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名单
想获得更多考研经验分享或者答疑解惑,尤其是报考清华大学的学弟学妹可以加入清华大学考研学习交流群(秋秋群)

虽然现在已经研二了,每当想起考研的准备过程,其中的艰辛历历在目,经历过那种痛,所以能很真切的感受到今年考研学生心里的五味陈杂,初试虽然已经结束,但考研只进行到了一半,希望大家能高度重视复试,我们那一年很多初试成绩非常高的学生就倒在了复试,并且每一年都是这样,至于具体原因,大致就是专业课准备不充分,没有提前了解好学校的复试形势,比如复试形式,导师喜好,学校专业特色,导师科研项目等。
刚好这个时间段我们不忙,所以算是忙里偷闲,写了一下当时我考清华大学的经历,算是一种经验的分享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是18届考上的,这一年数学特别难,不过让我引以为傲的是数学考了134分

不同专业考试科目不同,我考的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现代通信专业,复试由笔试、英语面试和综合面试组成。
首先是笔试,笔试考查的是专业知识,与考研所选的专业方向有关。我在搜寻复习资料的时候,先去了解了一下清华本科学习现代通信原理所使用的参考书目。让我惊喜的是,我不仅百度到了清华使用的“官方”参考书是曹志刚的《现代通信原理》,还有清华往年布置过的课后习题和配套解答。虽然年份都比较旧,但根据我以往在大学里的经验,课后习题基本上每年都是相似的,所以就把资料都下载了下来。另外,我还下载了一份《现代通信原理》的完整课后习题解答,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现代通信原理》,我觉得应该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资料,所以又去百度了一下通信学习的权威教辅。见很多人推荐了樊昌信的《通信原理》,我便去网上下单了这两本书,也下载了樊昌信的《通信原理》的课后习题解答。除此之外,我觉得两本差不多也够了,虽然网上也推荐了很多国外经典教材,但是全英文学习难度系数有点高,而且从初试结束到复试开始也就只有两三个月时间,用的教科书太多反而最后样样都学不精。
关于练习,我觉得既然是笔试,就应该拿出对待初试的态度来对待复试,只有多练习多总结,才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在考场随机应变。我先把两本书过了1~2遍,第一遍主要是帮助回顾知识,虽然大学都上过,但因为隔得比较长久了,很多都有些遗忘。知识点理顺以后,我会自己列一个全课提纲,把我认为的一些重点都罗列下来,掌握整本书的知识逻辑。因为很多书在编排的时候都不是杂乱无章的,书本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逻辑紧密。总结可以帮助理解,同时记忆深刻。然后我开始做课后习题。第一遍做的时候总有很多错题,因为题目不多,而且都是清华老师精挑的课后习题,所以我对于做错的题目,都会摘抄下来,写清楚为什么错,以及涉及哪些知识点。摘抄完毕以后我都会定期安排时间复习,每一次复习印象都会比从前更加深刻。
我觉得做一遍练习是不够的。在我开始二刷练习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第一遍做练习时“及时整理&复习”带给我的好处,因为很多第一遍不会做或者做错的题目,我第二遍练习的时候都做对了,但仍然会有少数题目还是做不对,这个时候我就会在第一次摘抄的基础上,将这些题目着重标出,反复复习,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错。其实第一遍练习+摘抄+复习之后,很多因为知识点不牢靠的题目在第二遍练习中都能会做,倒是有些粗心犯下的毛病,比如公式漏记一个系数,或者定理的场景条件忘记等,很容易在第二遍练习中再犯。如果能够把第二遍练习当做查漏补缺,将“之前犯过并且这次又犯了的”错误重点标记,提醒自己,在之后做题时,错误率就会明显降低。
笔试总有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我会把所有的公式都整理下来,然后每天看一遍。一开始花的时间比较久,再往后熟了时间就大大减少,甚至到最后可以完整地背下所有公式。
关于真题,一般来说复试的真题不太好拿到,特别是答案。我当时分别求助了百度、某宝、知乎等,零零散散地搜寻到了一些。然后我又通过层层关系找到一位当时在清华读研的学姐(可以说是同学的同学的……的同学)。学姐人很好,因为她的舍友都是考研的,所以就帮我建了个群,让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群里问,也给了我一些考研资料,包括往届的部分真题、复习参考书、复习经验总结等。我是在刷完第一遍练习以后才开始做真题的,做的时候发现前几年的真题大多中规中矩,和书本的课后习题很像。但越往后几年题目就开始多变了,有些在第一遍做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看了答案以后才知道“啊,原来考的是这个知识点。”我认为对于真题,要尤其关注做错的题目(如果没有答案的话要关注那些不会做的),弄清楚到底是粗心,还是没有掌握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真题在书本和课后练习之后进行,就是对自己目前所学的一种检验。有的人认为把知识点都看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看懂只是第一步,能灵活运用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清华的考题题量很大,这就更要求我们对题目的熟练掌握,不然最后在考场上因为思考时间太长而导致题目没能做完,心态更崩,影响后面两个面试的发挥。
英语面试是对英文能力的考查,因为科研需要写作英文论文。面试一般安排在笔试之后,流程是用5分钟的时间读完一篇A4纸长度的文章,然后5分钟面试。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老师就文章提问一些问题,包括翻译、总结段落/文章大意、细节考查等等。我最初是从学姐那里知道有英语面试的,当时很慌张,因为听说文章和专业有关,比如高铁中的通信保持、卫星通信等等,担心有很多自己不理解的生词。但是学姐安慰我,生词虽然有,但大多可以看懂,文章难度与六级、考研类似。于是我就去买了六级和英语专业四级的阅读书,每天练习。六级相对于英语专业四级要简单一些,我就当练练手,保持阅读感觉。当六级阅读做完以后,我就开始做专业英语四级,这也是希望自己在保持阅读手感的的同时,能够在英文方面有所提升。另外,每次阅读结束我都会用简短的英文来总结文章大意,这一项是对英语口语的练习。说实话我的英语口语并不好,所以只能临时抱佛脚,不过高强度的临时练习还是有效果的,一个月以后就能明显感觉自己的English speaking顺溜了很多。
关于自我介绍,我是提前一个月准备的。先写一篇稿子,然后反复修改。因为考得是清华,所以我要求自己必须写得既有严谨的结构,又有良好的文采。介绍内容包括自己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以及为什么考研(最好是因为热爱科研),对未来的打算等等。这里重点突出热爱考研是因为高校老师一般都比较喜欢热爱科研的学生,这样招进来才能发表好的文章,做出好的科研成果。写完以后反复背诵,每天吃饭、洗澡、散步,张口就来。
英语面试时,时间真的很紧。一开始学姐告诉我5分钟,我当时还在想,5分钟能问出些什么,没想到进去面试的时候,桌子上确实有个定时器,5分钟计时,时间到了一响,老师就不会再问了,所以其实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无需太紧张,5分钟包括自我介绍,剩下时间老师也就问一两个问题,所以也问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要保证自我介绍流利,回答问题时不要什么都答不出来就行。我当时面的是“智能电网”,老师让我翻译了一句话,然后让我说了说什么是智能电网(文中有定义),然后时间就到了。
综合面试是最重要的了,可以说你的命运都握在那些打分的综面老师手中。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曾经有过的成绩向老师展现出来,自信、谦虚,并且有着对科研的无限热爱和吃苦耐劳精神。前期准备时,我按照学姐指点的把自己过去所有的科研经历、竞赛经历、个人奖项、社会实践经历(按重要程度排名)都翻了出来,然后写入了简历。然后又把重要的专业课简单温习了一下,因为听说老师可能还会根据成绩单来问课程方面的问题。当然,这里只涉及相关的专业课,那些不相干的思修马原啥的,老师肯定不会问。
综合面试的流程是先5分钟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提问。自我介绍的时候,助理会把你实现准备的个人履历发下去给老师翻阅。介绍完毕后老师会问一些问题。
个人简历在书写时网上都有模板,也可以去淘宝买,但尽量选一个简洁些的,那些面试老师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可能没有办法接受太花里胡哨的简历。简历上突出特长,比如英语成绩(四六级、雅思托福等),掌握的软件(比如C++、Java、python等),硬件(比如FPGA等)。项目经历及竞赛经历是最重要的(与专业相关的竞赛尤其),本科做过的所有与专业有关的项目都可以写上去,简单地介绍该项目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如果发表了论文或专利更好。但一旦写了论文专利,老师一定会让你展开去讲,直到他们听懂为止,以此来判断你的科研能力。所以你必须对你所做过的东西全面了解,保证老师不管问什么问题你都能回答上来,不然老师就会怀疑这个成果是不是你做的,有没有水分。说到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下要保证所写内容真实!!!你不会不要紧,但你不能骗。学术造假是禁区,清华的老师基本上都有火眼金睛,你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虚报成绩,被老师发现以后基本上就和清华无缘了。另外,个人所获奖项也很重要。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工作不是最重要的,但有的话那就是锦上添花。
面试的时候老师是允许你思考的,但是时间不要太长,实在想不出来就说想不出来,不要不懂装懂。对于自己的懂的东西,讲的时候一定要自信。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抱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然后全程注意表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我当时面试的时候,老师看我已经发表过一篇论文,所以首先就着我的论文问了一些相关问题。然后有老师问我既然在学校成绩优秀,为什么不在本校保研。我说那是因为喜欢科研,希望未来能有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最后有个老师,看我参加过多次电子设计竞赛,所以就问了我一个电路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过去本科的时候电路课学过,但遗憾的是我复习有所遗漏,所以没能答上来。思考了一会以后,我就和老师说,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会,老师也没说什么。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洋洋洒洒写了这些,希望今年参加完考试的学弟学妹能早点开始准备复试,祝福大家旗开得胜,都能顺利的通过复试,最后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想获得更多考研经验分享或者答疑解惑,尤其是报考清华大学的学弟学妹可以加入清华大学考研学习交流群(秋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