心和攀缘之后产生的这个习气,然后攀缘之后产生的这个境界。攀缘的境界,就是意识;能攀缘的心,就是我们的七识;攀缘之后产生的习气,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我们所有的凡夫,所有的生命,都停留在三种状态,这就叫做生死根本。
2、菩提涅盘
佛在七处佂心以后,怕我们大家落入断灭见,心不在内,不在外,哪里都不在,我们就想那就没有心了,其实不对的。不是没有心,是一切生死根本,都是把攀缘心当成自我。以攀缘心为自性者,这是无始劫以来的生死根本。我们想消除生死,怎么消除法?佛说,第二种根本就是菩提涅盘。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识精元明”这个词比较深奥。“识”就是认识,就是六识、七识、八识的这个“识”,能产生分别,了了分明的思量,乃至我们能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我执习气的这种翻滚,这种心是一种识心,就是认识分别的心。识,是识心,识心是怎么生起来的呢?它一定要有它的精神实质,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识精”。我能够看到你,知道你们是男女老少,我们知道男女老少的这个分别,是分别心。但是我为什么会知这是个木头?为什么它不知道呀?人与木头有别,有别在什么地方?就是在这里。我有识精,认识的这个精要、精神。讲精神,又容易误解,精神好像变成跟物质对立的东西,实际上这个识精,说得明确一点,就是我们的真心。识,就是我们的妄心,妄心是无体的,没有实质的,妄心的实质,就是我们的真心。水中的月,是没有实质的,水中的月怎么会有呢?一定有天上的月,没有天上的月,水中的月是不可得的。没有真心,我怎么可能会分别?所以会分别的这个性能,一定是我们的真心在起作用。
六识,是攀缘的那个情景,攀缘之后的境界。那我现在心里想,我想到了这个佛像,这个佛像——所攀缘的这个情景,脑子里面出现了,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建立在我执上,认为我现在想到佛像,有个我在想佛像,这就是攀缘心,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现在我们认识到能分别,意识所分别的这个法尘,能分别的意根,能所加在一起产生的意识,产生意识以后,不停地产生意识,形成一种种子,存在阿赖耶识当中,这个心、意、识三者,全部是生灭法。我从心中给它舍弃掉,不承认这个我的存在,我们不承认有个自我,不承认这个心,这个攀缘心就是我,那么这个时候,你想到这个玉佛,这个会想的功能不会丢失。
不是说你生起了“想到它”,就一定是你意识在分别,实际上东西还是一个,还是意根缘着法尘,然后产生意识,东西还是一个。但是现在呢,你意根缘法尘,不建立分别,不建立我执的这种自性见,就是说,凡夫以攀缘心为自性,为自我,那么我们现在不产生自我的知见以后,你脑子里面出现什么情景,你就告诉大家你出现什么情景了,这个出现情景,就是智慧的分别,没有在现量境界上,再附加其它的东西。比如你脑子里出现了佛像或者房子,你只是告诉他,现在我想到了这个房子,那个房子挺好的,你去住可以;那个房子不行,你不能去住,这就是智慧分别。你看,东西还是一个东西,但是你如果有了我执了,他就建立在一种错误的、混乱的分别状态,而如果你没有了我执,它的分别就称为智慧,那么意识就转化为妙观察的智慧。它的前提是因为你的第七识转化为平等性的智慧。
平等性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能攀缘的这个心,意根的这个心,我执的这个心,就像镜子一样没有我。像虚空一样,虚空它容纳万物,它只管容纳,只管像镜子一样照了万物,照了还属于第八识,转化为大圆镜智。第七识是完全平等,就是你来了,我对你是这样;他来了,我对他也是这样,同样的状态对待不同的现象。用守门员这个比喻,平常我们在守门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这个东西我讨厌的,我不要;那个东西我要的,我用仓库给它存起来。你在讨厌和欢喜当中,每一次,时时刻刻都在选择,但事实上是很遗憾的,你讨厌的东西,你只要一讨厌,这个讨厌的种子,也是存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所以实际上,你是无能为力的,你不能作主,做不了主。第七识硬要自己作主,这个喜欢的我要,那个讨厌的不要,而事实上,第七识意根的功能,它不作主的,好的、喜欢的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不喜欢的也把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
所以我们人生几十年,如果你能忘记掉痛苦,肯定是只有快乐,可是没有人能忘记痛苦,为什么?就是这个第七识,它从来不去管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表面上我一定要选择喜欢的,你看,我们大家一天到晚就要喜欢的、讨厌的,每天都在选择,而事实上它不选择,它一天到晚就是,什么来,就把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所有的一切都给它存到里面。那么,与其你在那里选择了半天,它还是存在阿赖耶识当中,还不如我们不选择。
你干脆不选择,它来了你就让他进来,他只要进来,你就要把它摄持在阿赖耶识当中,你发现情景完全不同了,原来是,你要选择的时候,你会不停地生起贪嗔,贪心和嗔恨,好的、不好的、痛苦和快乐,这种感受不停地生起来,伴随着我执。一旦这个我执没有,不去选择了,你见到了这个人,噢,你知道这是人,进来吧;看到这是**,好,这是**,进来吧;这个人是修行的,好,修行人,进来吧;那个人是捣蛋鬼,好,捣蛋鬼也进来吧,它摄持,不去分别了,很平等,对谁都一样,反正你要进来的,我不去分别了,你发现痛苦没有了。第七识,它在转化当中,就是当你去容纳它的时候,包容一切恶人、一切善人的时候,阿赖耶识的种子是一样收的,但是它收到的信号——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完全不同。凡夫心感受的信号是胆战心惊,怕死怕苦;平等的人,没有我执的人看到这个心,他是一点都不需要担心,善恶事非清清楚楚,来了摄持进来,去了让它去。
当第七识平等以后,第六识完全成为妙观察的智慧了,第六识的分别就不叫妄想。为什么要让大家认识到这个心的重要?我们从这个妄想的想当中,当你认识到你所想的,在想的时候只是执着在这个相上,所以有快乐,有痛苦,而如果你看到你所想的这个心,伴随这个相,生起来的这个心没有生灭,你感受到柱子也好,感受到凳子也好,你就想到一个苹果也好,苹果烂了也好,你想到这么一个无常的相,在你这里伴随着苹果,伴随着柱子而生起来的这个妄想,你的心完全是没有生灭的。你是让这一切万法,都在没有生灭的心当中显现的,所以,你的分别就成为智慧了,它的背后没有任何的负作用。
所以转八识能够成为四种智慧。第六意识,所有的想法没有一个想法是有错误的。这回你们知道禅师为什么那么自在,那么洒脱了吧!为什么那么自在啊?他没有一个想法有错误的。前提,是他已经认识到平等的感受了,在平等的觉受当中,一切想法没有错误。所以祖师告诉我们 “万法无咎”,一切万法都没有过咎,没有任何的错误。你想到一件事情,并没有错,你想到两件事情,也没有错,你一天到晚都在那里想,也没有错。为什么在那里想呢?如果你的背后看到了真心是平等的,那么,就会看到在想的同时,并没有一个能想和所想的东西,这就是意识心背后的真心。
所以佛告诉我们“识精元明”,“元“就是原来,无始劫以来,原本就是明明了了的,一直都是这样。我们的眼睛看到万物,能看到的这个功能,从来没有丧失,举手投足都有这个功能,但这个功能,平常的人看不到,平常的人只看到这个相。我用一个骑自行车的比喻,骑自行车,你们会不会骑呀?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骑。骑车的技术有没有?有的。再问一次,有没有呀?没有。骑车的技术哪里有呀?你拿来我看,骑车的技术说没有,其实不对;说有,也不对的。你说有没有?既然说有说没有都不对,我问你有没有就错了。但是你有没有看到,我还有“问你”的这个技术呢?在哪里啊?你们有“看”的这个技术呢?我有“想”的技术呢?现在你们会骑自行车的人坐在这里,我们眼睛看过去,根本看不到有骑车的技术,你们自己也找不到,无论用什么方法,在你的身体上,哪怕你每一个细胞都解解剖开来,也找不到骑车的技术。在你的脑子当中,就把脑神经细胞全部翻一遍,也找不到一个骑车的技术,是不是?根本找不到骑车的技术,它是不占空间,不占时间,没有形象,不存在的。
但我一讲没有,大家就傻了,骑车技术明明有,怎么没有?在哪里能看到呢?拿一部自行车过来,骑上去,我们就看到了。能不能看到技术啊?能看到,在自行车上面就能够看到了。所以,奥运会,我们就能够看到哪个是冠军,哪个是亚军。骑车的技术好与不好,打分数都能给它打得出来,为什么打得出来?因为他跟车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技术就表现出来了。但是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说,哎,我看到了,你骑车技术很好的,但是事实上是什么呢?你看到了这技术没有?你真看到了没有呢?其实还是没有。你只是看到了他在车上,最多,你的眼睛只看到了他的人和车,只有看到这两样,然后呢,车摆动的程度有多少,于是,你再评判他技术有多少。你只是看到了人和车,技术还是看不到的。我们也可以说是看到了,我们的心性也是这样,可以说明心见性,能看到,绝对能看到,不但是我们的心眼能看到,我们的肉眼也能看到。肉眼也能看到自性——看到自性生起的作用,看到自性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随时随处都能看到,骑车的技术也一样。但是,你说真看到了没有?我们的眼睛看过去就是人,就是这些色法,你哪里能在色法之外再增加一个东西呢!
有些人打坐的时候,坐得舒服了,眼睛睁开,前面一片光明,“哇,师父,我见到光明了!是不是自性?”那个光明只是光明的色尘而已。有个人问师父:“我打坐的时候,见到佛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师父告诉他:“这说明你的眼睛还没有瞎,就这么简单。”因为你出现的任何一个情景,都是你所对的境而已,你不要把那个境看得太真实了,你执着那个境,认为说,我打坐的时候见到什么了,见到什么东西的时候,都只是一个法尘概念而已。你攀缘上去,就跟我们现在想吃苹果,拿过来吃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你没有见到自己的真心。
真心,心性,它是没有样子的,它可以表现出来,但是没有样子。自行车的技术在车上骑的时候可以表现出来,但是它没有样子。那我们大家就看到,我有分别的技术——第六意识妄想,这是什么?看到没有?这就是自行车,你看到的那个就是你,你能够看到了,这技术在哪里你就看到了。你有看这个的本事,有没有?有吧,这个技术在哪里啊?既不是手指,也不是你的眼睛,明白没有?骑车的技术,既不是人,也不是车,只有在车上你才看到了技术。如何是佛?祖师说,你看看,我们的六根对六尘,你所对的,全部是自行车,能对的,全部是自行车上的这个人,对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心性不在这里还在哪里呢?!
识精元明,为什么叫识精元明?识,特别强调我们的意识分别,因为意识是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当中最活跃的一个。前五识都伴随着第六意识生起的,叫做五俱意识。而前五识不能单独生起,眼识不能单独生起,只有跟意识在一起的时候。你眼睛看到了这个佛像,我的意识才开始分别:“这是佛像,好”。“我的眼识”,说明你的眼睛看到佛像了,你眼睛看到了,你的意识在分别它是佛像的时候,眼睛的分别才是正确的;你眼睛不分别,眼睛看到前面,意识不起来,你看到谁都是一样。看到爷爷可能叫儿子(他也不会叫儿子,叫儿子也已经有分别心了),你就看到,你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有没有?我们有时不分别的时候,看到什么你不知道叫什么。
这前五识对五尘的时候,它只是看,没有分别的第六意识加进去。只有意识加进去了,它的分别才生起作用。眼睛看到了,意识加进去,它在那里怎么样,才动了。那我们意识跟耳识加在一起,你听到这是电风扇的声音,这是讲话的声音,马上就分别出来。但是你意识不加进去的时候,你听到什么了?什么都没听到,你不知道是什么。有些人在那里发愣,眼睛瞪得大大的,你从旁边走过去了他也没看到,他的意识不在那里,不跟这个眼识合作,虽然在他眼前过去,也看不到,只要他意识跟它合作了,就能看到。我们这个意识跟前五识合作。六识,就是六根对六尘,产生了这六识的过程当中,都是伴随着我们能分别的技术。每次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是伴随着你的骑车技术,离不开的,你想离开也是不可能的,百分之一百不可能。
我们现在能够看见山河大地,能够听到,能够闻到,能够感触到冷热,能够想到一切善恶之法,都是伴随着我们有这种想法,有这种看法的这个性能而生起来的,这个性能就是我们识精元明。本来再清楚不过了,我们骑车一上去,马上很清楚地就看到技术了,我的手一举,你看我都有举手的本事,跟骑车的本事一样,你们都能看到的。我手举得多高,都能看到,我放下来,就有放下来的本事;我坐在这里,有坐在这里的本事,是不是?所以,人不但看到他自己的自性,还能看到众生的自性。我有多少本事,我像个机器一样,像一个骑车的人一样,我在这里展现出来给大家看,其实你们也在展现给我看,山河大地都在展现给我们,它有这个本事。这个性能随时都存在,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个性能!
我们会在意这个人骑车骑得很好,这个车很贵,很不错,你只想到了车,想到了人,结果呢,把他的技术忘记掉了,你这样的人做评委是没用的。你做评委让你打分的时候,人家打六分,打五分,你却打他车很好,你不是颠倒了吗?“识精元明,能生诸缘”,这是我们这个“识”;“精”,就是我们的这个自性。本性清净能够生起一切万法的作用,能够分别一切万法,任何作用都是我们心性在生起的作用,但是呢,当生起了这个作用以后,我们往往是抓住了作用,抓住了这种缘,却把“能生”的这个性给忘记掉了,所以叫“缘所遗者”。抓住了这个缘以后,就随着这个缘去抓,而把能生缘的这个“能”,这是性能的“能”,这个性能忘记掉了,遗失了,叫“遗此本明”。本来眼睛很清楚,能看见万物的,结果呢,你心这么不定,东抓西抓,这里抓一下,那里抓一下,把这些一下一下抓住了以后,却把自己能够讲话,能够听话,能够说,能够想,能够看,能够闻,能够触,能够动的全部给忘失掉了,把性能忘记掉了。
这里面虽然讲“能”,大家要注意,“能”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能所”的“能”,就是意根(我是能,能看的),你是所看的(就是骑自行车这个人,是能骑的人),车是所骑的车,这个“能”是生灭的根本,就是这个人是“能”;而另一个“能”——骑车的技术,它一定是跟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这是性能,性能的“能”,是没有生灭的。“缘所遗者,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个“能”是指性能,是我们的自性。认识到我们具足举手投足,吃喝玩乐的这种性能,追逐到这个性能的时候,那么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在眼曰见,在耳曰听,手曰动作,脚曰运奔,脚能走,手能动,身体能感触,思想能想,这就是我们的菩提涅盘,这是第二种根本。
第六节 “识精元明”到底在哪里?
大家静下来看一看哦,看每个人动的时候,你感觉很有意思,他一动,就看到他有动的本事;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有开口的本事;那如果你烦恼的时候,想到那个烦恼,你就知道,我还有烦恼的本事啊。这也不错呀,是不是?那烦恼就没有掉了,那烦恼就是:你骑着破自行车,破自行车很讨厌,但是没办法,人家开宝马就有开宝马的本事,开得很快,就是这样。烦恼、痛苦和快乐实际上是一样的,它只是一件事情而已;好与坏也是一样的,只是一件事情。当你看到了这件事情以后,所有的事情就没有坏事情了。
永嘉大师说,“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身虽然是很贫的,但是这个道是不会贫,而人家穿了很好的衣服,如果是烦恼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是“骑自行车的人”,这个骑车的人都不知道在哪儿。能够用一切万物的,这就是智慧,所以,世间万法,为我所用,非为我所有,而且,背后并没有我。如果没有我,这一切法都成为妙用,我们大家如果没有这个我,你的整个身心,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有任何的差错。但是因为有我了,我们就有所偏执,就有所痛苦,所以就想拥有很多东西。但实质上呢,你想拥有的,最多也就是指甲沙上面的一点点泥土,你所真正能够用的东西,你都把它遗失掉了。我们自性的光明,你可以看到一切万法,可以生起一切万法的种种享受,但是,如果你追逐某一点事情的时候,其他的东西成为你的痛苦,却不能享受。
1、六种震动
佛在十方法界能够来去自如,就是他超越了六道,超越了九法界,每一个法界都可以成为他的妙用,在当下就能够非常安心地把每一种情景都体现出来,背后却没有那种凡夫的痛苦。我们的痛苦实际上是一个错觉,那么自性到底在哪里?这二种根本,它非常清楚地就告诉我们,就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大光明。大乘佛法包括《楞严经》,佛要讲法的时候,一定是六种震动,大地平沉,六种震动。
这六种震动有三个层面的境界:第一叫动,第二是遍动,第三叫等遍动。
“动”是什么?是六根,你看到六根在动,这就是佛要讲法的表法。你六根不动了,那你就是木头了,就是死的;六根在动,眼睛在看,耳朵在听,鼻子在嗅,舌头在尝,身体感触,思想在想东西,这六根,你动到哪里,哪里就显现出你的自性。如果实在不行,你们拿辆自行车去骑骑,你一定要看到这个技术。如果你想到你的六根,就是你骑自行车的这个人,那么,任何情形,只要在你脑子里面出现,在你眼前出现,你就能看到,我还有看它的本事。你看,看它的性能在哪里?既不在眼上,也不在物上,也不是在任何一个物上,实际上它是无所不在。我现在看东边的时候,东边清清楚楚。我看东边,东边就是我的自行车,我就骑东边的这个自行车,我的技术在这里展现出来了;我现在转过来看西边了,西边的自行车我又在骑了,我西边的情景又清清楚楚出来了,我有看西边的这个性能;我看到北边,有北边的性能显现出来,东边就看不见了。
六种震动,叫做“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
“东涌西没,西涌东没”,西边涌起来了,东边就沉没了,就看不出来了;东边涌出来了,西边沉没了。“南涌北没,北涌南没”。看到那边,那边显现出来,这边就没有了。你看,我看到东边跟看到西边,看到东边时候,我自性在这里显现出自性的光明,技术在这里呈现出来,但我转过来看西边,东边看不见了,它沉没了。转过来的这个过程,你的技术没有动摇,你的技术,没有任何动摇,你的这个能看的性能,并不是从东边跑到西边来了,跑到西边的,是我的眼睛从东边跑到西边来了,这个技术没有从东边跑到西边,它没有动的。大家看到没有?看到这边了,这边显现出来,你的生命就在这里显现,你的自性就在这里显现;看到那边,你就在那边显现,这边就显现不出来。所以,你所了解的事物,显现在你眼前,你六根当中对的,就是你的世界,你的境界显现出来了;没有显现的,它只是没有显现,因缘成熟,任何情景都可以显现,不是不显现。“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看中间,中间看到了;看四边,四边看到了。
所以呢,六种震动,就是让佛弟子们去体会到,佛讲大乘法就要在六根门头放这种光明。六根所对一切法,从根对尘(六尘),叫做遍动。就是普遍的,我的六根一下对着这个六尘,全部对上,所以,看的,听的,全部都是自性在显现。但你不要把自性看成是六尘,也不要把自性看成是六根。只是根尘相对,显现出你这个性能,这就是遍动。
然后,等遍动呢,就是你去分析。你看到它了,你还要分析,那个人穿红衣服的,那个人穿白衣服的。你分析了,也是平等地看到,分析有分析的这个性能,也显现出来了。这就是妙观察的智慧,所以叫做等遍动。
当体会到六根,六尘,六识,无一不是真心妙用,对这种体会非常清楚了,这就是我们讲“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在《楞严经》的第三卷、第四卷当中讲得非常详细,讲了二十五有、六根、六尘、七大、六识,没有一个法不在显示出我们自性的妙用,没有一个法不是我们自性显现。能生诸缘,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这就是所有的条件组合,聚集而起的缘起法。能够生起这些缘起法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对自性的这种认识,我们要亲自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学习的知识记在脑子里,记在脑子里面是一点用都没有的。你把骑车的技术记在脑子里面,那有什么用呢?一点用都没有。记在脑子里的,也就是那么一个概念而已,要去真心地感受它。
2、凡夫的两种邪见
通常修学佛法的人,都会有两种错误的观念聚集在心中。
一种是想把这个我带到成佛的地方去。有没有?我要成佛,我要了生死,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我要开悟,以为现在修行的这个我,就是把这个我,要带到开悟的境界里面去,这怎么可能呢?你认为的这个我是一个幻觉,你只有打破了这个我,你才能开悟,你偏偏不想打破这个我,还要把这个我带到开悟的境界里去,那你带不进去的。你最多,就里是在脑子里画个开悟的图景,然后把自己这个我硬拽强拉地,把它拉到那个画的图景中去。说,噢,我现在开悟了,我感觉很舒服,就是第六意识妄想构造了一个开悟的境界,然后妄想把这个我,安住在开悟的境界当中,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这种感觉是什么呢?我们会想,开悟一定是一种境界,成佛一定是有个东西在那里让我成的,有没有这种感觉?通常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哦,你要是没有个东西让我成,我们还努力干什么,是不是?我们总以为有一个东西在那里,我要抓住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抓住了,那我就成佛了。以为有一个东西让我可以去那里,可以把这个我改变,变化成一个跟它一样的东西,这叫做常见外道。
就是你认为骑车的技术是有的,通常的人一问你:“骑车的技术有没有?”“有。”好,你认为骑车技术是一个东西,那你就错了。它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它不占据你的任何时间、空间,也不占据你的大脑,没有任何占据,这就是我们的自性啊!但是,如果你认为骑车是有个东西的,那么接下来我来问你,你把骑车的技术描绘给我看,你讲给我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所讲的一切都不是这个技术。所以通常的人会落入常见外道,就是认为我是不会死的,我死了以后,来生还可以做人,来生还有轮回,我轮回解脱了,这个我就开始成为罗汉,成为菩萨,成为佛了,有一个我从那里一直一直往上走。认为有一个我可以去成佛,可以去解脱,甚至就是觉得,这个“我”可以去的,这种感觉就是常见外道的感觉,是个外道见,凡夫见,凡夫是有这个观念的。你的我执没有破之前,发菩提心,发起来的菩提心,都是伴随着常见的这个邪见,常见是邪见,认为是永恒的。
那么第二种呢?我们一听,说世间万法皆是缘起,十八界都是生灭法,生灭的法是缘起,是无自性的,无自性就是毕竟空。一听到毕竟空,我们马上就想了,噢,那心性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于是有些人,特别是我们打坐,修心密修得比较好的人,有些人就开始在那里想了,既然是空的,你只要讲有,就不对。所以,你叫他学早晚课,他说是空的,没有必要学的。你让他去做一件善事,他说,哎呀,自性清净心,一切法不可得,不去做了。让他做什么他不做,让他不做什么,他在那里觉得自己悠哉悠哉,就是落入了断见。不自觉知,落入了断见了,就是认为什么都没有。空性是没有的意思,认为那就是没有的了,没有一个佛可成,没有一个众生可度,这叫断见外道。就像认为自行车的技术是没有的,哪里有什么技术呀!那就傻掉了,人家分都打得出来,你还说没有。
所以我们就要看到,在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六识,这个现象当中,实际上每一个法都是没有生灭的,都是如来藏、真如本性的显现,它显发过来,那你在这个当中,给它增加常见和断见都是错误的。
凡夫的错就错在增加两种邪见,就是常断两见当中,生起来。你这个常见断见,为什么会是外道?你用骑车的技术去感受一下。所以呢,当你用心去感受这个技术的时候,我们眼睛有能看的性能,那必须在你看到事物的时候,你才能显现你有看的性能,你不看的时候,它就没有显现。闭上眼睛看到黑暗,也是看的性能,看到黑暗的性能,你有这个本事可以看到;耳朵听到了声音,你有听到这个声音的本事,那你没听的时候,实际上这个本事没有显现出来;所有的思想,你想到了东西,你有会想的这个本事,不想的时候,你想的本事就没有显现出来。所以,要在六根,六尘,六识当中全身去体会,你的性能在哪里展现出来?你看坐在这里,你感觉到冷,感觉到热,感受到坐,腿痛,六根所对的一切,不落在六尘上,也不落在六根上,更不落在六尘六根产生的分别上,这个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识精元明。你执着在一个点上,就把我们真正的元明给忘记掉了,真正的技术忘记掉了,掌握了这种技术,行遍天下无敌手。
地藏王菩萨即便在地狱里面,他手上还拿着明珠,明珠就是代表光明,代表智慧。智慧不是具体的一个东西,智慧一定在事相上显现出来才是智慧。智慧不是脑子里背下来的一大堆经文,或者是什么概念,智慧是你对物产生的那个觉照,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显现出来了,你的智慧就有了。你的六根对六尘,不会被根尘所染,不会被尘所染,六根境界跟六尘境界,却显现得了如指掌,你的起心动念,是为什么会起?过去的记忆是怎么存进去的?现在通过这个记忆,怎么去利益众生?如何生起慈悲心?你非常清楚啊!所以,一旦见到了真如本体,见到了我们的真心,就能够生起一切万法的妙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六祖大师说:“弟子此心,常生智慧。”这个“心”,它智慧是随时在生起作用的。智慧不是具体的一个东西,你不要以为说,拥有智慧的人,肯定拥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其实他什么都没有拥有,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这种智慧。
作者:达照法师
《成唯识论》里面说:“集起名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思量,参禅的人知不知道?参禅的人,妄想没有打出来之前,不让自己打妄想,而且是想打妄想,然后不让打出来,能不能看到?你们大家想一个妄想,想要打妄想了,但是这个妄想不让它打出来,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意根。意根就是有那种能攀缘的这个功能,能缘的心,能攀缘的功能是有的,能攀缘的作用它也是有的,但所攀缘的境界,还没有攀缘上,一旦攀缘上了,就成为意识。你脑子里面想一个东西,别让它想出来,这就是意根,一旦想出来了,就是意识了。没有想出来之前,我们注意到这个样子,所以,禅宗为什么在这里生疑团?没有想出来的样子,是没有样子的,没有样子的,却能感受到我想要想这个事了,隐隐约约感觉到我想要想,但是没想。所以,在这里,表面上看起来,也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很清楚,但是念头没有起来,因为意识——这个概念还没有出来,事实上呢,这就是我们想要想的,能所相对的这个能,所以根尘脱落,用功,也是先把尘舍弃开来,先看到这个根。这后面讲修道的时候,我们会强调这一点。
那么第三个攀缘心,就是指阿赖耶识习气种子当中的这个影像,这个影像是什么呢?就叫“集起名心”,集中的集,生起来的起。我现在用我的意根,我想到摄像机了,我跟摄像机必须要聚集到一起;我想到自己的家了,那必须跟家聚集在一起。这个脑子里面有很多的记忆,很多的图像,这些图像都是集中在一起的,那么集中在一起以后呢,我们随时可以拎出一个,你刚才想一个,等下又想一个,你在打坐的时候,你就发现了,这个妄想怎么这么多啊!怎么不多啊!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照相机一样,摄像机一样,每天都在摄景,摄像每天都在摄持外界的情景,把那些情景都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八识田当中。
你在打坐的时候,这个八识田中的影像,一张一张给你翻出来,新帐旧帐一起算,它就是要老的、新的,不管的。那么,一个记忆力好的人,它对自己的记忆是有安排的。打坐的人,心静下来以后,它想什么是有规律的,就像我们的仓库一样,你给它摆得整整齐齐的,货架都组好了,什么东西给它归类,那你下次一进去,哪怕没有开灯,东西都能拿出来,他考试就能考一百分。如果你平常生活没有规律,东想西想,被子也不叠,然后房间里面乱七八糟的,你的脑子里面也一定是乱七八糟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刚刚记下来的东西,等一下一问你,找不到了,你那个房间太乱了,仓库太乱了,所以,你的记忆力就很差。房间要是处理得很干净,记忆力就非常好。
我们看一个坐禅的人,他身心静下来后,过去很多忘记掉的东西,他又能重新的回忆起来。岁数大的人为什么记忆会衰退?就是因为几十年当中,乱想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乱想的东西少,你的这个仓库(阿赖耶识)当中,所蕴含的这些种子,都比较有规律的,那你的大脑老化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你看我们上师,九十五六岁,那个时候,他讲话,他的那种记忆力跟年轻人是一样的,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人家九十多岁了,记忆力比年轻人还好?原因是他平常的生活习惯,他的记忆当中,阿赖耶识摄持外面的东西是有规律的。我们坐禅,通过修行以后,你对外界的摄持也慢慢地变得有规律。
比如说大家开始修无常观,你一天到晚想到世间是无常,你看到任何情景,你只摄取其中无常的这一部分。那么,你对于现实的人生,看到无常这个道理以后——快乐的,你要看到这是无常的,不要得意太早;痛苦的,知道这是无常的,不要伤心过度。你用无常这么一个货架,把所有世间的法,都给归类在无常的相上面了。当你修慈悲观的时候,你就想,众生都能成佛,你看到每个人都有佛性,都那么活灵活现的,他们的自性就在他们的行为当中展现出来,习气不同展现不同的样子,你就把慈悲心,同体大悲这个货架建立起来了。所以你在修的时候,看到谁都很慈悲,你的脑子里所摄取的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非常有规矩的,你不会乱来的。
平常我们没有经过训练的这颗心,你摄取这个世界,分析这个世界,是乱来的,是乱堆的,没有规则的。你认识人,认识不到根本上,人的行为有千差万别,你的妄想也变的千差万别,所以就很乱。那么一个修出离心的人,他基本上所观察的,把一切现象观察为两类:一类是无常;一类是无我。无常是现象,无我是本质。看到一切都是无我,他心自然安住于无我,所以,这样的心就很静,然后对外物,他抓住了根本,心里不用乱。哪一天你要讲法,所有的众生有痛苦,有烦恼,你首先就给他们分类,你就告诉他,这个就是无常的。这是事实,不用讲得那么好像没有底气。你看到了自己无我的感觉以后,你就告诉他,世间就是无我的,不可能有一个我,认为有一个我,是一个错觉,怎么无我的,你把你的感受告诉他,使众生能够从无我当中得到解脱。所以,一切法都回归于自性,那么回归自性的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仓库里面,它所蕴含着我执的染污的这部分,这个也叫攀缘心。实际上,这个功用还是真心的功用。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的真心,但是真心蕴含了一切法的这种功能,我们的真心,是常住不灭的。
阿赖耶识之所以叫做阿赖耶识,是因为它有仓库的作用,把一切习气种子都集中在一起,有一个聚集的意思。蕴含的“蕴,”就是五蕴,五蕴的“蕴”,就是聚焦的意思,把一切善法、恶法都聚集在一起。因为它有聚集的这个功能,所以叫做生灭法,叫阿赖耶识。这是从生灭凡夫的角度去说的,如果不从生灭上去说,从它本质上说,应该叫做如来藏,叫做真如心。真如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真如,真如当中蕴含这一切善法、恶法。当我们生起善法恶法的这个种子和作用的时候,我们就轮回为凡夫的这个状态,这就叫做阿赖耶识。所以 “集起名心”,称为第八识,我们叫明心见性,叫“集起名心”。
那么集起名心,是什么状态呢?当我们打妄想的时候,所有妄想的这些想法,都是蕴含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大家闭上眼睛,你看一看,能不能看到,你的那个想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它到底是存在哪里?我们电脑还有个软件,是不是?但是你这个东西到底在哪里?存在什么地方?闭上眼睛不想的时候,好像黑乎乎的一片,什么都没有,你要想了,它马上就出现了。你看不到它从哪里出来,是不是?你不想了,你也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但是你想的时候,它就来了,你不想的时候,它就不来。就是我们平常能看到的,闭上眼睛能看到的,就是黑乎乎的一片。这个黑乎乎的一片,就是我们阿赖耶识的大门,就是阿赖耶识。所谓黑乎乎一片,这种感觉是没有时间、空间,没有这个物质的世界。你闭上眼睛可以想到没有物质的世界,你看不到物质的世界,闭上眼睛,整个天地万物任何相没有出现,这是阿赖耶识的表面现象。
那阿赖耶识的表面现象,跟第七识的这种功能是链接在一起的,所以,第七识,一般把它比喻为守门的——守仓库大门的守门员。所有的种子都经过第七识,然后进入阿赖耶识。如果没有经过第七识的,它不会进入阿赖耶识。任何的想象,只有我经过了,我认定了,我认可了,才会进入我的大脑;你不认可,没有从你这里经过,进入不了你的大脑。这是一个非常要紧的地方。所以呢,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看不到阿赖耶识,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在六七两识当中用功夫。那么在六七两识当中,参禅的人跟这个念佛的人,在第六意识把妄想停下来;第七识,看到自己了了分明,却不停留在这个状态,一直要钻,就是在闭上眼睛,什么都没有的这个地方,去钻,钻,钻,把阿赖耶识的大门打开,就看到我们的真心。所以,真心是“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展现出来的,这就是真心的境界。
我们看到自己的心,看到心里面所蕴含的这些种子集起来的时候,这有一种感觉,就是我所想到的,那个是我的家,那个是我讨厌的,那个是我喜欢的,那个是我曾经认识的,那个事情我是刚刚认识的,你脑子里这么想的,都蕴含了我在里面。所以,攀缘心,也可以说是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执习气,我执的这个习气也在这里。习气成为暴流一样,像瀑布一样非常汹涌澎湃的暴流,习气之流冲过来了,我们无能无力,只能一天到晚感受到我的存在,感受到我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我执的能缘之心,能攀缘的这颗心和攀缘之后产生的这个习气,然后攀缘之后产生的这个境界。攀缘的境界,就是意识;能攀缘的心,就是我们的七识;攀缘之后产生的习气,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我们所有的凡夫,所有的生命,都停留在三种状态,这就叫做生死根本。
2、菩提涅盘
佛在七处佂心以后,怕我们大家落入断灭见,心不在内,不在外,哪里都不在,我们就想那就没有心了,其实不对的。不是没有心,是一切生死根本,都是把攀缘心当成自我。以攀缘心为自性者,这是无始劫以来的生死根本。我们想消除生死,怎么消除法?佛说,第二种根本就是菩提涅盘。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识精元明”这个词比较深奥。“识”就是认识,就是六识、七识、八识的这个“识”,能产生分别,了了分明的思量,乃至我们能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我执习气的这种翻滚,这种心是一种识心,就是认识分别的心。识,是识心,识心是怎么生起来的呢?它一定要有它的精神实质,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识精”。我能够看到你,知道你们是男女老少,我们知道男女老少的这个分别,是分别心。但是我为什么会知这是个木头?为什么它不知道呀?人与木头有别,有别在什么地方?就是在这里。我有识精,认识的这个精要、精神。讲精神,又容易误解,精神好像变成跟物质对立的东西,实际上这个识精,说得明确一点,就是我们的真心。识,就是我们的妄心,妄心是无体的,没有实质的,妄心的实质,就是我们的真心。水中的月,是没有实质的,水中的月怎么会有呢?一定有天上的月,没有天上的月,水中的月是不可得的。没有真心,我怎么可能会分别?所以会分别的这个性能,一定是我们的真心在起作用。
六识,是攀缘的那个情景,攀缘之后的境界。那我现在心里想,我想到了这个佛像,这个佛像——所攀缘的这个情景,脑子里面出现了,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建立在我执上,认为我现在想到佛像,有个我在想佛像,这就是攀缘心,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现在我们认识到能分别,意识所分别的这个法尘,能分别的意根,能所加在一起产生的意识,产生意识以后,不停地产生意识,形成一种种子,存在阿赖耶识当中,这个心、意、识三者,全部是生灭法。我从心中给它舍弃掉,不承认这个我的存在,我们不承认有个自我,不承认这个心,这个攀缘心就是我,那么这个时候,你想到这个玉佛,这个会想的功能不会丢失。
不是说你生起了“想到它”,就一定是你意识在分别,实际上东西还是一个,还是意根缘着法尘,然后产生意识,东西还是一个。但是现在呢,你意根缘法尘,不建立分别,不建立我执的这种自性见,就是说,凡夫以攀缘心为自性,为自我,那么我们现在不产生自我的知见以后,你脑子里面出现什么情景,你就告诉大家你出现什么情景了,这个出现情景,就是智慧的分别,没有在现量境界上,再附加其它的东西。比如你脑子里出现了佛像或者房子,你只是告诉他,现在我想到了这个房子,那个房子挺好的,你去住可以;那个房子不行,你不能去住,这就是智慧分别。你看,东西还是一个东西,但是你如果有了我执了,他就建立在一种错误的、混乱的分别状态,而如果你没有了我执,它的分别就称为智慧,那么意识就转化为妙观察的智慧。它的前提是因为你的第七识转化为平等性的智慧。
平等性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能攀缘的这个心,意根的这个心,我执的这个心,就像镜子一样没有我。像虚空一样,虚空它容纳万物,它只管容纳,只管像镜子一样照了万物,照了还属于第八识,转化为大圆镜智。第七识是完全平等,就是你来了,我对你是这样;他来了,我对他也是这样,同样的状态对待不同的现象。用守门员这个比喻,平常我们在守门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这个东西我讨厌的,我不要;那个东西我要的,我用仓库给它存起来。你在讨厌和欢喜当中,每一次,时时刻刻都在选择,但事实上是很遗憾的,你讨厌的东西,你只要一讨厌,这个讨厌的种子,也是存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所以实际上,你是无能为力的,你不能作主,做不了主。第七识硬要自己作主,这个喜欢的我要,那个讨厌的不要,而事实上,第七识意根的功能,它不作主的,好的、喜欢的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不喜欢的也把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
所以我们人生几十年,如果你能忘记掉痛苦,肯定是只有快乐,可是没有人能忘记痛苦,为什么?就是这个第七识,它从来不去管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表面上我一定要选择喜欢的,你看,我们大家一天到晚就要喜欢的、讨厌的,每天都在选择,而事实上它不选择,它一天到晚就是,什么来,就把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所有的一切都给它存到里面。那么,与其你在那里选择了半天,它还是存在阿赖耶识当中,还不如我们不选择。
你干脆不选择,它来了你就让他进来,他只要进来,你就要把它摄持在阿赖耶识当中,你发现情景完全不同了,原来是,你要选择的时候,你会不停地生起贪嗔,贪心和嗔恨,好的、不好的、痛苦和快乐,这种感受不停地生起来,伴随着我执。一旦这个我执没有,不去选择了,你见到了这个人,噢,你知道这是人,进来吧;看到这是**,好,这是**,进来吧;这个人是修行的,好,修行人,进来吧;那个人是捣蛋鬼,好,捣蛋鬼也进来吧,它摄持,不去分别了,很平等,对谁都一样,反正你要进来的,我不去分别了,你发现痛苦没有了。第七识,它在转化当中,就是当你去容纳它的时候,包容一切恶人、一切善人的时候,阿赖耶识的种子是一样收的,但是它收到的信号——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完全不同。凡夫心感受的信号是胆战心惊,怕死怕苦;平等的人,没有我执的人看到这个心,他是一点都不需要担心,善恶事非清清楚楚,来了摄持进来,去了让它去。
当第七识平等以后,第六识完全成为妙观察的智慧了,第六识的分别就不叫妄想。为什么要让大家认识到这个心的重要?我们从这个妄想的想当中,当你认识到你所想的,在想的时候只是执着在这个相上,所以有快乐,有痛苦,而如果你看到你所想的这个心,伴随这个相,生起来的这个心没有生灭,你感受到柱子也好,感受到凳子也好,你就想到一个苹果也好,苹果烂了也好,你想到这么一个无常的相,在你这里伴随着苹果,伴随着柱子而生起来的这个妄想,你的心完全是没有生灭的。你是让这一切万法,都在没有生灭的心当中显现的,所以,你的分别就成为智慧了,它的背后没有任何的负作用。
所以转八识能够成为四种智慧。第六意识,所有的想法没有一个想法是有错误的。这回你们知道禅师为什么那么自在,那么洒脱了吧!为什么那么自在啊?他没有一个想法有错误的。前提,是他已经认识到平等的感受了,在平等的觉受当中,一切想法没有错误。所以祖师告诉我们 “万法无咎”,一切万法都没有过咎,没有任何的错误。你想到一件事情,并没有错,你想到两件事情,也没有错,你一天到晚都在那里想,也没有错。为什么在那里想呢?如果你的背后看到了真心是平等的,那么,就会看到在想的同时,并没有一个能想和所想的东西,这就是意识心背后的真心。
所以佛告诉我们“识精元明”,“元“就是原来,无始劫以来,原本就是明明了了的,一直都是这样。我们的眼睛看到万物,能看到的这个功能,从来没有丧失,举手投足都有这个功能,但这个功能,平常的人看不到,平常的人只看到这个相。我用一个骑自行车的比喻,骑自行车,你们会不会骑呀?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骑。骑车的技术有没有?有的。再问一次,有没有呀?没有。骑车的技术哪里有呀?你拿来我看,骑车的技术说没有,其实不对;说有,也不对的。你说有没有?既然说有说没有都不对,我问你有没有就错了。但是你有没有看到,我还有“问你”的这个技术呢?在哪里啊?你们有“看”的这个技术呢?我有“想”的技术呢?现在你们会骑自行车的人坐在这里,我们眼睛看过去,根本看不到有骑车的技术,你们自己也找不到,无论用什么方法,在你的身体上,哪怕你每一个细胞都解解剖开来,也找不到骑车的技术。在你的脑子当中,就把脑神经细胞全部翻一遍,也找不到一个骑车的技术,是不是?根本找不到骑车的技术,它是不占空间,不占时间,没有形象,不存在的。
但我一讲没有,大家就傻了,骑车技术明明有,怎么没有?在哪里能看到呢?拿一部自行车过来,骑上去,我们就看到了。能不能看到技术啊?能看到,在自行车上面就能够看到了。所以,奥运会,我们就能够看到哪个是冠军,哪个是亚军。骑车的技术好与不好,打分数都能给它打得出来,为什么打得出来?因为他跟车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技术就表现出来了。但是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说,哎,我看到了,你骑车技术很好的,但是事实上是什么呢?你看到了这技术没有?你真看到了没有呢?其实还是没有。你只是看到了他在车上,最多,你的眼睛只看到了他的人和车,只有看到这两样,然后呢,车摆动的程度有多少,于是,你再评判他技术有多少。你只是看到了人和车,技术还是看不到的。我们也可以说是看到了,我们的心性也是这样,可以说明心见性,能看到,绝对能看到,不但是我们的心眼能看到,我们的肉眼也能看到。肉眼也能看到自性——看到自性生起的作用,看到自性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随时随处都能看到,骑车的技术也一样。但是,你说真看到了没有?我们的眼睛看过去就是人,就是这些色法,你哪里能在色法之外再增加一个东西呢!
有些人打坐的时候,坐得舒服了,眼睛睁开,前面一片光明,“哇,师父,我见到光明了!是不是自性?”那个光明只是光明的色尘而已。有个人问师父:“我打坐的时候,见到佛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师父告诉他:“这说明你的眼睛还没有瞎,就这么简单。”因为你出现的任何一个情景,都是你所对的境而已,你不要把那个境看得太真实了,你执着那个境,认为说,我打坐的时候见到什么了,见到什么东西的时候,都只是一个法尘概念而已。你攀缘上去,就跟我们现在想吃苹果,拿过来吃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你没有见到自己的真心。
真心,心性,它是没有样子的,它可以表现出来,但是没有样子。自行车的技术在车上骑的时候可以表现出来,但是它没有样子。那我们大家就看到,我有分别的技术——第六意识妄想,这是什么?看到没有?这就是自行车,你看到的那个就是你,你能够看到了,这技术在哪里你就看到了。你有看这个的本事,有没有?有吧,这个技术在哪里啊?既不是手指,也不是你的眼睛,明白没有?骑车的技术,既不是人,也不是车,只有在车上你才看到了技术。如何是佛?祖师说,你看看,我们的六根对六尘,你所对的,全部是自行车,能对的,全部是自行车上的这个人,对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心性不在这里还在哪里呢?!
识精元明,为什么叫识精元明?识,特别强调我们的意识分别,因为意识是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当中最活跃的一个。前五识都伴随着第六意识生起的,叫做五俱意识。而前五识不能单独生起,眼识不能单独生起,只有跟意识在一起的时候。你眼睛看到了这个佛像,我的意识才开始分别:“这是佛像,好”。“我的眼识”,说明你的眼睛看到佛像了,你眼睛看到了,你的意识在分别它是佛像的时候,眼睛的分别才是正确的;你眼睛不分别,眼睛看到前面,意识不起来,你看到谁都是一样。看到爷爷可能叫儿子(他也不会叫儿子,叫儿子也已经有分别心了),你就看到,你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有没有?我们有时不分别的时候,看到什么你不知道叫什么。
这前五识对五尘的时候,它只是看,没有分别的第六意识加进去。只有意识加进去了,它的分别才生起作用。眼睛看到了,意识加进去,它在那里怎么样,才动了。那我们意识跟耳识加在一起,你听到这是电风扇的声音,这是讲话的声音,马上就分别出来。但是你意识不加进去的时候,你听到什么了?什么都没听到,你不知道是什么。有些人在那里发愣,眼睛瞪得大大的,你从旁边走过去了他也没看到,他的意识不在那里,不跟这个眼识合作,虽然在他眼前过去,也看不到,只要他意识跟它合作了,就能看到。我们这个意识跟前五识合作。六识,就是六根对六尘,产生了这六识的过程当中,都是伴随着我们能分别的技术。每次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是伴随着你的骑车技术,离不开的,你想离开也是不可能的,百分之一百不可能。
我们现在能够看见山河大地,能够听到,能够闻到,能够感触到冷热,能够想到一切善恶之法,都是伴随着我们有这种想法,有这种看法的这个性能而生起来的,这个性能就是我们识精元明。本来再清楚不过了,我们骑车一上去,马上很清楚地就看到技术了,我的手一举,你看我都有举手的本事,跟骑车的本事一样,你们都能看到的。我手举得多高,都能看到,我放下来,就有放下来的本事;我坐在这里,有坐在这里的本事,是不是?所以,人不但看到他自己的自性,还能看到众生的自性。我有多少本事,我像个机器一样,像一个骑车的人一样,我在这里展现出来给大家看,其实你们也在展现给我看,山河大地都在展现给我们,它有这个本事。这个性能随时都存在,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个性能!
我们会在意这个人骑车骑得很好,这个车很贵,很不错,你只想到了车,想到了人,结果呢,把他的技术忘记掉了,你这样的人做评委是没用的。你做评委让你打分的时候,人家打六分,打五分,你却打他车很好,你不是颠倒了吗?“识精元明,能生诸缘”,这是我们这个“识”;“精”,就是我们的这个自性。本性清净能够生起一切万法的作用,能够分别一切万法,任何作用都是我们心性在生起的作用,但是呢,当生起了这个作用以后,我们往往是抓住了作用,抓住了这种缘,却把“能生”的这个性给忘记掉了,所以叫“缘所遗者”。抓住了这个缘以后,就随着这个缘去抓,而把能生缘的这个“能”,这是性能的“能”,这个性能忘记掉了,遗失了,叫“遗此本明”。本来眼睛很清楚,能看见万物的,结果呢,你心这么不定,东抓西抓,这里抓一下,那里抓一下,把这些一下一下抓住了以后,却把自己能够讲话,能够听话,能够说,能够想,能够看,能够闻,能够触,能够动的全部给忘失掉了,把性能忘记掉了。
这里面虽然讲“能”,大家要注意,“能”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能所”的“能”,就是意根(我是能,能看的),你是所看的(就是骑自行车这个人,是能骑的人),车是所骑的车,这个“能”是生灭的根本,就是这个人是“能”;而另一个“能”——骑车的技术,它一定是跟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这是性能,性能的“能”,是没有生灭的。“缘所遗者,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个“能”是指性能,是我们的自性。认识到我们具足举手投足,吃喝玩乐的这种性能,追逐到这个性能的时候,那么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在眼曰见,在耳曰听,手曰动作,脚曰运奔,脚能走,手能动,身体能感触,思想能想,这就是我们的菩提涅盘,这是第二种根本。
第六节 “识精元明”到底在哪里?
大家静下来看一看哦,看每个人动的时候,你感觉很有意思,他一动,就看到他有动的本事;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有开口的本事;那如果你烦恼的时候,想到那个烦恼,你就知道,我还有烦恼的本事啊。这也不错呀,是不是?那烦恼就没有掉了,那烦恼就是:你骑着破自行车,破自行车很讨厌,但是没办法,人家开宝马就有开宝马的本事,开得很快,就是这样。烦恼、痛苦和快乐实际上是一样的,它只是一件事情而已;好与坏也是一样的,只是一件事情。当你看到了这件事情以后,所有的事情就没有坏事情了。
永嘉大师说,“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身虽然是很贫的,但是这个道是不会贫,而人家穿了很好的衣服,如果是烦恼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是“骑自行车的人”,这个骑车的人都不知道在哪儿。能够用一切万物的,这就是智慧,所以,世间万法,为我所用,非为我所有,而且,背后并没有我。如果没有我,这一切法都成为妙用,我们大家如果没有这个我,你的整个身心,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有任何的差错。但是因为有我了,我们就有所偏执,就有所痛苦,所以就想拥有很多东西。但实质上呢,你想拥有的,最多也就是指甲沙上面的一点点泥土,你所真正能够用的东西,你都把它遗失掉了。我们自性的光明,你可以看到一切万法,可以生起一切万法的种种享受,但是,如果你追逐某一点事情的时候,其他的东西成为你的痛苦,却不能享受。
1、六种震动
佛在十方法界能够来去自如,就是他超越了六道,超越了九法界,每一个法界都可以成为他的妙用,在当下就能够非常安心地把每一种情景都体现出来,背后却没有那种凡夫的痛苦。我们的痛苦实际上是一个错觉,那么自性到底在哪里?这二种根本,它非常清楚地就告诉我们,就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大光明。大乘佛法包括《楞严经》,佛要讲法的时候,一定是六种震动,大地平沉,六种震动。
这六种震动有三个层面的境界:第一叫动,第二是遍动,第三叫等遍动。
“动”是什么?是六根,你看到六根在动,这就是佛要讲法的表法。你六根不动了,那你就是木头了,就是死的;六根在动,眼睛在看,耳朵在听,鼻子在嗅,舌头在尝,身体感触,思想在想东西,这六根,你动到哪里,哪里就显现出你的自性。如果实在不行,你们拿辆自行车去骑骑,你一定要看到这个技术。如果你想到你的六根,就是你骑自行车的这个人,那么,任何情形,只要在你脑子里面出现,在你眼前出现,你就能看到,我还有看它的本事。你看,看它的性能在哪里?既不在眼上,也不在物上,也不是在任何一个物上,实际上它是无所不在。我现在看东边的时候,东边清清楚楚。我看东边,东边就是我的自行车,我就骑东边的这个自行车,我的技术在这里展现出来了;我现在转过来看西边了,西边的自行车我又在骑了,我西边的情景又清清楚楚出来了,我有看西边的这个性能;我看到北边,有北边的性能显现出来,东边就看不见了。
六种震动,叫做“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
“东涌西没,西涌东没”,西边涌起来了,东边就沉没了,就看不出来了;东边涌出来了,西边沉没了。“南涌北没,北涌南没”。看到那边,那边显现出来,这边就没有了。你看,我看到东边跟看到西边,看到东边时候,我自性在这里显现出自性的光明,技术在这里呈现出来,但我转过来看西边,东边看不见了,它沉没了。转过来的这个过程,你的技术没有动摇,你的技术,没有任何动摇,你的这个能看的性能,并不是从东边跑到西边来了,跑到西边的,是我的眼睛从东边跑到西边来了,这个技术没有从东边跑到西边,它没有动的。大家看到没有?看到这边了,这边显现出来,你的生命就在这里显现,你的自性就在这里显现;看到那边,你就在那边显现,这边就显现不出来。所以,你所了解的事物,显现在你眼前,你六根当中对的,就是你的世界,你的境界显现出来了;没有显现的,它只是没有显现,因缘成熟,任何情景都可以显现,不是不显现。“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看中间,中间看到了;看四边,四边看到了。
所以呢,六种震动,就是让佛弟子们去体会到,佛讲大乘法就要在六根门头放这种光明。六根所对一切法,从根对尘(六尘),叫做遍动。就是普遍的,我的六根一下对着这个六尘,全部对上,所以,看的,听的,全部都是自性在显现。但你不要把自性看成是六尘,也不要把自性看成是六根。只是根尘相对,显现出你这个性能,这就是遍动。
然后,等遍动呢,就是你去分析。你看到它了,你还要分析,那个人穿红衣服的,那个人穿白衣服的。你分析了,也是平等地看到,分析有分析的这个性能,也显现出来了。这就是妙观察的智慧,所以叫做等遍动。
当体会到六根,六尘,六识,无一不是真心妙用,对这种体会非常清楚了,这就是我们讲“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在《楞严经》的第三卷、第四卷当中讲得非常详细,讲了二十五有、六根、六尘、七大、六识,没有一个法不在显示出我们自性的妙用,没有一个法不是我们自性显现。能生诸缘,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这就是所有的条件组合,聚集而起的缘起法。能够生起这些缘起法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对自性的这种认识,我们要亲自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学习的知识记在脑子里,记在脑子里面是一点用都没有的。你把骑车的技术记在脑子里面,那有什么用呢?一点用都没有。记在脑子里的,也就是那么一个概念而已,要去真心地感受它。
2、凡夫的两种邪见
通常修学佛法的人,都会有两种错误的观念聚集在心中。
一种是想把这个我带到成佛的地方去。有没有?我要成佛,我要了生死,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我要开悟,以为现在修行的这个我,就是把这个我,要带到开悟的境界里面去,这怎么可能呢?你认为的这个我是一个幻觉,你只有打破了这个我,你才能开悟,你偏偏不想打破这个我,还要把这个我带到开悟的境界里去,那你带不进去的。你最多,就里是在脑子里画个开悟的图景,然后把自己这个我硬拽强拉地,把它拉到那个画的图景中去。说,噢,我现在开悟了,我感觉很舒服,就是第六意识妄想构造了一个开悟的境界,然后妄想把这个我,安住在开悟的境界当中,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这种感觉是什么呢?我们会想,开悟一定是一种境界,成佛一定是有个东西在那里让我成的,有没有这种感觉?通常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哦,你要是没有个东西让我成,我们还努力干什么,是不是?我们总以为有一个东西在那里,我要抓住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抓住了,那我就成佛了。以为有一个东西让我可以去那里,可以把这个我改变,变化成一个跟它一样的东西,这叫做常见外道。
就是你认为骑车的技术是有的,通常的人一问你:“骑车的技术有没有?”“有。”好,你认为骑车技术是一个东西,那你就错了。它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它不占据你的任何时间、空间,也不占据你的大脑,没有任何占据,这就是我们的自性啊!但是,如果你认为骑车是有个东西的,那么接下来我来问你,你把骑车的技术描绘给我看,你讲给我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所讲的一切都不是这个技术。所以通常的人会落入常见外道,就是认为我是不会死的,我死了以后,来生还可以做人,来生还有轮回,我轮回解脱了,这个我就开始成为罗汉,成为菩萨,成为佛了,有一个我从那里一直一直往上走。认为有一个我可以去成佛,可以去解脱,甚至就是觉得,这个“我”可以去的,这种感觉就是常见外道的感觉,是个外道见,凡夫见,凡夫是有这个观念的。你的我执没有破之前,发菩提心,发起来的菩提心,都是伴随着常见的这个邪见,常见是邪见,认为是永恒的。
那么第二种呢?我们一听,说世间万法皆是缘起,十八界都是生灭法,生灭的法是缘起,是无自性的,无自性就是毕竟空。一听到毕竟空,我们马上就想了,噢,那心性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于是有些人,特别是我们打坐,修心密修得比较好的人,有些人就开始在那里想了,既然是空的,你只要讲有,就不对。所以,你叫他学早晚课,他说是空的,没有必要学的。你让他去做一件善事,他说,哎呀,自性清净心,一切法不可得,不去做了。让他做什么他不做,让他不做什么,他在那里觉得自己悠哉悠哉,就是落入了断见。不自觉知,落入了断见了,就是认为什么都没有。空性是没有的意思,认为那就是没有的了,没有一个佛可成,没有一个众生可度,这叫断见外道。就像认为自行车的技术是没有的,哪里有什么技术呀!那就傻掉了,人家分都打得出来,你还说没有。
所以我们就要看到,在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六识,这个现象当中,实际上每一个法都是没有生灭的,都是如来藏、真如本性的显现,它显发过来,那你在这个当中,给它增加常见和断见都是错误的。
凡夫的错就错在增加两种邪见,就是常断两见当中,生起来。你这个常见断见,为什么会是外道?你用骑车的技术去感受一下。所以呢,当你用心去感受这个技术的时候,我们眼睛有能看的性能,那必须在你看到事物的时候,你才能显现你有看的性能,你不看的时候,它就没有显现。闭上眼睛看到黑暗,也是看的性能,看到黑暗的性能,你有这个本事可以看到;耳朵听到了声音,你有听到这个声音的本事,那你没听的时候,实际上这个本事没有显现出来;所有的思想,你想到了东西,你有会想的这个本事,不想的时候,你想的本事就没有显现出来。所以,要在六根,六尘,六识当中全身去体会,你的性能在哪里展现出来?你看坐在这里,你感觉到冷,感觉到热,感受到坐,腿痛,六根所对的一切,不落在六尘上,也不落在六根上,更不落在六尘六根产生的分别上,这个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识精元明。你执着在一个点上,就把我们真正的元明给忘记掉了,真正的技术忘记掉了,掌握了这种技术,行遍天下无敌手。
地藏王菩萨即便在地狱里面,他手上还拿着明珠,明珠就是代表光明,代表智慧。智慧不是具体的一个东西,智慧一定在事相上显现出来才是智慧。智慧不是脑子里背下来的一大堆经文,或者是什么概念,智慧是你对物产生的那个觉照,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显现出来了,你的智慧就有了。你的六根对六尘,不会被根尘所染,不会被尘所染,六根境界跟六尘境界,却显现得了如指掌,你的起心动念,是为什么会起?过去的记忆是怎么存进去的?现在通过这个记忆,怎么去利益众生?如何生起慈悲心?你非常清楚啊!所以,一旦见到了真如本体,见到了我们的真心,就能够生起一切万法的妙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六祖大师说:“弟子此心,常生智慧。”这个“心”,它智慧是随时在生起作用的。智慧不是具体的一个东西,你不要以为说,拥有智慧的人,肯定拥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其实他什么都没有拥有,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这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