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寒——打工路上的小说家
2004年 西安《美报》记者 杨超/文
贫困之中步履艰辛
她叫韩翠云,出身于贫寒的农家,从小的时候就体味到了什么是贫穷。打小就迷恋上文学,总是不由自主地被童话故事里那优美的词句所吸引,哪怕是防线的时候也要偷偷在怀里放本书看。总是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由于家境贫寒,曾几度被迫辍学,最终无缘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为此,她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失而淡漠,反而在岁月的洗刷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清晰起来……
但是,一个农村姑娘不一心务农,竟然想当什么作家,搞什么写作,那简直是异想天开!在世俗的偏见里,她感到了痛苦和迷茫。
1990年3月,经人介绍,她和一个长她3岁的退伍军人结婚了。丈夫勤劳善良,写一笔好字,画一手好画,是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却总是找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好容易找到了工作,却又时常开不出工钱,一年到头总是囊中羞涩。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身边甚至没有任何朋友,哪怕有天大的事情,他也是两手一摊,没有办法。公婆目不识丁,纯朴善良,从河南逃荒来到陕西,也没有一技之长,靠种一点薄地勉强糊口,如今年过半百身体也不太好。这样的一个家庭,让韩翠云深感责任的重大,她清醒地认识到,将来孩子的成长教育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上,在感到双肩沉重的同时,作家的梦想不时地侵袭她惆怅的心,对知识的渴求,蠢蠢欲动。她开始自修大专英语并写下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和观察日记。
1990年底,她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怀着初为人母的喜悦之情,给孩子取名为“婷婷”。婷婷的到来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她发誓要给女儿一份美好的人生。刚过百天,一次可怕的肺炎差点夺取了她的生命。当时她盘掉了刚刚营业的一个月的美术部,四处筹钱给女儿借钱治病时,腹中的生命也开始向世人昭示他的存在。“面对生存的危机,面对苦难的生活,除了坚强地挺过去,我还能做什么? ”梦寒忍痛放弃了自学一半的英语。给孩子治完病,他们已经连吃得都没有了。那时,一个馒头一毛五分钱,可他们连五分钱都没有。别的女人怀孕时,家里尽量设法给补足营养,可同样孕育生命的她竟连一毛五分钱的馒头都吃不起,丈夫除了沉默外,一点办法也没有。她伤心之余出去赊了一元钱的烧饼。后来临时找了份书店的工作价一度日,为了省出两毛钱的电车费,她每天挺着个大肚子步行上下班。每个月6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已属勉强,根本无法支付生产孩子的费用,眼看就要到预产期了,可钱却不知道在哪里?家里连粮都不够吃,根本就不用指望。丈夫更是束手无策。“我没有流泪,我知道哭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她抚摸着肚子里的生命,靠在风雪严寒中卖橘子才勉强挣出了生二女儿的钱。
小女儿在贫困交加中来到了这个世界,窘迫的生活更是艰难了,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揭不开锅的情形时有发生。孩子在艰苦的生活里一天天长大。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孜孜以求的文学梦,她吻别了女儿,踏上了艰辛的打工之路。
打工路上创作23万字小说
坎坷多难的生活激发了她越来越强烈的创作欲望。在打工的的闲暇开始了文学的创作。多少年来,魂牵梦绕的一直是那个作家的梦想。“当我伏在床前,在灯光下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禁不住泪雨滂沱……我为自己取笔名为梦寒。”她说,“我要用心灵塑造一个经历磨难,却对生活充满幻想的与追求的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