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年终贴都没交了,每年开头都是决心很大,最终都是拖到底也交不上,昨天燕儿特意点名督促,再拖真没法交代。其实每年想说的也很多,素材多了反而不好捋顺。反而无话可说了。最重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些,是我这人好追求完美,啥事儿要是不做,做就做好。干其他活也就罢了,偏偏这做文章,不是努力就能写好的。偏偏自己又很愚钝,也很懒散,坐在电脑前半天打不出一句话来,就在那儿憋着想着。记得南怀瑾说过,写文章其实很简单,就按自己平常说话来写就行。想想确实有道理。可是,把话说好同样也不是件易事啊,说话同样需要有逻辑有条理,简短精准的语言才能让人听着舒服明白,可这天赋咱没有,也是件无奈的事儿。这就是造成了年年拖欠原因。
要说这年终总结吧,还真想不起来这一年有多大变化,有多少值得记载的大事件,然而,如果以五年或十年为一个节点回头看,这世界变化大的无法想象,快的措手不及,更替的身不由己。
相比五十年前的童年时期,说我自古代穿越而来都不算夸张。那时的农村,除一些带洋字头的小物件(如洋油、洋布、洋车、洋蜡、洋钉等)外,再就能犁地的拖拉机和仅供冬季照明的电灯泡,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样还算能区别于古代,其他的衣食住行与清代或明代,甚至宋代都没有根本的区别。
每当夕阳西下时,村庄的上空便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每家每户在爨火做饭,每家的院子都有台土锅灶,一垛柴火,一个砂锅,一口水缸。水缸总是满的,稍缺,便去挑水续满,每村的大街都有几口专供吃水的水井。农村也不尽烧柴火,也烧煤,只不过烧煤仅限于冬季。几百斤的煤要烧一冬天。家家的炕前都盘有煤炉(方言:磨台儿),与炕连为一体。既为做饭又为取暖,说是取暖,可那时家中的温度可能比现在室外都低,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记得那时屋里的水缸都结冰多厚,每天早晨做饭还得破冰舀水,现在的室外都难结那么厚的冰。
60年代中后期,建国不过十几年,生产生活还很原始落后。
农田耕作所用镢头、步犁、镰刀的方式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纺线织布也有3000年历史,烧砖脱坯至少2000年,还有碾盘磨面,水车浇地,牛拉车,驴拉磨等等不胜枚举,哪样不是古代就有的?有顺口溜形容6、70年代状况: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看似搞笑,实际很贴切。
其实,那时候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吃的不好,穿的不好,温饱问题也算基本解决。小时候常听老人讲他们经历的天灾、战乱、逃荒、逃难,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日子,随时还有死亡的危险。相比之下,说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后来才明白,他们经历了中国最黑暗的100年的一段,那才叫苦难。有的人自出生到死都处在那苦难的100年,想想真是可怜,我们每个人的先人总有人经历过那段黑暗。
很庆幸能活在当下,庆幸我们的祖国能有今天,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日益强大!
要说这年终总结吧,还真想不起来这一年有多大变化,有多少值得记载的大事件,然而,如果以五年或十年为一个节点回头看,这世界变化大的无法想象,快的措手不及,更替的身不由己。
相比五十年前的童年时期,说我自古代穿越而来都不算夸张。那时的农村,除一些带洋字头的小物件(如洋油、洋布、洋车、洋蜡、洋钉等)外,再就能犁地的拖拉机和仅供冬季照明的电灯泡,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样还算能区别于古代,其他的衣食住行与清代或明代,甚至宋代都没有根本的区别。
每当夕阳西下时,村庄的上空便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每家每户在爨火做饭,每家的院子都有台土锅灶,一垛柴火,一个砂锅,一口水缸。水缸总是满的,稍缺,便去挑水续满,每村的大街都有几口专供吃水的水井。农村也不尽烧柴火,也烧煤,只不过烧煤仅限于冬季。几百斤的煤要烧一冬天。家家的炕前都盘有煤炉(方言:磨台儿),与炕连为一体。既为做饭又为取暖,说是取暖,可那时家中的温度可能比现在室外都低,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记得那时屋里的水缸都结冰多厚,每天早晨做饭还得破冰舀水,现在的室外都难结那么厚的冰。
60年代中后期,建国不过十几年,生产生活还很原始落后。
农田耕作所用镢头、步犁、镰刀的方式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纺线织布也有3000年历史,烧砖脱坯至少2000年,还有碾盘磨面,水车浇地,牛拉车,驴拉磨等等不胜枚举,哪样不是古代就有的?有顺口溜形容6、70年代状况: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看似搞笑,实际很贴切。
其实,那时候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吃的不好,穿的不好,温饱问题也算基本解决。小时候常听老人讲他们经历的天灾、战乱、逃荒、逃难,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日子,随时还有死亡的危险。相比之下,说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后来才明白,他们经历了中国最黑暗的100年的一段,那才叫苦难。有的人自出生到死都处在那苦难的100年,想想真是可怜,我们每个人的先人总有人经历过那段黑暗。
很庆幸能活在当下,庆幸我们的祖国能有今天,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