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8,125贴子:73,682,222
  • 3回复贴,共1

中国历史到底讲了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谷园讲通鉴经典版》总论讲了中国历史的两大主题和两大宗旨,以及整个课程的内容框架。
对现代中国人来讲,钱穆的《国史大纲》和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并没有讲出中国历史最重要、最精髓的东西。
因为平台的要求,此前停更了两周,请谅解。现在已经补上了。
诗人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又讲:十年磨一剑,今日把试君。对我来讲,《历史的精髓》何止于此。它是我四年讲通鉴,再加上十年国学研究,再加上二十多年思考人生社会的总结。它像是一次个人思想的高潮,只怕以后再难有了。
谷园
2020年1月18日
内容节选:

去年8月,北京石景山图书馆邀请去做一场讲座。当时,我列出几个备选题目:可以讲曾国藩;也可以讲讲儒家思想,因为我对儒家的“四书”和《易经》都有点研究,都写了书。另外,当然也可以讲讲中国历史。我自信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应当是整个中国最认真地在读历史原著的人,绝对是一字一句地扣它。从战国讲到东汉的这两百期《谷园讲通鉴》,讲稿有160万字,这已经算是创造历史了,起码建国以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工作。所以,我是可以讲讲中国历史的。哈。网上不是有人问:谷园凭什么讲历史吗?就凭这个。
最终,主办方确定的题目,就是《中国历史讲了什么?》。

随后,在这个讲义的基础上,我又做了修订完善,就成了现在要讲的这个经典版,题目叫《历史的精髓》,这样跟《曾国藩的干货》,比较顺。意思还是一样的,就是要搞清楚,中国历史到底讲了什么。
你想,中国那么多史书,单说正史,二十四史,再加《清史稿》,二十五史,再加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资治通鉴》、宋元明清纪事本末,等等等等,起码四五千万字吧,多少内容啊!其他的杂史、野史、史论、史料,更海了去了。我看当当网上,光“中国史”这个分类就有4万多种书,那得讲多少东西啊?
海量啊!
那么,它们到底讲了什么呢?能不能简要地归纳一下呢?
曾国藩说,肢体虽大,针炙不过数穴。
中国历史的穴位是什么?
孟子也讲过一句话,叫做: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孟子*告子上》
就是说,学什么东西,都应当先立一个大框架,这样才不会乱套。
中国历史的大框架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咱要是搞不清楚,那还怎么以史为鉴啊?是吧?那就是空话。也谈不上什么读史明智什么的,你连它到底讲了什么都不知道,对吧?那怎么办呢?
怎么办?
咱请教高人吧。
咱先请教一下大历史学家钱穆先生:钱老先生啊,您说说:中国历史到底讲了什么?它的精髓是什么?
钱先生早已作古,他没法当面回答咱,不过他在《国史大纲》里面,讲过这个问题。他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说:
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今将为国史写一简单扼要而有系统之新本,首必感有此苦。--钱穆《国史大纲》
听清没?让他讲讲中国历史的精髓,他也为难。最后,他掂量了半天,列出三条: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社会经济。
钱穆认为:
大体言之,历史事态,要不出此三者之外。--钱穆《国史大纲》
中国历史讲的就是这三条: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社会经济。这是框架,这是精髓。
当然,钱先生还有更深的理解,不过,《国史大纲》里讲的,大致都是这三方面的细化。
然后,咱们再请教另一位高人,吕思勉先生,史学四大家,钱穆、吕思勉、陈寅恪、陈垣。两们陈大师都没有写通史,咱就不难为他俩了。哈。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这些年都是畅销书,影响很大。那么,吕老先生啊,您能说说,中国历史到底讲了什么吗?精髓是什么?
吕思勉怎么说呢?
他会这样讲,他说: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序》,把历史上的事实分为两大类:一为理乱兴亡,一为典章经制。这种说法,颇可代表从前史学家的见解。--吕思勉《中国通史》
这是吕思勉写在《中国通史》绪论里的话,就是说,他赞成元代史家马端临的说法,认为中国历史主要讲了两条:一是理乱兴亡,一是典章经制。
所以,他写通史就照着这两方面,写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简单串讲各朝代的兴亡历程。
另一部分,把族制、兵制、官制、刑法、文教等等的各种制度问题串讲一遍。
虽然他跟钱穆讲的各有侧重,但大体上还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这些东西。
说实话,我作为一个对本国已往历史怀有极大温情与敬意的人--这是钱穆的说法啊,我算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我对于钱、吕二位大家在这两部通史大作中讲的这些制度方面的东西,真是没什么兴趣。
为什么呢?因为
........


IP属地:河北1楼2020-01-18 15:42回复
    博大精深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20-01-29 1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