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各位道友,各位老师,新启蒙他的整体路径是由经验到概念,从而实现康德理性启蒙的目的,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在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始结合杜威的一本书,即《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的解读,做这个工作了。我把相关的文字分享到这个群里,接受各位道友和老师的指教。我把杜威的著作传到群里,有兴趣的,可以下载下来,看下。
经验是什么?我在网上下载了一本书,就是杜威的《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在这本书里,第一章的标题就是逃避危险。杜威说,人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中,就不得不寻求安全。人寻求安全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与决定着他命运的各种力量进行和解,这种方式有祈祷,献祭,礼仪和巫祀;另一种就是发明许多艺术来利用自然的力量,对构成危险的力量构成一个堡垒,通过行动改变世界。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威是同时误解了他所谓的两种规避危险的方法的。第一种方法,杜威不知道祈祷,献祭,礼仪和巫祀的目的是什么?所谓的与命运的各种力量和解是什么?这种和解就是生命是自我异化的,就是任何生命都是依赖身体与环境的交换而显现出来的自心境界。我称之为自身境界,我看佛经,是称自心境界。蝙蝠会依赖他的身体结构显现出蝙蝠的自身境界,同样,我们每个人也是依赖我们各自的身体与环境进行能量转换,才有了我们各自的一生。杜威说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宗教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克服生命的自我异化,重新与世界同一,即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原始的人类是通过杜威说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样的方法能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暂且不论,而通过反思,发现这个目的的确是我们认知的终极目的,即宇宙范围内的整体的知行合一。 杜威是看到,他那个时代的人,通过这种方法没有效果,所以,才反对这个方法的。但是,作为哲学家,他是有整体思维的,因此,他也是主张宗教的这个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宗教倡导的善。 因此,杜威的这本书,总体上还是解决认知问题的,即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行为实现宗教的善。
杜威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科学实验,所以,他要用科学理性来完成宗教的目的,即止于至善,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阅读这本书,批判地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科学理性不能完成至善的目的,进一步地,我们要知道,至于至善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啊。但是,这些概念和原理是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碎片化的知识吗?显然不是,而是我们每个人用知识认识自己,即我们用知识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实现了用知识去规避危险的力量,让危险的力量成为我们驯服的技术,工具。比如,水是危险的,一场洪水,让多少人失去了生命。但是,如今我们南水北调,让水乖乖地听从人类的指挥,为人类的愿望服务。
所以,我们学习前人对经验与概念的研究,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认识的。但是,我们要有批判的能力,如果只是不加批判地吸收,面对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我们的研究团队,也就很难拿出最前瞻的学术成果了。
这里,我们看到,杜威说,古人怀疑过艺术是上帝的恩赐还是对上帝特权的侵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怀疑?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和世界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创造是上帝的特权,如今人类通过艺术也能够创造了,这不是挑战上帝吗?可见,这种怀疑的基础是把我分裂了。肉体的我是小我,上帝就是大我,生命进化就是由小我走向大我。因此我们看到,生命由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神经刺激反应,形象思维,人的语言逻辑,而人也是要由经验到概念的,要实现天人合一的。这就是一条由小我走向大我的康庄大道啊。 我们这样建立起来我的真实关系,我们才不会为各自幻想所蒙蔽,恐惧,而是有了明确而自信的远方,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由经验到概念,由小我走向大我。
杜威说,人类可以借助于艺术来控制自然的力量与法则,以建立一个秩序,正义和美丽的王国。我们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到技术,到产品,不就是这个目的,这种可能性吗?这种可能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运用知识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有研究,有能动的自我决定自己人生的能力。
这种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是自我觉醒,之后是自觉觉他,就是朱会长说的,星星之火。这是我通过反思,看到的一条路径。
后面,杜威的论述告诉我们,由于对两方面的不理解,在现实中,人们轻视实践,而注重精神的道德修养,但是,这种修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改变一个人的素质,可是,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去做,但去知了。 我国也有这样的情况,孔子就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也同样导致了人们轻视劳动,而重视读书的社会风气。
杜威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们把知和行区分开了?我们看到,杜威首先讲了,人都想规避危险,而在具体的发展中,知和行分家了。为什么分家了呢?不是上来就批判的一无是处,而是看到,最初的分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因为,不具体分析,就搞不清楚事物的局部细节。但是,分开来研究会导致似是而非的错误,只有在搞清楚细节的情况下进行综合研究,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正确的把握事物。
由此,我们看到,魏老师说的,哲学就是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活动,是很正确的。我们可以说,科学整体上是呈现出分析的趋势的,而哲学始终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如今科学边缘化,分析与综合就不能分成科学和哲学两个部分,而是要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真理体系了。
今天就说这么多吧。如果各位老师愿意听我唠叨,我可以把杜威的这本书用我的观点解读下。 当然,各位老师最好也给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论对错,我们只真诚地讨论,这样就可以避免一言堂。互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彼此都会收益的。
2019年1月31日:
各位老师,我已经把杜威的著作上传到群里了,这等于我们有了共同的教材。我们要学习哲学思维,就是要象哲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而象哲学家一样的思考问题,方法就是读他们的著作,思考他们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经验,什么是概念,我们共同学习这本书,看看杜威,这位陶行知的老师是怎么反思这些问题的,我们是不是同意他的说法,如果不同意,我们会怎么看?这样的阅读,交流过程,就会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形成哲学思维的习惯。任何的能力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熟悉,这就需要时常接触和训练,直到成为自己本能的习惯,我们就获得了这个能力了。不训练自己,就能够拥有哲学思维能力的,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昨天,我们看到,杜威思考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人面临的危险性。为什么他要从这里出发呢?我们知道,哲学反思就是不停地追问为什么。直到心中再无疑惑为止,而我们内心的疑惑是广大无边的,这样,哲学追问了两千多年,至今依旧在不停地追问。无数的哲学家都在追问这个问题,即真理是什么?在这里,杜威是具体为确定性的寻求了,而确定性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
对于真理的追问,最初的问题是,神是如何创造世界的?泰勒斯就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人能认知的,因为,如果一个人知道了神是如何创造世界的,他不就是神了吗?人就是人,人不能成为神,因此,我们人只能爱智慧,却无法认识智慧。这样,泰勒斯就让古希腊人的思考发生了转向,即不再思考神是如何创造世界的,而是思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转向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完成了由形象到经验的过度。因为,最初古希腊人是这样思考的:神是世界的创造者,神是什么呢?他们观察经验,发现四季轮回,就发现,神创造的这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那么,神就是那个不运动,不变化的本体,本原。 泰勒斯认为,神是人无法认识的,我们只能认识神创造的世界,不能认识神。这样,泰勒斯追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即世界运动,变化的开端是什么?泰勒斯认为是水,后来是确定为原子。水是什么呢?就是经验事物了,这样,泰勒斯就已经把认知的开端确定为人的经验了。 我们看看泰勒斯追问真理的这种开端的形式,当然,每个哲学家的开端都是不同的,就不必一一例举了。这里只形成一个比较,即比较下泰勒斯的开端和杜威的开端,我们会发现,差别很大。这种差别是不是意味着,真理有很多种呢?因为,不同的追问,导致的知识结构就是不一样的。泰勒斯的哲学和杜威的哲学就是不一样的,难道有不同的真理吗?显然不是,在真理面前,一切的哲学家,即便有数不清的开端,数不清的哲学体系,却都表现为真理的一种可能性,还不是绝对真理。 这就要求我们的认知,不能以任意的开端为准,而是以绝对真理为标准,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盲从任何一位哲学家的思考,而是象哲学家一样思考哲学问题,建立起来真的真理。那有这样的所谓的真的真理吗?我说是有的,这个就是我学。所有人都不认同,也没有关系。这里重要的不是我学是不是绝对真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互相辩难,我们共同去寻找绝对真理,在这样的确定性的寻求中,我们锻炼我们的思维,养成哲学思维的习惯,让自己实现由经验到概念的升华。
我们比较下泰勒斯的开端和杜威的开端,我们会看到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显示出来什么问题了呢?我们看到,在人类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是经历了一个行知行的转换,颠倒的轮回过程的。最初,人类语言思维能力缺乏,人类只能去通过行,即实践来获得认知。这个过程就是人有了语言,有了凭借语言而有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是宇宙中孤零零的一个人,这就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形象化的认知,就是这个世界和人自己都是神创造出来的。我是谁?这个问题就开始了。而这个追问就已经实现了由经验到概念,即人们开始用概念去把握事物了。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倒转,即认知结果的获得,不再是通过肢体直接的刺激反应了,而是要依靠大脑的形象思维了。这就导致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样的总的趋势了。 但是,这种脱离劳动的认知,必须要有闲暇的时间。因此,哲学反思是古希腊奴隶社会的希腊人,即社会的奴隶主热衷的事情,因为,他们有闲暇的时间。我们看到,泰勒斯的反思就是这种闲暇时间的产品,其结果正是重视知而轻视行。知成了核心,行成了附庸。社会认知是知行知占据主导地位了。 随着人类以知为核心的认知发展,由经验到概念,即人类由此形成的知识是越来越丰富了。一方面,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结构,即劳心者治理劳力者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知识的无效性越来越明显了,纸上谈兵,知识的无效越来越让书呆子式的知识分子,成了社会的笑柄。于是,知识的有效性,这样的问题就随着人类的发展被提出来了,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真理规定,是人们早就已经认识到了,就是知行合一。但是,知行合一如何可能?一些思想家,比如陶行知就重新看到了知识的来源,即经验,提出行知行,这样的实践方式。但是,我们完整地梳理下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我们用概念去把握,我们就看到,人类已经由行转化为知了,如今是要由知转换到行了。因此,这就意味着,科学的行知行是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的。时代的要求是知行知,即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用知识来把握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再受刺激反应的控制了,我们需要用概念知识超越刺激反应,即经验式的认知和生活,获得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用理性独立地做决定,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样的新生活了。因此,在这样的概念的反思中,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所谓的新生活,他的真理规定,或者说,知识规定,概念规定是什么呢?就是由经验到概念,就是过理性的生活,过哲学的生活。 我们这样就能够理解,杜威的这个开端,即他的人生危险性问题的开端,反映的正是知识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这样的时代的新的认知要求。我们看到,杜威认为,人们之所以重视知而轻视行,是因为劳动繁重,痛苦,是被迫才能进行的,因此,都是奴隶来承担的,而奴隶这个阶层是人们鄙视的,也就连带着行,劳动一起鄙视了。那么,我们看到,杜威的这个解释显然是错的。为什么他的解释错了呢?很明显,他由经验到概念的上升出了问题。为什么出了问题了呢?我们稍后再说。 我先说这些吧,看看各位老师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各位道友,各位老师,新启蒙他的整体路径是由经验到概念,从而实现康德理性启蒙的目的,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在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始结合杜威的一本书,即《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的解读,做这个工作了。我把相关的文字分享到这个群里,接受各位道友和老师的指教。我把杜威的著作传到群里,有兴趣的,可以下载下来,看下。
经验是什么?我在网上下载了一本书,就是杜威的《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在这本书里,第一章的标题就是逃避危险。杜威说,人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中,就不得不寻求安全。人寻求安全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与决定着他命运的各种力量进行和解,这种方式有祈祷,献祭,礼仪和巫祀;另一种就是发明许多艺术来利用自然的力量,对构成危险的力量构成一个堡垒,通过行动改变世界。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威是同时误解了他所谓的两种规避危险的方法的。第一种方法,杜威不知道祈祷,献祭,礼仪和巫祀的目的是什么?所谓的与命运的各种力量和解是什么?这种和解就是生命是自我异化的,就是任何生命都是依赖身体与环境的交换而显现出来的自心境界。我称之为自身境界,我看佛经,是称自心境界。蝙蝠会依赖他的身体结构显现出蝙蝠的自身境界,同样,我们每个人也是依赖我们各自的身体与环境进行能量转换,才有了我们各自的一生。杜威说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宗教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克服生命的自我异化,重新与世界同一,即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原始的人类是通过杜威说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样的方法能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暂且不论,而通过反思,发现这个目的的确是我们认知的终极目的,即宇宙范围内的整体的知行合一。 杜威是看到,他那个时代的人,通过这种方法没有效果,所以,才反对这个方法的。但是,作为哲学家,他是有整体思维的,因此,他也是主张宗教的这个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宗教倡导的善。 因此,杜威的这本书,总体上还是解决认知问题的,即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行为实现宗教的善。
杜威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科学实验,所以,他要用科学理性来完成宗教的目的,即止于至善,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阅读这本书,批判地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科学理性不能完成至善的目的,进一步地,我们要知道,至于至善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啊。但是,这些概念和原理是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碎片化的知识吗?显然不是,而是我们每个人用知识认识自己,即我们用知识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实现了用知识去规避危险的力量,让危险的力量成为我们驯服的技术,工具。比如,水是危险的,一场洪水,让多少人失去了生命。但是,如今我们南水北调,让水乖乖地听从人类的指挥,为人类的愿望服务。
所以,我们学习前人对经验与概念的研究,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认识的。但是,我们要有批判的能力,如果只是不加批判地吸收,面对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我们的研究团队,也就很难拿出最前瞻的学术成果了。
这里,我们看到,杜威说,古人怀疑过艺术是上帝的恩赐还是对上帝特权的侵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怀疑?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和世界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创造是上帝的特权,如今人类通过艺术也能够创造了,这不是挑战上帝吗?可见,这种怀疑的基础是把我分裂了。肉体的我是小我,上帝就是大我,生命进化就是由小我走向大我。因此我们看到,生命由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神经刺激反应,形象思维,人的语言逻辑,而人也是要由经验到概念的,要实现天人合一的。这就是一条由小我走向大我的康庄大道啊。 我们这样建立起来我的真实关系,我们才不会为各自幻想所蒙蔽,恐惧,而是有了明确而自信的远方,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由经验到概念,由小我走向大我。
杜威说,人类可以借助于艺术来控制自然的力量与法则,以建立一个秩序,正义和美丽的王国。我们由经验到概念,到原理,到技术,到产品,不就是这个目的,这种可能性吗?这种可能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运用知识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有研究,有能动的自我决定自己人生的能力。
这种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是自我觉醒,之后是自觉觉他,就是朱会长说的,星星之火。这是我通过反思,看到的一条路径。
后面,杜威的论述告诉我们,由于对两方面的不理解,在现实中,人们轻视实践,而注重精神的道德修养,但是,这种修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改变一个人的素质,可是,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去做,但去知了。 我国也有这样的情况,孔子就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也同样导致了人们轻视劳动,而重视读书的社会风气。
杜威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们把知和行区分开了?我们看到,杜威首先讲了,人都想规避危险,而在具体的发展中,知和行分家了。为什么分家了呢?不是上来就批判的一无是处,而是看到,最初的分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因为,不具体分析,就搞不清楚事物的局部细节。但是,分开来研究会导致似是而非的错误,只有在搞清楚细节的情况下进行综合研究,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正确的把握事物。
由此,我们看到,魏老师说的,哲学就是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活动,是很正确的。我们可以说,科学整体上是呈现出分析的趋势的,而哲学始终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如今科学边缘化,分析与综合就不能分成科学和哲学两个部分,而是要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真理体系了。
今天就说这么多吧。如果各位老师愿意听我唠叨,我可以把杜威的这本书用我的观点解读下。 当然,各位老师最好也给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论对错,我们只真诚地讨论,这样就可以避免一言堂。互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彼此都会收益的。
2019年1月31日:
各位老师,我已经把杜威的著作上传到群里了,这等于我们有了共同的教材。我们要学习哲学思维,就是要象哲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而象哲学家一样的思考问题,方法就是读他们的著作,思考他们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经验,什么是概念,我们共同学习这本书,看看杜威,这位陶行知的老师是怎么反思这些问题的,我们是不是同意他的说法,如果不同意,我们会怎么看?这样的阅读,交流过程,就会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形成哲学思维的习惯。任何的能力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熟悉,这就需要时常接触和训练,直到成为自己本能的习惯,我们就获得了这个能力了。不训练自己,就能够拥有哲学思维能力的,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昨天,我们看到,杜威思考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人面临的危险性。为什么他要从这里出发呢?我们知道,哲学反思就是不停地追问为什么。直到心中再无疑惑为止,而我们内心的疑惑是广大无边的,这样,哲学追问了两千多年,至今依旧在不停地追问。无数的哲学家都在追问这个问题,即真理是什么?在这里,杜威是具体为确定性的寻求了,而确定性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
对于真理的追问,最初的问题是,神是如何创造世界的?泰勒斯就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人能认知的,因为,如果一个人知道了神是如何创造世界的,他不就是神了吗?人就是人,人不能成为神,因此,我们人只能爱智慧,却无法认识智慧。这样,泰勒斯就让古希腊人的思考发生了转向,即不再思考神是如何创造世界的,而是思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转向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完成了由形象到经验的过度。因为,最初古希腊人是这样思考的:神是世界的创造者,神是什么呢?他们观察经验,发现四季轮回,就发现,神创造的这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那么,神就是那个不运动,不变化的本体,本原。 泰勒斯认为,神是人无法认识的,我们只能认识神创造的世界,不能认识神。这样,泰勒斯追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即世界运动,变化的开端是什么?泰勒斯认为是水,后来是确定为原子。水是什么呢?就是经验事物了,这样,泰勒斯就已经把认知的开端确定为人的经验了。 我们看看泰勒斯追问真理的这种开端的形式,当然,每个哲学家的开端都是不同的,就不必一一例举了。这里只形成一个比较,即比较下泰勒斯的开端和杜威的开端,我们会发现,差别很大。这种差别是不是意味着,真理有很多种呢?因为,不同的追问,导致的知识结构就是不一样的。泰勒斯的哲学和杜威的哲学就是不一样的,难道有不同的真理吗?显然不是,在真理面前,一切的哲学家,即便有数不清的开端,数不清的哲学体系,却都表现为真理的一种可能性,还不是绝对真理。 这就要求我们的认知,不能以任意的开端为准,而是以绝对真理为标准,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盲从任何一位哲学家的思考,而是象哲学家一样思考哲学问题,建立起来真的真理。那有这样的所谓的真的真理吗?我说是有的,这个就是我学。所有人都不认同,也没有关系。这里重要的不是我学是不是绝对真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互相辩难,我们共同去寻找绝对真理,在这样的确定性的寻求中,我们锻炼我们的思维,养成哲学思维的习惯,让自己实现由经验到概念的升华。
我们比较下泰勒斯的开端和杜威的开端,我们会看到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显示出来什么问题了呢?我们看到,在人类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是经历了一个行知行的转换,颠倒的轮回过程的。最初,人类语言思维能力缺乏,人类只能去通过行,即实践来获得认知。这个过程就是人有了语言,有了凭借语言而有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是宇宙中孤零零的一个人,这就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形象化的认知,就是这个世界和人自己都是神创造出来的。我是谁?这个问题就开始了。而这个追问就已经实现了由经验到概念,即人们开始用概念去把握事物了。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倒转,即认知结果的获得,不再是通过肢体直接的刺激反应了,而是要依靠大脑的形象思维了。这就导致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样的总的趋势了。 但是,这种脱离劳动的认知,必须要有闲暇的时间。因此,哲学反思是古希腊奴隶社会的希腊人,即社会的奴隶主热衷的事情,因为,他们有闲暇的时间。我们看到,泰勒斯的反思就是这种闲暇时间的产品,其结果正是重视知而轻视行。知成了核心,行成了附庸。社会认知是知行知占据主导地位了。 随着人类以知为核心的认知发展,由经验到概念,即人类由此形成的知识是越来越丰富了。一方面,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结构,即劳心者治理劳力者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知识的无效性越来越明显了,纸上谈兵,知识的无效越来越让书呆子式的知识分子,成了社会的笑柄。于是,知识的有效性,这样的问题就随着人类的发展被提出来了,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真理规定,是人们早就已经认识到了,就是知行合一。但是,知行合一如何可能?一些思想家,比如陶行知就重新看到了知识的来源,即经验,提出行知行,这样的实践方式。但是,我们完整地梳理下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我们用概念去把握,我们就看到,人类已经由行转化为知了,如今是要由知转换到行了。因此,这就意味着,科学的行知行是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的。时代的要求是知行知,即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用知识来把握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再受刺激反应的控制了,我们需要用概念知识超越刺激反应,即经验式的认知和生活,获得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用理性独立地做决定,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样的新生活了。因此,在这样的概念的反思中,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所谓的新生活,他的真理规定,或者说,知识规定,概念规定是什么呢?就是由经验到概念,就是过理性的生活,过哲学的生活。 我们这样就能够理解,杜威的这个开端,即他的人生危险性问题的开端,反映的正是知识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这样的时代的新的认知要求。我们看到,杜威认为,人们之所以重视知而轻视行,是因为劳动繁重,痛苦,是被迫才能进行的,因此,都是奴隶来承担的,而奴隶这个阶层是人们鄙视的,也就连带着行,劳动一起鄙视了。那么,我们看到,杜威的这个解释显然是错的。为什么他的解释错了呢?很明显,他由经验到概念的上升出了问题。为什么出了问题了呢?我们稍后再说。 我先说这些吧,看看各位老师有什么想说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