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今天来系统回答一下。
一、综艺节目和诗词写作的性质和目的对比
综艺节目追求的是收视率,是泛大众化,所以欣赏门槛越低越好,大部分综艺节目都不烧脑,甚至去扮演和逢迎幼稚。观众不需要太多知识储备,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看,类似肥皂剧。去年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一部需要观众聚精会神,颇为烧脑的用心之作。在良好口碑的同时,也鉴别和劝退了一部分观众。可想而知如果制作这样一部从未尝试过的冷门综艺节目,是需要相当勇气和压力的。
诗词写作追求的是卓尔不群的艺术理想,是精英化。诗词写作有门槛,诗词鉴赏的门槛甚至更高。诗词人群的水平是呈明显的倒金字塔分布的。所以诗词大会选择背诵而不是现场创作的方式,首先是为了照顾大多数观众。大部分现代人是懒于动脑更懒于动手的,尤其在个人休息时间。如果为了欣赏一个诗词写作综艺节目,还需要他们动脑理解,动手查阅资料,结果必然是用脚投票,收视率惨淡。
二、综艺节目和诗词写作的意义对比
综艺节目是一场秀,这场秀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而诗词写作的意义在于结果而不是过程。就像你吃到一个好吃的鸡蛋,心情愉悦。但要你去观摩母鸡下蛋的过程,就不见得那么愉悦了。综艺节目需要在过程中展现戏剧性,各种矛盾冲突、翻转、高潮、余韵。而诗词的这些艺术感染力不在写作过程,而在呈现出的作品本身。钢琴王子克莱德曼、郎朗乃至欧阳娜娜这些知名音乐家之所以名声大噪,高颜值是不可忽视的加分项。试想如果罗隐宋之问这类写手展现在观众面前,不见得愉悦,而且也会影响结果。
诗词的魅力在于以文字的形式,直接把作者追求的艺术效果直接传递在读者脑海中,而不是依赖视觉系统或听觉系统。你看见那些汉字或者字节本身并没有什么艺术性,诗词写手更没有艺术性,艺术的是字面背后的逻辑性和故事性。
三.诗词的标准化差异
中国现代教材中,关于诗词的知识其实比中国近现代史还贫乏。对于教育部门而言,简单化、脸谱化、标准化是符合应试教育的,就像一道题有一个标准答案。而许多艺术恰恰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尤其诗词。而各种用韵习惯的差异、诗词流派的见解主张等等,更加剧了这种标准化的难度。我见过很多诗词比赛,最后结果是不能服众甚至沦为笑谈的。如果拿中国足球做个对比,我们最缺的是土壤,是好的教练员,而不是好种子。
四、诗词与各种现代艺术的关系和差距
不久前的b站跨年晚会上,精彩纷呈。或者有人会感叹没有传统诗词的一席之地,但在我看来,诗词其实是溶在其中的。只要有中国文字的作品,其必然得到中国传统诗词的滋养,身上有中国传统诗词的影子。
诗词的这些艺术感染力不在写作过程,而在呈现出的作品本身。音乐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也是一种过程即结果的艺术,而诗词和书法绘画更相类,过程是过程,结果是结果。
艺术也是随着科技进步而进化的。进化的结果虽然往往更佳,但难免也有牺牲和放弃。古人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后人就可以直接画一幅画、演一出戏、唱一首歌、拍一部电影、制作一款游戏,更直观、更有渲染力,而牺牲的,则是读者动脑和领悟时候的快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诗词写作与中国现阶段综艺节目存在很大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诗词写作,更像一种失落的文明。如何像《国家宝藏》那样,让古老文明的继承者重新焕发生机,不止是一个综艺节目的事情。需要我辈做的,任重道远。
一、综艺节目和诗词写作的性质和目的对比
综艺节目追求的是收视率,是泛大众化,所以欣赏门槛越低越好,大部分综艺节目都不烧脑,甚至去扮演和逢迎幼稚。观众不需要太多知识储备,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看,类似肥皂剧。去年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一部需要观众聚精会神,颇为烧脑的用心之作。在良好口碑的同时,也鉴别和劝退了一部分观众。可想而知如果制作这样一部从未尝试过的冷门综艺节目,是需要相当勇气和压力的。
诗词写作追求的是卓尔不群的艺术理想,是精英化。诗词写作有门槛,诗词鉴赏的门槛甚至更高。诗词人群的水平是呈明显的倒金字塔分布的。所以诗词大会选择背诵而不是现场创作的方式,首先是为了照顾大多数观众。大部分现代人是懒于动脑更懒于动手的,尤其在个人休息时间。如果为了欣赏一个诗词写作综艺节目,还需要他们动脑理解,动手查阅资料,结果必然是用脚投票,收视率惨淡。
二、综艺节目和诗词写作的意义对比
综艺节目是一场秀,这场秀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而诗词写作的意义在于结果而不是过程。就像你吃到一个好吃的鸡蛋,心情愉悦。但要你去观摩母鸡下蛋的过程,就不见得那么愉悦了。综艺节目需要在过程中展现戏剧性,各种矛盾冲突、翻转、高潮、余韵。而诗词的这些艺术感染力不在写作过程,而在呈现出的作品本身。钢琴王子克莱德曼、郎朗乃至欧阳娜娜这些知名音乐家之所以名声大噪,高颜值是不可忽视的加分项。试想如果罗隐宋之问这类写手展现在观众面前,不见得愉悦,而且也会影响结果。
诗词的魅力在于以文字的形式,直接把作者追求的艺术效果直接传递在读者脑海中,而不是依赖视觉系统或听觉系统。你看见那些汉字或者字节本身并没有什么艺术性,诗词写手更没有艺术性,艺术的是字面背后的逻辑性和故事性。
三.诗词的标准化差异
中国现代教材中,关于诗词的知识其实比中国近现代史还贫乏。对于教育部门而言,简单化、脸谱化、标准化是符合应试教育的,就像一道题有一个标准答案。而许多艺术恰恰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尤其诗词。而各种用韵习惯的差异、诗词流派的见解主张等等,更加剧了这种标准化的难度。我见过很多诗词比赛,最后结果是不能服众甚至沦为笑谈的。如果拿中国足球做个对比,我们最缺的是土壤,是好的教练员,而不是好种子。
四、诗词与各种现代艺术的关系和差距
不久前的b站跨年晚会上,精彩纷呈。或者有人会感叹没有传统诗词的一席之地,但在我看来,诗词其实是溶在其中的。只要有中国文字的作品,其必然得到中国传统诗词的滋养,身上有中国传统诗词的影子。
诗词的这些艺术感染力不在写作过程,而在呈现出的作品本身。音乐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也是一种过程即结果的艺术,而诗词和书法绘画更相类,过程是过程,结果是结果。
艺术也是随着科技进步而进化的。进化的结果虽然往往更佳,但难免也有牺牲和放弃。古人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后人就可以直接画一幅画、演一出戏、唱一首歌、拍一部电影、制作一款游戏,更直观、更有渲染力,而牺牲的,则是读者动脑和领悟时候的快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诗词写作与中国现阶段综艺节目存在很大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诗词写作,更像一种失落的文明。如何像《国家宝藏》那样,让古老文明的继承者重新焕发生机,不止是一个综艺节目的事情。需要我辈做的,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