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昨晚我们团队的第二次例会结束了,作为一名喜欢反思者,我想说下我的想法。教学设计收集的过程中,我没有想着督促各位老师,而是尽量起到提醒的作用,因为,各位老师太忙了。实际上,正是因为太忙了,收集教学设计就反映出这样的特点:有的老师是忘记了,有的是忙工作,没时间写。但是,各位老师心中知道最后开例会的时间节点,因此,在开例会之前,都完成设计了。
我通过反思觉得,各位老师都是教育一线的精英,都是热爱教育的,因此,不会象学生一样地让老师拉着走的。周老师昨晚也在讲,如何由经验事实提炼出核心的,具体的概念?我既然否定了,各位老师需要督促,这个因素,那么,真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忙吗?我也否定了这个因素。我觉得,真正的原因是没有达成共识,最终由共识上升为自觉行动的契约精神。所以,我觉得,周老师昨晚的案例很好,给了我直接的一个原理,就是如何由经验事例提炼出关键概念?而大家的行为出现不统一的时候,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进行约定,没有达成共识,没有上升为自觉行动的契约精神。
周老师说我的执行力很强,督促各位老师教了教学计划。那么,我反思自己,为什么有这个积极性?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清楚地知道,跟着周老师学习,是会很大地提升自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已经认识到,这件事不是周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周老师也是和我们一样的,组建成一个团队,在教中学,学中教,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因此,我的积极性就在于,我知道,我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我才能彻底地融入进去,获得最全面的自我提升。
从昨晚的例会来看,我个人的感觉是,我们全体在由经验到概念的提升方面,能力都是非常地欠缺的。周老师曾经有个质疑,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到技术,到产品,有很多的环节,为什么孟老师只提由经验到概念呢?他是不是一元论者呢?我是觉得,由经验到概念这一步都是很系统的。由经验到概念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得到经验知识,一个是得到理性知识。什么是经验知识?对经验的直接描述,比如,我饿了,就是经验知识。这样的知识也是很难实现的。比如,看到风景,有经验知识能力的人会说,长天共秋水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而没有这个知识能力的人就会说,哎呀,怎么那么多的鸟啊!就昨晚的例会来说,我们如何描述呢?如何通过描述,把例会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呢?可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理性知识的要求就更高,它要去对经验知识做反思,要产生疑问,进行审视,这个再反思就把经验知识上升为概念,原理,之后,才有第三个智慧层面,即创造人生。因此,这样的反思让我觉得,都很忙,忙不是原因,如何忙,怎么忙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忙还是各忙各的,而这个各忙各的,其实就是还在以前的生活里,在以前的旧的经验里徘徊。我们既然聚在一起研究新生活教育,我们就不能停留在旧的经验里,旧的生活里。而是要有新的经验,新的生活。什么是新的经验?新的生活?就是我们能够熟练地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到技术,到产品。各位老师,周老师苦心专研这个几十年了,因此,他是熟练地能够这样的做了,而周老师愿意帮助我们进入他的世界,竭尽所能,毫无保留。我想,我们之所以愿意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来学习,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我们都感觉到了理论思维水平的欠缺,我们都想象周老师一样,有娴熟的由经验到概念的能力。但是,这个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培养的。周老师练习了几十年,我们在他的指导下,训练个三五年,也是值得的。何况,周老师本人也是在教中学,学中教的。就昨晚周老师的分享而言,如果是课后点评的话,我觉得,周老师也没有依照他的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到技术,到产品这个步骤来,给我的感觉,和通常的教师授课没有大的区别,反正,我如果不是有意地提升注意力,是没有被强烈地吸引的。
各位老师,最后我想总结下我反思的核心,就是我们聚在一起,是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这就需要我们由旧经验,旧生活转变为新经验,新生活。新生活转变的标志是,我们通过长期的训练,能够熟练地由经验到概念了。因此,如今的核心问题是:你能够迅速地由经验到概念吗?如果你不能,你要怎么做?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按照周老师的要求去训练自己。比如,昨晚的例会,周老师就定了一星期的任务,我们要按时提交上来;一个是,对自己的困难,困惑,要求提出来。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实际的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如果你不说出来,就没有人会知道;一个是,我会把我的研究结论表述出来,不仅让我们有感性的训练,也有理性的思考。
各位老师,如今我们是处于开始的阶段,我们还不能用理性指导我们的生活,因此,就呈现出如今的各忙各的,这种现象。训练似乎也成了一项额外的负担,我们做这个有用吗?有什么用呢?也有疑问,信心不够。我把我的反思说出来,目的是抛砖引玉,我们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困惑都说出来,我们研究出一个解决的方法出来。在旧生活没有转变为新生活之前,各忙各的,这个现象恐怕很难消除,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无法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同一起来。我愿意不断地提醒各位老师,不要忘了这周的任务。希望各位老师不要嫌我啰嗦为好。
周老师:@孟清军 谢谢孟老师的反思。我在从1到N的努力中,大家是0到1的努力。 这种努力成效我原计划是一年时间实现,但到底要多久,很难说。
我的回复:一年肯定不行,我的反思发现,这里面是一个非常博大的系统。正如你说的,要多久,很难说。但是,我们坚持走下去,收获和改变一定是惊天动地的。
周老师:提升10年的思维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我通过反思觉得,各位老师都是教育一线的精英,都是热爱教育的,因此,不会象学生一样地让老师拉着走的。周老师昨晚也在讲,如何由经验事实提炼出核心的,具体的概念?我既然否定了,各位老师需要督促,这个因素,那么,真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忙吗?我也否定了这个因素。我觉得,真正的原因是没有达成共识,最终由共识上升为自觉行动的契约精神。所以,我觉得,周老师昨晚的案例很好,给了我直接的一个原理,就是如何由经验事例提炼出关键概念?而大家的行为出现不统一的时候,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进行约定,没有达成共识,没有上升为自觉行动的契约精神。
周老师说我的执行力很强,督促各位老师教了教学计划。那么,我反思自己,为什么有这个积极性?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清楚地知道,跟着周老师学习,是会很大地提升自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已经认识到,这件事不是周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周老师也是和我们一样的,组建成一个团队,在教中学,学中教,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因此,我的积极性就在于,我知道,我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我才能彻底地融入进去,获得最全面的自我提升。
从昨晚的例会来看,我个人的感觉是,我们全体在由经验到概念的提升方面,能力都是非常地欠缺的。周老师曾经有个质疑,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到技术,到产品,有很多的环节,为什么孟老师只提由经验到概念呢?他是不是一元论者呢?我是觉得,由经验到概念这一步都是很系统的。由经验到概念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得到经验知识,一个是得到理性知识。什么是经验知识?对经验的直接描述,比如,我饿了,就是经验知识。这样的知识也是很难实现的。比如,看到风景,有经验知识能力的人会说,长天共秋水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而没有这个知识能力的人就会说,哎呀,怎么那么多的鸟啊!就昨晚的例会来说,我们如何描述呢?如何通过描述,把例会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呢?可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理性知识的要求就更高,它要去对经验知识做反思,要产生疑问,进行审视,这个再反思就把经验知识上升为概念,原理,之后,才有第三个智慧层面,即创造人生。因此,这样的反思让我觉得,都很忙,忙不是原因,如何忙,怎么忙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忙还是各忙各的,而这个各忙各的,其实就是还在以前的生活里,在以前的旧的经验里徘徊。我们既然聚在一起研究新生活教育,我们就不能停留在旧的经验里,旧的生活里。而是要有新的经验,新的生活。什么是新的经验?新的生活?就是我们能够熟练地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到技术,到产品。各位老师,周老师苦心专研这个几十年了,因此,他是熟练地能够这样的做了,而周老师愿意帮助我们进入他的世界,竭尽所能,毫无保留。我想,我们之所以愿意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来学习,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我们都感觉到了理论思维水平的欠缺,我们都想象周老师一样,有娴熟的由经验到概念的能力。但是,这个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培养的。周老师练习了几十年,我们在他的指导下,训练个三五年,也是值得的。何况,周老师本人也是在教中学,学中教的。就昨晚周老师的分享而言,如果是课后点评的话,我觉得,周老师也没有依照他的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到技术,到产品这个步骤来,给我的感觉,和通常的教师授课没有大的区别,反正,我如果不是有意地提升注意力,是没有被强烈地吸引的。
各位老师,最后我想总结下我反思的核心,就是我们聚在一起,是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这就需要我们由旧经验,旧生活转变为新经验,新生活。新生活转变的标志是,我们通过长期的训练,能够熟练地由经验到概念了。因此,如今的核心问题是:你能够迅速地由经验到概念吗?如果你不能,你要怎么做?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按照周老师的要求去训练自己。比如,昨晚的例会,周老师就定了一星期的任务,我们要按时提交上来;一个是,对自己的困难,困惑,要求提出来。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实际的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如果你不说出来,就没有人会知道;一个是,我会把我的研究结论表述出来,不仅让我们有感性的训练,也有理性的思考。
各位老师,如今我们是处于开始的阶段,我们还不能用理性指导我们的生活,因此,就呈现出如今的各忙各的,这种现象。训练似乎也成了一项额外的负担,我们做这个有用吗?有什么用呢?也有疑问,信心不够。我把我的反思说出来,目的是抛砖引玉,我们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困惑都说出来,我们研究出一个解决的方法出来。在旧生活没有转变为新生活之前,各忙各的,这个现象恐怕很难消除,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无法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同一起来。我愿意不断地提醒各位老师,不要忘了这周的任务。希望各位老师不要嫌我啰嗦为好。
周老师:@孟清军 谢谢孟老师的反思。我在从1到N的努力中,大家是0到1的努力。 这种努力成效我原计划是一年时间实现,但到底要多久,很难说。
我的回复:一年肯定不行,我的反思发现,这里面是一个非常博大的系统。正如你说的,要多久,很难说。但是,我们坚持走下去,收获和改变一定是惊天动地的。
周老师:提升10年的思维水平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