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的拼音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一声二声就是平声,三四是仄声
另外,轻声也算平声
二:
“平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押韵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 名词 〗
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 规则 〗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 韵部 〗
“平水韵”共分一百零六韵部,其中平声韵部分有三十韵部,然而由于古今音调的变化,“平水韵”已经不适合我们今天使用了,我向大家推荐的是《新诗韵》。
〖 避忌 〗
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在强调这一点了。
另外,轻声也算平声
二:
“平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押韵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 名词 〗
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 规则 〗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 韵部 〗
“平水韵”共分一百零六韵部,其中平声韵部分有三十韵部,然而由于古今音调的变化,“平水韵”已经不适合我们今天使用了,我向大家推荐的是《新诗韵》。
〖 避忌 〗
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在强调这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