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安全与否的风险真相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真的是大家问我最多的,毕竟当你搜了很多资料、对近视手术信心满满地准备去做手术时,每个眼科机构的医生都会出于职业素养告诉你,手术有风险。
对眼睛手术来讲,人们最担心的是失明。很多患者犹豫做不做近视手术,无非是在“摘掉眼镜看清世界”的愿望和“宁愿看不清也别看不见”的担忧中徘徊。每次有这种患者来问我,我都长叹一口气,到现在竟然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近视手术搞不好会瞎。
关于近视手术的安全问题真的是吓到了很多患者,成为影响他们人生选择的重要因素(毕竟很多专业和职业都对视力有硬性要求)。那么专家和一些网友所说的“近视手术很安全”和眼科机构临床医生所说的“手术有风险”之间到底差了什么?
先看看原理:
近视激光手术只是在眼球表面做,用冷激光作用于眼球表面,手术时激光无法穿透角膜,也不会进入眼内损伤眼部结构及组织,所以没有致盲及失明的风险。
再看看数据:
近视激光手术的安全、有效、稳定,是通过全世界3000万余例手术,20年随访结果得出的,医务人员做近视手术的比例高出几十倍。全世界已有约4000万人接受了近视手术,术后满意平均率为95.4%。也许有人问了,那不是还有4.6%的人吗?我们看了很多术后患者不适的案例,他们的术前检查数据多数是不合格的,或者在临界边缘。所以,术前检查是个好东西,医生真的希望人人遵守。术前检查就是排除风险, 不是儿戏,不要不合格还强行要求手术,视力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抱侥幸心理。权威专业和科学严谨的术前检查,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先决条件。不过还有一部分数据是在早年间形成的,新技术、监管不严、个别医疗机构对患者来者不拒无视禁忌症等等都是拉低术后满意平均率的原因。
另外还有个原因是,由于每个人的眼部情况不同,适合的近视手术也不同。近视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患者选择专业的医院和医生、成熟的设备和技术都可以降低风险。当然,近视手术从1939年起,已经经过了80年的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经验也在不断地积累。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未来的手术满意平均率会随着时间越来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
患者要如何选择近视手术的术式?医生推荐的真的适合自己吗?
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任何事都是这样,近视手术也不例外。详细的术前检查,通过这些数据来综合判断,哪种近视手术更适合你。但是由于大众的信息不对等,现行的生态仍以医师推荐为主,加上很多消费者存在「贵的就是好」,这样的心态导致高價位術式引起廣泛討論、甚至成為潮流 (是否有更貼切的詞來取代潮流)。在这里我要强调,手术方式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适合最好。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不应当是建立在消费者安全和健康之上的博弈商品。最佳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是手术安全和术后视觉质量的有力保障。
客观地讲,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在我国已经相当成熟,但就像戴隐形眼镜可能会引起眼底病变,近视激光手术也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而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这就凸显了我刚才说的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先进性和趋势性。
有人问了,近视手术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私人定制”吗?没错,随着科技和时代发展,已经出现了可以精确制作个性化角膜瓣的术式——纳焦飞秒。纳焦飞秒也许听起来还很新鲜,但在中国也有10年的临床经验了。
很多医院为了节省时间,减少麻烦,没有为患者充分考虑而直接推荐最贵的。
纳焦飞秒独有的OCTSS实时定位系统,精准探测角膜层次,利于精准规划和制作角膜瓣的厚度,最大程度保留重要的角膜基质层,不做无谓、过多的切削,加上其超小光斑与低能量,可安全地制作超薄角膜瓣。
全飞秒、半飞秒、纳焦飞秒到底以什么区分?不同术式的光斑、能量、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医学上,光斑小,零间距-激光照射点之间不会产生缝隙, 意味着精密度更高,可以制作平滑细致的角膜瓣, 对周围组织影响更小,更安全。 低能量,指单个脉冲能量低。
这几种“飞秒”的能量都是纳焦级别的,只是纳焦飞秒的能量最小、恢复速度快, Z8检测报告为160nj。纳焦其实是飞秒激光脉冲的能量单位,现在常见的术式能量一般来说是400nJ-1200nJ之间,纳焦飞秒来自瑞士,全称LDV ZIEMER飞秒,能做到能量小于100nJ,越低的能量输出就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越小,意味着术后恢复越快。 但因此“纳焦飞秒”的殊荣就非它莫属了。
纳焦飞秒整个手术过程5-10分钟左右,频率很高,频率越高指的就是激光击发的速度快,单位时间内切削的次数越多,才能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以增加手术的准确性。
纳焦飞秒激光能量较低,是更精密的技术。且上文提到的最关键的实时扫描跟踪OCTSS定位,是纳焦飞秒独有的。从价格和安全精准上考虑,是性价比之王,目前全国已经超过300万例。加上纳焦飞秒的适应症范围扩大,曾经因为角膜条件不能接受传统手术的近视患者的超级福音。毕竟准分子激光手术要求角膜厚度470um以上 全飞秒和半飞秒要求都是480um以上,ICL晶体植入没要求,但是贵一些,需要3-4万,纳焦飞秒根据角膜要求可定制化,加上安全稳定,被称为“负担得起的屈光科技”。
好的近视手术真的不疼吗?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角膜最外层的上皮是人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的组织,对疼痛非常敏感。灰尘、砂砾等异物都会引起疼痛,损伤角膜的手术操作当然也会有疼痛。FS-LASIK手术中要用纳焦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这一过程会在角膜表面切削出一个近似圆圈的瓣,会切断角膜上皮内的一小部分神经纤维,因此术后会有疼痛。不过因为角膜上皮本身自我修复功能非常强,这种小范围的损伤一般1-2天就能完全修复,并且角膜里面没有血管,受到损伤修复的也很快。而纳焦飞秒对组织的损伤较一般的飞秒更轻,因此恢复更快,疼痛更轻微。有些医院会让病人使用非甾体类眼药水,也可以缓解术后疼痛。
为什么眼科机构都只敢承诺术后视力很少提及视觉质量?
有些患者近视手术后视力恢复但就是看不清东西。复查过程中查视力表时视力甚至1.2,但依然会抱怨视物不清或者夜间视力下降,有路灯重影, 眩光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视觉质量。
一项对欧、美、亚、非13个国家的调查分析现实,角膜屈光手术后不满意率为4.6%(即开篇提到的数据),其中主要问题是夜间视觉差(11.3%)和眼干涩(7.1%)。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患者术前本身的眼睛条件问题 (且眼干涩问题是可以通过术前严格筛查规避的,当医生说要长期观察之后再做决定,一定要遵从医嘱),还有就是上文提到的近视手术并发症,即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然而术后满意度和舒适度才是评价近视手术质量的金标准,通过高质量手术使患者达到预期的矫正视力,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活视觉更为重要。不仅需要好的远、近视力,更主要的是视觉质量。包括双眼平衡、昼夜平衡与远近平衡最终达到术后获得舒适的生活视觉的目的。纳焦飞秒的个性化定制,让手术效果更精密,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更高。
为什么一直有声音质疑近视手术、甚至出现很多负面?
当做近视手术如割双眼皮般在日韩风靡时,中国还是近视率世界第一的眼镜大国。任何一项医疗行为,都是需要从反复的医学理论论证、动物实验、志愿者临床观察、再到多期多国家多中心的临床观察,最后还要接受美国FDA、欧洲CE、中国SFDA等国家的权威机构共同认证,批准后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容不得丝毫差错。近视激光手术也早在1995年通过了这些程序。以现在高中生大学生高达90%的近视比例,我们的军队几乎招收不到视力合格的战士。我们国家的国防部也造就批准了近视患者可以通过接受激光手术近视手术,达到裸眼视力标准后参军报效国家。可见近视手术经过了多么严峻的考验。
总之,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发展、进步,近视激光手术已经成为安全有效的成熟技术,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生活甚至命运的改变。这些技术让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新时代下人生的更多可能。感谢时代,感谢科技,感谢信任,无论如何,还是要从根本上科学护眼,尽力爱护好原装眼球。
这个问题真的是大家问我最多的,毕竟当你搜了很多资料、对近视手术信心满满地准备去做手术时,每个眼科机构的医生都会出于职业素养告诉你,手术有风险。
对眼睛手术来讲,人们最担心的是失明。很多患者犹豫做不做近视手术,无非是在“摘掉眼镜看清世界”的愿望和“宁愿看不清也别看不见”的担忧中徘徊。每次有这种患者来问我,我都长叹一口气,到现在竟然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近视手术搞不好会瞎。
关于近视手术的安全问题真的是吓到了很多患者,成为影响他们人生选择的重要因素(毕竟很多专业和职业都对视力有硬性要求)。那么专家和一些网友所说的“近视手术很安全”和眼科机构临床医生所说的“手术有风险”之间到底差了什么?
先看看原理:
近视激光手术只是在眼球表面做,用冷激光作用于眼球表面,手术时激光无法穿透角膜,也不会进入眼内损伤眼部结构及组织,所以没有致盲及失明的风险。
再看看数据:
近视激光手术的安全、有效、稳定,是通过全世界3000万余例手术,20年随访结果得出的,医务人员做近视手术的比例高出几十倍。全世界已有约4000万人接受了近视手术,术后满意平均率为95.4%。也许有人问了,那不是还有4.6%的人吗?我们看了很多术后患者不适的案例,他们的术前检查数据多数是不合格的,或者在临界边缘。所以,术前检查是个好东西,医生真的希望人人遵守。术前检查就是排除风险, 不是儿戏,不要不合格还强行要求手术,视力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抱侥幸心理。权威专业和科学严谨的术前检查,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先决条件。不过还有一部分数据是在早年间形成的,新技术、监管不严、个别医疗机构对患者来者不拒无视禁忌症等等都是拉低术后满意平均率的原因。
另外还有个原因是,由于每个人的眼部情况不同,适合的近视手术也不同。近视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患者选择专业的医院和医生、成熟的设备和技术都可以降低风险。当然,近视手术从1939年起,已经经过了80年的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经验也在不断地积累。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未来的手术满意平均率会随着时间越来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
患者要如何选择近视手术的术式?医生推荐的真的适合自己吗?
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任何事都是这样,近视手术也不例外。详细的术前检查,通过这些数据来综合判断,哪种近视手术更适合你。但是由于大众的信息不对等,现行的生态仍以医师推荐为主,加上很多消费者存在「贵的就是好」,这样的心态导致高價位術式引起廣泛討論、甚至成為潮流 (是否有更貼切的詞來取代潮流)。在这里我要强调,手术方式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适合最好。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不应当是建立在消费者安全和健康之上的博弈商品。最佳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是手术安全和术后视觉质量的有力保障。
客观地讲,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在我国已经相当成熟,但就像戴隐形眼镜可能会引起眼底病变,近视激光手术也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而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这就凸显了我刚才说的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先进性和趋势性。
有人问了,近视手术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私人定制”吗?没错,随着科技和时代发展,已经出现了可以精确制作个性化角膜瓣的术式——纳焦飞秒。纳焦飞秒也许听起来还很新鲜,但在中国也有10年的临床经验了。
很多医院为了节省时间,减少麻烦,没有为患者充分考虑而直接推荐最贵的。
纳焦飞秒独有的OCTSS实时定位系统,精准探测角膜层次,利于精准规划和制作角膜瓣的厚度,最大程度保留重要的角膜基质层,不做无谓、过多的切削,加上其超小光斑与低能量,可安全地制作超薄角膜瓣。
全飞秒、半飞秒、纳焦飞秒到底以什么区分?不同术式的光斑、能量、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医学上,光斑小,零间距-激光照射点之间不会产生缝隙, 意味着精密度更高,可以制作平滑细致的角膜瓣, 对周围组织影响更小,更安全。 低能量,指单个脉冲能量低。
这几种“飞秒”的能量都是纳焦级别的,只是纳焦飞秒的能量最小、恢复速度快, Z8检测报告为160nj。纳焦其实是飞秒激光脉冲的能量单位,现在常见的术式能量一般来说是400nJ-1200nJ之间,纳焦飞秒来自瑞士,全称LDV ZIEMER飞秒,能做到能量小于100nJ,越低的能量输出就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越小,意味着术后恢复越快。 但因此“纳焦飞秒”的殊荣就非它莫属了。
纳焦飞秒整个手术过程5-10分钟左右,频率很高,频率越高指的就是激光击发的速度快,单位时间内切削的次数越多,才能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以增加手术的准确性。
纳焦飞秒激光能量较低,是更精密的技术。且上文提到的最关键的实时扫描跟踪OCTSS定位,是纳焦飞秒独有的。从价格和安全精准上考虑,是性价比之王,目前全国已经超过300万例。加上纳焦飞秒的适应症范围扩大,曾经因为角膜条件不能接受传统手术的近视患者的超级福音。毕竟准分子激光手术要求角膜厚度470um以上 全飞秒和半飞秒要求都是480um以上,ICL晶体植入没要求,但是贵一些,需要3-4万,纳焦飞秒根据角膜要求可定制化,加上安全稳定,被称为“负担得起的屈光科技”。
好的近视手术真的不疼吗?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角膜最外层的上皮是人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的组织,对疼痛非常敏感。灰尘、砂砾等异物都会引起疼痛,损伤角膜的手术操作当然也会有疼痛。FS-LASIK手术中要用纳焦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这一过程会在角膜表面切削出一个近似圆圈的瓣,会切断角膜上皮内的一小部分神经纤维,因此术后会有疼痛。不过因为角膜上皮本身自我修复功能非常强,这种小范围的损伤一般1-2天就能完全修复,并且角膜里面没有血管,受到损伤修复的也很快。而纳焦飞秒对组织的损伤较一般的飞秒更轻,因此恢复更快,疼痛更轻微。有些医院会让病人使用非甾体类眼药水,也可以缓解术后疼痛。
为什么眼科机构都只敢承诺术后视力很少提及视觉质量?
有些患者近视手术后视力恢复但就是看不清东西。复查过程中查视力表时视力甚至1.2,但依然会抱怨视物不清或者夜间视力下降,有路灯重影, 眩光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视觉质量。
一项对欧、美、亚、非13个国家的调查分析现实,角膜屈光手术后不满意率为4.6%(即开篇提到的数据),其中主要问题是夜间视觉差(11.3%)和眼干涩(7.1%)。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患者术前本身的眼睛条件问题 (且眼干涩问题是可以通过术前严格筛查规避的,当医生说要长期观察之后再做决定,一定要遵从医嘱),还有就是上文提到的近视手术并发症,即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然而术后满意度和舒适度才是评价近视手术质量的金标准,通过高质量手术使患者达到预期的矫正视力,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活视觉更为重要。不仅需要好的远、近视力,更主要的是视觉质量。包括双眼平衡、昼夜平衡与远近平衡最终达到术后获得舒适的生活视觉的目的。纳焦飞秒的个性化定制,让手术效果更精密,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更高。
为什么一直有声音质疑近视手术、甚至出现很多负面?
当做近视手术如割双眼皮般在日韩风靡时,中国还是近视率世界第一的眼镜大国。任何一项医疗行为,都是需要从反复的医学理论论证、动物实验、志愿者临床观察、再到多期多国家多中心的临床观察,最后还要接受美国FDA、欧洲CE、中国SFDA等国家的权威机构共同认证,批准后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容不得丝毫差错。近视激光手术也早在1995年通过了这些程序。以现在高中生大学生高达90%的近视比例,我们的军队几乎招收不到视力合格的战士。我们国家的国防部也造就批准了近视患者可以通过接受激光手术近视手术,达到裸眼视力标准后参军报效国家。可见近视手术经过了多么严峻的考验。
总之,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发展、进步,近视激光手术已经成为安全有效的成熟技术,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生活甚至命运的改变。这些技术让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新时代下人生的更多可能。感谢时代,感谢科技,感谢信任,无论如何,还是要从根本上科学护眼,尽力爱护好原装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