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教育学吧 关注:83贴子:2,168

【考研有路径——二战三跨西大教育学经验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21届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好,由于刚经历过20西大教育学考研,因此想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分享一下,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备考中的你有用。


1楼2019-12-27 15:06回复
    二、西大教育学考情分析
    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每年自是有很多同学报考它。教育学专业的学硕考666教育学,而各科学科教学专业考333教育综合和904心理学,只要是教育学领域内专业,大体上考试科目一致,没有涉及到各科课程与教学论或者专业知识这一块,所以复习起来比较方便。666教育学参考书目为五本(《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朱德全 等 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学》,靳玉乐 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总共考三科政治、英语一、666教育学。从命题规律和内容占比来看,中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外国教育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西大是自主命题,考试重难点和凯程333教育学及其他学校教育学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 。所以大家在备考时要注意,一定要找准资料,复习到位,方向正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4楼2019-12-27 18:4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三、资料选择
      确定好专业和学校后就是买资料了,我仅以个人经历叙述,之前买资料花了一大笔钱,也有些经验,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政治】我用肖秀荣的资料,他的口碑很好,19年压了3.5分析题,20年算是发挥稳定,四套卷及考点预测相关知识点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在了部分真题中。当然每个老师有自己的特色和擅长方面,大家可以综合运用他们的资料。徐涛的政治课讲得好,听起来有趣也有满满的干货,但是他的书及预测题那些就不如肖氏了。腿姐陆寓丰解题和答题技巧讲得不错。所以综合起来就是买肖秀荣的书,听徐涛的课,看腿姐的解题,最后冲刺背肖四。基本上政治也就稳了。
      【英语方面】朱伟的单词课讲得可以,大家能在轻松诙谐的过程中学习,7000题源报刊词是夯实英语基础的,不只针对考研,大家可以先听7000词的课再听5500大纲词汇课,如果时间允许,还是要筑牢基础,这个课只要买书就有。作文方面用王江涛的书,他的作文模板历来都是多数考生的首选,课讲的还行,他的特色是在作文上,所以推荐用他的作文书。真题卷方面可以买《考研真相》英语一或者《考研圣经》英语二,这套资料是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答案解析上比较细,而且每道题都会在答案版的题干选项后做成一个表格,列出选项出处及考察内容,个人感觉很好。虽说黄皮书口碑也好,但之前我没来后发觉不适合自己,所以还是选择了考研真相。阅读还是要多做真题,研究真题,把握命题规律。大家也可以在淘宝上买历年真题套卷,有比较便宜的,然后结合考研真相的答案解析,一般真题要做两遍以上,多刷刷,看看自己为何失误,同时做好笔记和总结。

      【专业课方面】历年真题很重要,高分笔记也重要。有时专业这方面的参考书有五六本之多,每一本都很厚,如果我们自己考试去学,很难把握考试重难点,而且看到书不仅多而且厚,难免有厌学情绪。当然参考书还是要看的,时间允许就把书过一遍,了解知识框架,做做课后习题,都很有价值。第一遍把书读薄,第二遍结合网上所买高分笔记把握历年考点,知识重难点,第三遍就要背诵了,很多知识都是背了忘,忘了背,需要我们重复背诵,专业知识如果没有两遍的背诵是难以记住的。特别是文科类专业,今年我们考教育学时都是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2018年以来出题非常灵活,以主观题为主,更加考验学生的知识点积累和研究能力。论述题、辨析题,全是主观题,没有知识点积累就下不了笔。


      6楼2019-12-27 19:06
      回复
        四、备考建议
        建议大家至少要用半年以上时间来准备,公共课专业课能过三轮基础就很牢靠了。在校生的时间比较充裕,如果每天都很自律,基本上学习时间非常多,知识也更扎实。而对于在职考研,可能就只有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来学了。不管是何种备考状态,都要努力和坚持,那些能两三个月备考上岸的,本身基础就非常好,或者学习方法极其高效,总之这样的人是少数。
        很多人【政治】都是最后两个月才开始,确实这一门能花较少时间有很大提升,但这也是一种冒险的方法,因为这时候你不可能再细细的去把握知识点了,只能抓各个名师的考点预测或者知识点提要、预测卷这些,而且政治内容并不少,不求高分也不能拖总分的后腿啊。肖秀荣系列的书都是按一定时间节点出的,可跟他出书的节奏注重学习阶段的把握,听徐涛的课,看肖大大的书,然后刷刷1000题。基础过完一遍后,就是巩固提高,中期一遍刷题,一边记考点,冲刺阶段做近十年真题,然后以肖八肖四为主。
        【英语方面】单词是基础,所以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背单词,单词课倍速播放,做好笔记,争取过一遍,这样比较有印象。每天两篇阅读,把文章弄懂弄透,学会划分长难句,了解一些语法。刚开始可先做阅读新题型作文,因为这三部分分值大也容易那分,中期攻克完型和翻译,阅读是重点,阅读做好了对新题型和完型也是很有帮助的。冲刺阶段要背作文模板,记主题词,总结自己平时笔记的好词好句。在这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这时可以看一看网上的历年真题解析视频,知道别人是如何解题的,反思自己做题思路和方法。
        【专业课】过一遍基础知识,做好笔记,同时做题,做到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然后就是集中攻克笔记和重难点,对于一些不清楚的方面要返回书本中了解透彻。第三遍就是背诵高分笔记,对不同程度的知识做相应记忆,查缺补漏,做历年真题,不要忽视已经考过的题,很多知识点都是重复率比较高的。总结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因专业知识多而广,要学会记关键词和框架体系,答题有层次有条理,结合实际,有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个题,看了后,要知道它所考的知识点,定位章节,相关内容,学会扩散答题。专业课相对于公共课,其分值大,更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去备考。
        六、总体小结
        从收集资料到最后走上考场,这一路确实不容易,考研重在坚持,考的是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以及知识的积累等方面,心态也很重要,很多人刚开始踌躇满志,但到中期或者最后时刻就放松或者懈怠了,所以适时地给自己放松非常必要,比如劳逸结合,看一些励志文章视频也行。考研真的是用时间和精力来叠加的过程,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以上是考研的一些心得,如果有童鞋还想了解一些更具体的信息或者不清楚的可以与我联系,我会及时回复大家,因时间和内容等原因,以上只是作一些粗略的介绍,比如关于做题方面、报班与否、学习方法等没有谈到。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以加我哟。最近也在整理之前的一些专业课资料和公共课资料,后期想了解的可以联系我或者留言呀。
        扣扣:壹柒陆叁肆陆零肆玖叁


        8楼2019-12-27 19:14
        回复
          学无止境,为了更好的明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1-08 12:15
          回复
            关于手机应用软件,“考虫”、B站上有许多免费资源,收获颇多,如果能联系上传者,那也能获取廉价高质的课程资料。51还有扇贝、百词斩这些背单词软件。大家在买参考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软件来辅助自己学习,因为各大机构的参考书都有自己的软件,扫描下载并输入附带课程码,就可以享一些资源,比如“世纪高教”(可以修改作文),“真学国开”(主要是肖大大课程资料)等。当然公共免费的资源毕竟有局限性,但是也有许多干货,如果经济不宽裕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辅助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1-09 16:17
            回复
              21考研启程啦!如果最近在收集院校信息,就不要忘了可以准备公共课了,因为到十月报名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面临换学校和专业,而唯一不变的是公共课,英一和英二差别不大,前期备课的时候可以先试试难度大点的英一,总之英语是要考时间积累的。收集信息要一段时间,确定了专业,要仔细看学校的招生简章,法硕和管硕有一定要求,还有些专业的考试和现场审核要到你报考的学校里去,其他的只要是应届生或者毕业了的条件几乎都符合。祝考研的你梦想成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1-10 19:19
              回复
                关于买资料,可以以某个机构或者老师的参考书为主,然后其他的一些为辅,综合使用,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但是也不要买太多,一是资料有重合的知识,二是看不过来浪费时间,所以要有选择的买参考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1-11 18:1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考试周过了吗?还没结束的加油啊!考研也该提上日程了。要早,前期会有一些弯路,一般有一个过渡时期你才能走上备课的正途,才会慢慢找到复习的感觉和节奏,不是说一拿起书本和资料就猛的复习了,在备考过程中会有许多不足,需要逐步调整,形成自己复习的方式。备考过程讲究方法和效率,掌握命题人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考试能力,总之应试套路挺深的,也能找到技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1-12 21:43
                  回复
                    考研中那些细思极恐的事!
                    对于专业课,从一二月份开始,很多人就开始在上基础课了,这年头,为了有保证,大家在各种考试中都不惜重金买课,你会发现,去考试的人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有报培训课程的[龇牙笑]!七月份开始就是强化课了,大部分考研党也是在这时着手第一轮专业课的攻克,对文科生来说,背功很重要,除了背还是背,当然要理解,要会结合现实热点,答题才有特色,分也会更高。到九月份,专业课基本背了三遍了,十一月份之前,有的背了五六遍,更甚者,背了七八遍的都不在少数,为了考研梦,无法想象你的对手有多努力,你只有加倍努力才不会落下很多。
                    公共课方面,政治一般是放到比较晚才复习的,但也别太迟,六七月份开始也差不多了,根据肖秀荣出书的节奏去复习也行!政治的马原比较难,所以建议还是去听听网课,有助于理解,像万磊、涛哥、腿姐这些老师,多多少少能在各种渠道找到免费资源,不用白不用啊,经济又实惠!1000题刷了三遍,近十年真题至少也有三遍,基础知识完完整整过一遍,然后就是强化和提高,专项训练。虽然在我们整个学习生涯中一直在耳濡目染政治课,但没多少人愿意听和学,而考研卷上你要答到知识点才能踩分,太晚去准备就只能抓考试重点,浏览各大老师的预测卷,整体的知识结构就不全,所以,一个字“早”,尽早准备,方能不乱方寸,做到胸有成竹,信心满满!
                    英语呢!单词很重要,它是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万万不能忽视基础的积累。不同的人选择不同老师的书,无可非议,各有所好,各有所长,一定要老老实实去记单词。到了五六月份,有的人单词书刷两遍了,考试前把单词刷三四遍的大有人在,甚至把书翻褶皱翻烂了,可想而知,人家是多么有底气,一篇文章如果有太多单词不认识,做起来就困难,再多技巧又有多少用呢!技巧是基于基础上的。历年真题方面,大部分在考前都刷了三遍,熟悉出题人思路、试卷框架,找到自己的做题节奏,考试基本就比较稳了。在把握阅读和写作基础上,后续攻克语法及完型,有些很早就开始跟了老师的课,无论何种学习方式,都要权衡兼顾,保证重点不失分,难点能得分。
                    综上,专业课背七八遍,单词书刷三遍,1000题三遍,各科目历年真题刷三遍……这些狠手的努力你是否也能追上他们的脚步呢!当然这是相当于在校生或者完全脱产备考的人来说的,对于在职考研党,就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即便如此,人家也还在争分夺秒的努力,下班时间、休息时间、赶车时间、晚上一点之前,你无法想象别人有多努力!加油吧!考研党们,为了梦想,我们可以拼尽全力!无所畏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1-13 16:10
                    回复
                      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好习惯,今天看了一些公众号发现了这样一个共同信息,有人的考试成绩被取消了,原因是延迟作答时间,在考试铃声响后,仍然在补笔的考生,最近教育局在查考试的监控视频,一旦发现此类情况,都会作相应处理。想想非常可惜,有的人用了一年时间准备,最少也得三个月,没有了某一科成绩,损失太大了。所以,在平时做题中要严格掐时间,以免因小失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1-14 17:4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1-17 17:44
                        回复
                          年关将至,莫忘努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1-19 19:29
                          回复
                            大寒至,珍重加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1-20 17:5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过年期间,看看老友记,刷刷一些高分电影,关于职场,教育学习等方面,比如那些口碑很好的奥斯卡电影,看了总有收获。另外,纪录片也是很好获取知识的渠道,不管是哪一方面,总比抖音、网剧有质量。在放松中也能充电,杜绝那些没脑没思想内涵的懒剧。优秀的人从未停下脚步,只有越努力才会越优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1-22 17: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