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荷吧 关注:25贴子:2,351
  • 12回复贴,共1

【缺月疏荷】押韵小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我们的拼音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一声二声就是平声,三四是仄声 
另外,轻声也算平声 
二: 
“平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韵” 指这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押韵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 名词 〗 
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 规则 〗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 韵部 〗 
“平水韵”共分一百零六韵部,其中平声韵部分有三十韵部,然而由于古今音调的变化,“平水韵”已经不适合我们今天使用了,我向大家推荐的是《新诗韵》。 
〖 避忌 〗 
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在强调这一点了。


1楼2009-09-09 17:38回复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2楼2009-09-09 17:39
    回复
      呵呵。。。我要得多学学。。
      加强~~~


      3楼2009-09-14 15:05
      回复
        4


        4楼2010-05-03 15:42
        回复
          回复4楼:
          复习一下


          5楼2010-05-10 09:04
          回复
            荷姐姐,高人,我现在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6楼2010-05-28 01:11
            回复
              • 221.131.128.*
              IP


              7楼2010-05-28 13:36
              回复
                • 221.131.128.*


                8楼2010-05-28 13:37
                回复
                  回复:6楼
                  知道就好


                  9楼2010-05-30 11:39
                  回复
                    荷姐姐帖吧必火,如此大神都大架观临佩服


                    10楼2010-05-31 00:47
                    回复

                      我早就来了
                      去年暑假
                      哪里有大神。。。
                      没看见。。。


                      11楼2010-05-31 18:16
                      回复
                        某少在此晒个PP,本吧必火


                        12楼2010-05-31 21:48
                        回复
                          回复:12楼

                          我很低调地说我某个你们都不知道的马甲开通了空间
                          里面有我的pp
                          绝版珍藏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明天我删那些pp
                          在我删之前找到算你们的


                          13楼2010-05-31 2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