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平台化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路径
未来只有一种公司能生存,那就是平台化公司。
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公司。平台化的本质,就帮助本行业的产业链从“纵队”变成“横队”,从而使本行业建立一种协同生产的机制。
平台化的意义,其实是给企业乃至个人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使之发挥1+1大于2的综合效应,中国接下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平台型公司崛起。比如阿里和腾讯,腾讯利用自己流量将很多公司纳入旗下,微信还成就了无数个自媒体人;阿里也兼并了很多公司,淘宝上还成就了很多店主,滴滴上有很多司机,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直播平台,自媒体平台,等等无数个体或小团队在上面崛起 。
平台化转型不仅适用互联网企业,也适用于制造业。
每一个细分领域里排名第一的企业,都有义务完成平台化的转型。
制造业企业如何实现这个转型呢?
首先,该企业非常专注聚焦于某一品类,具备垂直打通、纵向整合的能力。比如从原料来源、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再到销售系统,后期维护。
其次,企业必须统筹运营,建立一种协同机制,要把同种的需求、资源、渠道归类整合,进行协作生产。
这里还会有二级分工,比如对服装而言,做绣花的专门做绣花厂,做印花的专门做印花,卖拉链的专门卖拉链,然后还有很多细分的分工。
于是企业背后可能不是一家工厂,可能是有一个工厂群,但可以随时被他们整合。而那些下游的中小工厂本身需要一场协同化的大生产,这样才能避免碎片化的各自为营。
比如当旺季到来,订单一下子都来了,公司就可以把同类产品聚合在一起,今天你下、明天我下、后天他下,成了相对均衡的需求输入。
公司还可以根据零售的数据做精准匹配,促成零售端的数据向生产端更多地渗透,帮助生产端前置做一些计划准备。数据互通,会使得零售和生产之间的协同效率增加,这就解决了产能过剩、使库存降到最低。
因此在未来,制造业的生产一定会越来越具备“计划性”,盲目、跟风、无序的传统生产秩序导致的产能过剩,只有这样才可以被彻底改进。
雄商网《雄商兵法》精品班张启明老师认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计划经济”,这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好比“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一样,是一场豁然开朗的升级。
这种例子有很多,比如淘宝的“淘工厂”,就是通过淘宝这个平台通过整合了消费者的碎片化的需求,再给各个工厂去下单生产,因为淘宝组建了一个协同生产机制,和传统工厂相比,它们的利润率和库存率都有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