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来源于博益智学习网,更多相关内容可直接搜索博益智学习网查看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1.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最重要的区别。
(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公共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这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垄断和强制的特点。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至于私人部门或组织与外部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关系;私人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特点。
(3)制衡性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受到较多的制衡。而私人部门管理者在管理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
(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人部门的管理无需对分配和平衡社会价值承担责任,其管理活动主要围绕如何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展开,管理过程主要依据经济理性这一单纯考虑而展开。
(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公共管理通过政府机制在公共利益的导向下,以近乎垄断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而私人部门则通过市场机制以利润为导向,以竞争的方式提供私人产品。
2.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1)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日益扩大,政府公共支出具有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的趋势。
(2)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
科技革命和全球化使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结合为一体,与每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加。
(3)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公共管理环境呈现出多元、复杂、动荡和多变的特点,要求公共管理跳出旧有的治理框架,寻找新理论、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法,从而对公共管理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局面有一个重大的改观。
3.传统行政学的局限
(1)理论框架局限
①传统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政治学所具有的规范取向是行政学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
②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即行政的管理学,采取管理学工具取向来研究,抹杀了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
(2)管理主体局限
将公共管理的主体局限于政府,忽略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3)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传统行政管理在管理主体上排除非政府主体的参与,管理任务上将规则制定、监管与直接管理混为一谈,管理手段善排斥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
(4)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
①忽视了行政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忽视了行政作为一个系统对“外部”公共事务的作用力,也忽视了传统上不属于行政学管理对象的社会公共事务;
②行政学的管理目标也是内部取向的,其重视的是管理的机构、过程和程序,强调的是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二、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在福利国家理念的推动下,西方国家政府的权利、职能范围不断扩大,政府角色的多样化使政府规模扩大。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采取重税政策来支付大量的公共开支,导致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西方国家政府角色的过度膨胀,造成政府每年必须负担庞大的转移性财政支出,拖垮了政府的预算和经济,表现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上升,政府税收能力下降,财政压力巨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①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②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民众对政府不信任感的增长,使政府面临着合法性危机。
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①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③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全球性扩张、跨国公司、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共同作用使得全球化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给公共管理学带来重大的影响。
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①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②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③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④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①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②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③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④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政府官员(政治家与官僚)维护公共利益与满足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②政府官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角色要求与满足自我利益的矛盾;
③公民维护个人的合法权利与无限索取的行为倾向之间的矛盾。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1.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最重要的区别。
(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公共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这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垄断和强制的特点。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至于私人部门或组织与外部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关系;私人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特点。
(3)制衡性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受到较多的制衡。而私人部门管理者在管理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
(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人部门的管理无需对分配和平衡社会价值承担责任,其管理活动主要围绕如何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展开,管理过程主要依据经济理性这一单纯考虑而展开。
(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公共管理通过政府机制在公共利益的导向下,以近乎垄断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而私人部门则通过市场机制以利润为导向,以竞争的方式提供私人产品。
2.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1)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日益扩大,政府公共支出具有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的趋势。
(2)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
科技革命和全球化使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结合为一体,与每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加。
(3)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公共管理环境呈现出多元、复杂、动荡和多变的特点,要求公共管理跳出旧有的治理框架,寻找新理论、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法,从而对公共管理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局面有一个重大的改观。
3.传统行政学的局限
(1)理论框架局限
①传统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政治学所具有的规范取向是行政学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
②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即行政的管理学,采取管理学工具取向来研究,抹杀了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
(2)管理主体局限
将公共管理的主体局限于政府,忽略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3)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传统行政管理在管理主体上排除非政府主体的参与,管理任务上将规则制定、监管与直接管理混为一谈,管理手段善排斥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
(4)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
①忽视了行政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忽视了行政作为一个系统对“外部”公共事务的作用力,也忽视了传统上不属于行政学管理对象的社会公共事务;
②行政学的管理目标也是内部取向的,其重视的是管理的机构、过程和程序,强调的是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二、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在福利国家理念的推动下,西方国家政府的权利、职能范围不断扩大,政府角色的多样化使政府规模扩大。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采取重税政策来支付大量的公共开支,导致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西方国家政府角色的过度膨胀,造成政府每年必须负担庞大的转移性财政支出,拖垮了政府的预算和经济,表现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上升,政府税收能力下降,财政压力巨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①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②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民众对政府不信任感的增长,使政府面临着合法性危机。
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①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③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全球性扩张、跨国公司、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共同作用使得全球化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给公共管理学带来重大的影响。
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①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②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③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④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①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②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③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④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政府官员(政治家与官僚)维护公共利益与满足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②政府官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角色要求与满足自我利益的矛盾;
③公民维护个人的合法权利与无限索取的行为倾向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