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来源于博益智学习网,更多相关内容可直接搜索博益智学习网查看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也称为总量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研究对象,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以及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并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2)常见的宏观经济问题
①一国的经济增长的决定。
②引起一国经济波动的原因。
③产生失业的原因。
④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⑤全球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⑥宏观经济政策能否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情况。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产出的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探索人均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其他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在特别的情况下,当一个收缩期收缩得过于严重,就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经济衰退以实际GDP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为标志,严重经济衰退之后的低谷被称为经济萧条。
实际GDP增长率并不是在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唯一指标,经济周期的波动还体现在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方面。
①失业率与经济周期
在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济周期的峰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而谷底时的失业率则达到最高点。
②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③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从历史经验看,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负数,即出现了通货紧缩。而当经济回升时,又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并且通货膨胀的波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3)失业
①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一个国家的失业总人数被称为失业人口,有工作的人的总数被称为就业人口,二者之和是一国的劳动人口。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②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失业可分为三种类型:
a.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来自于劳动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劳动市场的变动通常有两种起因。一是人们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经济活动方式;二是经济的运行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
b.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变动导致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减少。可以是因为永久性的技术更新;也可以是由于国家竞争力的下降。
c.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被称为周期性失业。
③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有的失业人口均为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人口,而不存在任何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是指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如劳动市场的人口流动、技术变化等)决定的失业人口。
④失业的危害
失业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从而危害整个社会的稳定,失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产出和收入的减少;人力资本流失;犯罪率上升;人格尊严丧失。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①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化。年通货膨胀率的公式为:年通货膨胀率=(今年的价格水平-去年的价格水平)/去年的价格水平×100%。公式中的价格水平通常选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数字。
②通货膨胀和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同样金额的货币在今年不能买到与去年数量相当的东西,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当存在通货膨胀时,货币就会贬值,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货币贬值的比率与通货膨胀率相等。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货币贬值的速度也较快,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得越快;而在通货膨胀率较低甚至为负的时候,情况就相反。
③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经历了多年通货膨胀,人们不仅对通货膨胀有了心理准备,并对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有一定的估计能力。这种估计的通货膨胀率称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估计有对也有错,估计对的称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估计错的则是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引发的问题与其是否被正确地预期大有关系。
(5)开放经济
①开放经济的含义
开放经济是指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②国际贸易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主要通过贸易与借贷关系发生经济联系。国际贸易就是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国际借贷关系就是国际间的资本或资金往来。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组成。一国的进口是指在该国的居民或企业所购买的在本国以外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而一国的出口是指该国境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本国境外的居民或企业购买的部分。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顺差;当进口大于出口,则是贸易逆差。
③国际收支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指该国来自其他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情况。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小于支出总额,则是国际收支逆差。
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a.经常项目。经常项目由商品和服务贸易、净利息收入和净转移支付三项构成。
b.资本项目。资本项目的投资是广义的投资,不仅包括短期的借款和贷款,而且包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
c.官方结算项目。官方储备是指该国政府持有的外国货币和其他储备资产的数量。如果官方储备增加,官方结算项目为负数;反之则为正数。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也称为总量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研究对象,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以及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并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2)常见的宏观经济问题
①一国的经济增长的决定。
②引起一国经济波动的原因。
③产生失业的原因。
④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⑤全球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⑥宏观经济政策能否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情况。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产出的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探索人均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其他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在特别的情况下,当一个收缩期收缩得过于严重,就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经济衰退以实际GDP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为标志,严重经济衰退之后的低谷被称为经济萧条。
实际GDP增长率并不是在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唯一指标,经济周期的波动还体现在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方面。
①失业率与经济周期
在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济周期的峰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而谷底时的失业率则达到最高点。
②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③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从历史经验看,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负数,即出现了通货紧缩。而当经济回升时,又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并且通货膨胀的波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3)失业
①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一个国家的失业总人数被称为失业人口,有工作的人的总数被称为就业人口,二者之和是一国的劳动人口。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②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失业可分为三种类型:
a.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来自于劳动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劳动市场的变动通常有两种起因。一是人们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经济活动方式;二是经济的运行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
b.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变动导致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减少。可以是因为永久性的技术更新;也可以是由于国家竞争力的下降。
c.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被称为周期性失业。
③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有的失业人口均为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人口,而不存在任何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是指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如劳动市场的人口流动、技术变化等)决定的失业人口。
④失业的危害
失业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从而危害整个社会的稳定,失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产出和收入的减少;人力资本流失;犯罪率上升;人格尊严丧失。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①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化。年通货膨胀率的公式为:年通货膨胀率=(今年的价格水平-去年的价格水平)/去年的价格水平×100%。公式中的价格水平通常选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数字。
②通货膨胀和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同样金额的货币在今年不能买到与去年数量相当的东西,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当存在通货膨胀时,货币就会贬值,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货币贬值的比率与通货膨胀率相等。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货币贬值的速度也较快,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得越快;而在通货膨胀率较低甚至为负的时候,情况就相反。
③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经历了多年通货膨胀,人们不仅对通货膨胀有了心理准备,并对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有一定的估计能力。这种估计的通货膨胀率称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估计有对也有错,估计对的称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估计错的则是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引发的问题与其是否被正确地预期大有关系。
(5)开放经济
①开放经济的含义
开放经济是指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②国际贸易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主要通过贸易与借贷关系发生经济联系。国际贸易就是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国际借贷关系就是国际间的资本或资金往来。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组成。一国的进口是指在该国的居民或企业所购买的在本国以外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而一国的出口是指该国境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本国境外的居民或企业购买的部分。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顺差;当进口大于出口,则是贸易逆差。
③国际收支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指该国来自其他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情况。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小于支出总额,则是国际收支逆差。
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a.经常项目。经常项目由商品和服务贸易、净利息收入和净转移支付三项构成。
b.资本项目。资本项目的投资是广义的投资,不仅包括短期的借款和贷款,而且包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
c.官方结算项目。官方储备是指该国政府持有的外国货币和其他储备资产的数量。如果官方储备增加,官方结算项目为负数;反之则为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