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魂吧 关注:197,530贴子:4,389,475
  • 18回复贴,共1

【雀学】重开一贴,度娘祭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麻将中一些要素的起源与发展
度娘再说我打广告我就把度娘送到本子漫画家那里去


IP属地:湖南1楼2019-12-26 15:21回复
    麻将的起源和传入日本
    根据《铜旗辑谱》和一些早期的麻将的记录,无字牌麻将的出现应该是在明末清初由明代天启年间流行的马吊戏转发出来。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万历之来,太平无事,士大夫无所用心,间有相从赌博者,至天启中,始行马吊之戏”。顾炎武说马吊牌开始于明代“天启中”。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张,分为十万贯(九万牌天天被单吊,我们决定把他加上一万,因为这样实在是太cool了)、万贯(万的雏形)、索子(指一串钱,索的雏形)、文钱(指一枚钱,饼的雏形)4种花色。
    关于麻将的起源还有其他传说,我们再娓娓道来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2-26 15:23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2-26 15:23
      回复
        我刚刚所说的麻将起源虽然从牌面和牌型上都基本相似,但根本无法解释“幺鸡”的出现
        而众所周知,麻将的读音是来自麻雀(请注意,无论是中文还是日文,麻将这个读音都是来自于麻雀,麻将这个读音来自于宁波对麻雀的方言,求宁波大哥求证),因此马吊发展成麻将出现了一个缺口,也出现了许多的假说。


        IP属地:湖南4楼2019-12-26 15:25
        收起回复
          麻将牌起源江苏太仓(谷新之)
          麻将牌起源江苏太仓,这是苏州杂文作家 " 谷新之 " 研究得出的结论。太仓在古时是皇家粮仓,仓内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运」。粮仓既设,雀患便生。守仓兵丁以捕雀取乐,仓官变鼓励为奖励 , 发给竹制筹牌记数酬劳。这筹牌上刻有字,可用来作游戏的工具。这牌子又是赏钱,有证物价值,于是便可以用来作输赢。
          其玩法,术语等都与捕捉麻雀有关。譬如筒(火铳的横截面图)、索(鸟穿成一束)、万(赏钱)。 另外,东、西、南、北为风向,土枪无力,发射时要考虑风向。中,即打中,故涂红色。白,即白板,打空枪之谓。发,即得赏发财。
          但这个说法也有纰漏,其一东西南北(四喜牌)的加入是在清朝同治年间,中发白那就更晚了(这个后面会吐槽的),所以这个说法前面还挺有说服力的,后面就有些问题了,这个故事也不符合明清不以士卒为主人公的习惯,估计是谷先生的文学臆想。


          IP属地:湖南5楼2019-12-26 15:26
          回复
            麻将经(杨大年)
            中国最早有关麻将的记载,是宋朝杨大年著的「麻将经」。其中的内容和现今的麻将差不多。麻将发展到了清朝,没有「一鸟」(注意没有幺鸡),并且七个字是「公」、「侯」、「将」、「相」、「文」、「武」、「百」,到了道光年间,秀才陈实门坐他哥的船四处游历,船上的船员无聊,陈实门日日观之,于是起了改进的念头,船行时风向时常改变,于是他把公侯将相改成东南西北风。
            但是这个说法槽点比较多,杨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杨大年每欲作文,则与门人宾客饮博、投壶、弈棋,语笑喧哗,而不妨构思。(出自《杨大年每欲作文》),博就是戏彩,杨亿发明麻将也就不奇怪了,在马吊戏之前有唐代的叶子戏,那么发展趋势应该是
            叶子戏→杨大年麻将→明代马吊→清代七星→ 分支A民国→ 梅兰竹菊
            →分支B日本→ 断幺九(误)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有公侯将相文武百,为什么明代麻将就没有了?反而到清代又出现了?(他又给改回来了,指袁某人)
            麻将经这本书也没有找到,多以后人笔谈为主,难免会有杨亿粉丝圈的一些晚生添油加醋,不过没有幺鸡倒是很符合我前面提到的问题。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2-26 15:27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2-26 15:40
              回复
                抹将(万秉条)
                麻将本名应是「抹将」,抹的是水浒传的 108 个好汉。相传元末明初有个名叫万秉迢(谐音哏扣钱)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欲将水浒传的故事让达官贵人也知水浒故事,进而爱民护民遂发明麻将,将水浒英雄融入这个游戏中。麻将以 108 张为基数,分别隐喻 108 条好汉。如牌中九条喻为「九条龙」史进(九条花龙?),二条喻为「双鞭」呼延灼(双鞭枪杆?),一饼喻为「黑旋风」李逵(一饼摧毁停车场!)。 每类从一到九各有四张牌,刚好 108 张。 108 条又是从四面八方汇聚梁山,所以加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添四张牌计 20 张。这些好汉有富贵、贫穷各阶层,所以再加上「发」、「白」隐喻富有及穷白,加上八张牌,整副牌共计 136 张。
                这个万秉迢何方神圣我是不知道了,从他的名字中我们能够知道这大概是后世的文学创作形象,为什么,人家都叫万饼条了,就差叫万饼条元喜了(鬼鬼,日本人?)。水浒传的说法大概率是民间文化与主流文化相交融而产生的,如果真的存在,且是马吊牌的原型,那么为什么有108张?(马吊牌只有44张)


                IP属地:湖南9楼2019-12-26 15:46
                回复
                  算了,先睡个觉,睡完以后再码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2-26 16:04
                  回复
                    看的有点懵,支持一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2-26 18:38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2-26 19:25
                      收起回复
                        插个眼


                        IP属地:上海16楼2019-12-27 04:09
                        回复
                          晚清七星麻将(陈鱼门)
                          到了晚清,麻将的发展到了最为关键重要的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完成了任何棋牌都要出现的最后定型,关于最后定型的话,我们要举个(糖炒)栗子,象棋的最后定型在唐代,《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代之为棋矣。”,象棋在唐代之前是没有炮的,因此象棋的最终版本的定型是在唐朝。
                          而我们现在常玩的138张东南西北中发白的麻将,最早的创始者(改良者)便是晚清同治年间的陈鱼门,他道光二十九年选拔为贡生,后来因有功升任内阁中书(三品,是学霸!)
                          根据记录,陈鱼门“广交游,琴酒无虚日”,交游甚广,极喜玩耍,精通纸牌。同时也深感纸牌许多不便处,在同治三年(也就是1846年)把纸牌改为竹骨材质,继承碰和牌(应该是马吊牌在早清发展出来的)中的万、索、筒,一共一百零八张,改“红花”为绿色的“发”,把“白花”改为“白板”,“老钱”改为“红中”,命名为“三箭”,每样四张。同时增加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风,每样也是四张。

                          碰和牌(一些役就是从碰和牌中继承过来)
                          陈鱼门整合、改造后的麻将是对前代的博戏的继承和发展,打法也由繁到简,一经问世,便盛行大江南北。杜亚泉《博史》认为:五口通商后,船舶多聚集在宁波港口,各省商贾云集在此,学会打麻将者越来越多,麻将通过他们延及津沪商埠并波及全国。


                          IP属地:湖南17楼2019-12-30 23:33
                          回复
                            顺便一提,传说中最早的小四喜就是陈鱼门(不知道是不是字一色)打出来的,大家可以拜一拜他,说不定以后就能胡个大四喜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12-30 23: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