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五千年吧 关注:1,554贴子:45,401
  • 19回复贴,共1

土木堡之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数十万大军出征瓦剌,惨败于土木堡。后逃回北京的当事大臣李贤,在其相关日记写到,此战主战场20余万明军战死三分之一,伤者约一半,衣甲兵器辎重尽失,几近全军覆没。
再加上西宁侯宋瑛和武进伯朱冕所部大同军数万在阳和卫之战惨败阵亡;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都督王贵三人所统率四万兵被全歼;鹞儿岭之战成国公朱勇部五万军被全歼的损失;总计伤亡近30万,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大败。
大明帝国最精锐、配备先进火器的京师三大营毁于一旦,此后虽经重建,再不复从前战力。帝国国势亦就此中衰,铸九州之铁,不能为此一错。
传统史学观点,包括《明史》《明实录》,均认为此战大败的元凶,是朱祁镇宠幸的宦官王振王公公,犯下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才导致大军覆没。
可是随着现代人对明代历史的不断深入研究,有种观点风生火起,认为王振公公不过是个太监,不足以参与军事决策,最后还是战死的,很大程度上只是为战败背锅罢了。
特别是明朝大军先取道紫荆关回京,欲经蔚州;而后行走40里,却又改道东行,向宣府行进,如此诡异行军路线,观点认为决策者只能是朝令夕改的皇帝朱祁镇自己。
王公公为了替他遮掩,只好先说「皇上是为驾幸老奴府第」,后又改口说「皇上是怕踏坏老奴家乡的庄稼」;奋力将三军和朝野怨愤都背于己身,实在是尽力了。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明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迷。
而后的不肯入怀来城宿营也好,不肯采纳兵部尚书邝埜之议,车架先行驰入居庸关也罢,初战失利后着急与瓦剌议和,反中其计也好,哪一样真是王振区区一个太监能做主的?
在关于土木堡之战的相关记述中,朱祁镇这么一个成年人,整场战争中居然就像个王振的提线木偶,王公公怎么说,他便怎么去指挥群臣三军去做,全无半点异议。
那么,是相信作为帝国皇帝的朱祁镇根本就智商低下、神智不正常呢?还是相信这位神通广大的王公公,纯粹是在史书中给某人的决策失误背黑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1-18 14:27回复
    对于土木堡之变,网络上有人鼓吹“文官阴谋论”,甚至胡说“于谦策划土木堡之变”的网络历史发明家们,连一个最基本常识都不知道,那就是死在土木堡的文官首脑和大有前途的高级文官,比武将勋贵们只多不少。
    难道这些前程远大的高级文官,都是为了所谓"文官集团独霸朝堂"的千年大计,甘愿自我牺牲性命的么?
    这点首先是可以排除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1-18 14:28
    收起回复
      而随行文官武将阵没者,阵亡武官勋贵包括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整个大明王朝文武中枢,几近一扫而空,京城门户亦已洞开,经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鼎盛时期的帝国经此一败,竟到生死存亡关头。
      【正统十四年八月癸亥: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汹汹,群臣聚哭于朝,议战守,有欲南迁者。】——《明实录》
      这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英国公张辅了。永乐大帝朱棣麾下的第一名将,交趾的征服者,安南人的噩梦,大明帝国的军神,年纪已过七旬却在乱军中遇害,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后人对此多有不解,难道以他的军事才能,竟然预见不到面临的危险,只能眼看着大军蹈入死地么?难道以他的德高望重,竟然却面对王振一个宦官无能为力,只能赔上自己的性命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1-18 14:28
      回复
        那么我们来看土木堡之前发生的某事,此战随军的另一个太监喜宁公公,同样得朱祁镇信任。两年之前,他就想侵占张辅的田宅,张辅不从。喜宁的弟弟喜胜带着“自净奴”(因太监名额有限,那些自己阉割但又入宫无门的人,往往被权贵收为家奴),去拆毁张辅家佃户的宅院,打死了孕妇一尸两命。张辅愤然诉之法司,喜宁反咬张辅同样收容了“自净奴”。
        朱祁镇便一味拉偏驾,赦免喜宁,让喜胜花钱赎罪,仅将直接行凶的家奴戍边,又将张辅收容的“自净奴”也充军了。从此之后,四朝元老托孤重臣、勋贵之首位极人臣的太师国公,便被一个佞幸欺凌到只能忍气吞声以避祸的地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1-18 14:29
        回复
          英宗称王振为“王先生”,而喜宁仅仅是他信任的一个家奴。张辅连喜宁都已经惹不起了,又怎么有能力去制止王振的胡作非为呢?所以面对土木堡瓦剌军之围,也只能组织军队死守两日,以身殉国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1-18 14:30
          回复
            再来看看王振的太监集团在此战中的作用。
            十一日,也先率部急进至猫儿庄,明大同参将吴浩率军迎战,败死。明廷接到败报,特命大同总督军务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朱冕、左参将石亨各率兵万人出阳和口(今山西阳高西北)抵御。位于大同的明军因受太监郭敬制约,诸将难以发挥才智,经战全军覆没。前往增援的宋瑛、朱冕战死,石亨败逃大同,唯郭敬隐伏草中得免。明军兵败阳和口后,大同以北各卫所守将纷纷撤退,城堡接连失陷。瓦刺军乘势南下,最终导致土木之变。
            而这个郭敬正是王振的亲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1-18 14:30
            回复
              再看下面的鹞儿岭之战,按照《平阴王朱勇神道碑》的说法:至鸡鸣山,军未及阵,监军刘僧不度地形及兵之虚实,率其所部突入隘口。王惧僧失律,促兵进援。伏发,僧众陷没。王遂力战以薨。也就是王振安排的监军刘僧贪功冒进,突入鸡鸣山、鹞儿岭一带的危险地势,朱勇不得不仓促率军跟进,结果在也先老练的用兵下很快“全军覆没”。蒙古军应当趁乱是对朱勇等将领进行了迅速斩首,因此明军骑兵部队很快溃散,即便未死者也抛弃装备盔甲逃散不敢归队,失去战斗能力了。现在,亲征军失去了数万精锐和绝大部分的骑兵机动力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1-18 14:31
              回复
                说到这里,土木堡之变谁之责一目了然了 ,自然是王公公为首的太监集团负主要责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1-18 14:31
                回复
                  监军太监刘僧不见于史料,但也是王振亲信无疑,无谋浪战累死三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1-18 14:33
                  回复
                    一个有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朱棣、郑和、于谦、戚继光、李定国……这些盖世英雄建立和守护的王朝,
                    一个有王守仁、朱载堉、杨慎、沈练、李时珍、宋应星、海瑞、张居正、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夏完淳、王夫之、张煌言……这些光辉名字的时代,
                    只要是真正热爱华夏民族,喜欢华夏历史的人,都不可能不去爱。如果这样就是“明粉”,也请算楼主一个。
                    事实上,于谦死,大明王朝少一社稷臣,帝国国势就此中衰,对士风臣心摧残不可估量。文官士大夫逐渐结党谋私、不顾国政的堕落之途,亦由此而发端。
                    ——于谦功盖社稷,竟遭死难,徐有贞虽被流放,亦被放回乡里,竟得善终。忠臣义士尽皆齿冷!后世文官,自然是于谦少,而徐有贞多了。
                    只不过于谦不但于国家功绩卓著,个人操守几乎无懈可击,殉难后几百年来都毫无争议,更记录在中学历史书必学内容中,英雄事迹为大众所熟知,绝不是会被轻易打倒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1-18 14:33
                    回复
                      11楼浙江杭州三台山,大明于阁老墓收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1-18 14:34
                      回复
                        岳忠武王祠
                        [明]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1-18 23:01
                        回复
                          讨厌朱祁镇不要问我为什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1-19 14: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