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法进行到底—中国书协副主席邵秉仁访谈
邵秉仁近照
1985年,邵秉仁出任锦州市委副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记者跑遍锦州的穷乡僻壤,拍出纪实片《贫困山乡纪行》,反响颇大。已而,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邵秉仁是最早关注农民工问题的中国高官。在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任上,他为国务院主持起草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这是中央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第一个文件。文件中明确地提出现阶段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奠定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2004年,时任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任的邵秉仁,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尖锐指出电力系统的垄断内幕和弊端。
而今,邵秉仁出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不久,就提出了国家文化的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邵秉仁具有传统士子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位以民为本的性情中人。
——记者手记
兰干武(以下简称“兰”):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书协联合主办了“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暨邵秉仁书《岳阳楼记》研讨会”,与会的专家、教授、学者对您的《当代书法艺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这篇文章给予了充分肯定。您在文章中指出,要提倡时代的主流书风,认为当代书法艺术,继承不够,创新盲目,请您就这个问题再谈谈。
邵秉仁(以下简称“邵”):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流派纷呈,繁花似锦。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存在鲜明的时代主流书风。认真总结研究中国书法史不同时期的书风,以及它之所以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可以作为当前中国书法发展的参照。历史证明,不同时期的主流作品,共同特征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具备精深的艺术功力,富有鲜明时代精神;在艺术风格上,它们普遍具有正大气象,自然、朴素、清新;在表现形式上,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为大众所能接受。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优秀的作品,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时代主流书风与多样化相辅相成,成为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二王的清新劲健,颜真卿的堂皇正大是传统的代表;“扬州八怪”、徐渭、张瑞图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探索。但他们在艺术史上的影响、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后者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不如前者的影响更具有普遍的意义。学习书法,溯本循流,可以抓住规律,端正书风;承袭偏枝,失其正脉,无所依傍,难成大器。
当代涌现了不少才思敏锐的书家,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由于部分书家传统笔法继承不够,又缺乏必备的文化素养的支撑,雅的少,俗的多;内蕴少,形式多。继承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绝非易事,创新也要看本质上有没有突破,只在形式面貌上与古人拉开距离还远远不够。
欲打破传统书法的旧有模式,借鉴西方艺术手法,虽然其探索精神不能轻易否定,但如果在作品中背离汉字基础,打破中国书法空间布局,抛弃传统固有的法度,则是背离了书法的本质,误导了大众的观赏,它对于传统书法的影响不可低估。
兰:您特别强调道德修养,也就是说,您认为书品与人品是关联的。
邵:是这样。艺术工作者是创造精神产品的特殊劳动者,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觉悟、精神境界、知识积累、艺术功力直接决定着作品的质量和意境。
德乃立身之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包括艺术家)普遍地关心政治,注重文化,富于历史感受、道德自觉和修身自省。儒家所讲的修养论中,是以道德为中心的一个人的全面素质修养,同时包括文化知识、文学艺术。“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古代文人把自省、修养作为磨砺、陶冶人性的基本方式。孔子还把道德修养与政治结合起来,强调“修己以敬”,认为只有修养成高尚的品德,才能使百姓安定。《大学》、《中庸》更是把“正心”、“诚意”、“修身”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修身为本”。
我国当前处在改革转型期,多元的价值观,一方面扩展了人们的选择自由,比如王铎书法的盛行,在古代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也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传统的价值观不断被功利价值观消解,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以戏谑为崇高;以经济利益为中心,金钱至上,对社会公益漠不关心;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凭空炒作,急功近利,这些反传统道德的现象不可忽视。
邵秉仁近照
1985年,邵秉仁出任锦州市委副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记者跑遍锦州的穷乡僻壤,拍出纪实片《贫困山乡纪行》,反响颇大。已而,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邵秉仁是最早关注农民工问题的中国高官。在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任上,他为国务院主持起草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这是中央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第一个文件。文件中明确地提出现阶段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奠定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2004年,时任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任的邵秉仁,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尖锐指出电力系统的垄断内幕和弊端。
而今,邵秉仁出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不久,就提出了国家文化的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邵秉仁具有传统士子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位以民为本的性情中人。
——记者手记
兰干武(以下简称“兰”):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书协联合主办了“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暨邵秉仁书《岳阳楼记》研讨会”,与会的专家、教授、学者对您的《当代书法艺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这篇文章给予了充分肯定。您在文章中指出,要提倡时代的主流书风,认为当代书法艺术,继承不够,创新盲目,请您就这个问题再谈谈。
邵秉仁(以下简称“邵”):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流派纷呈,繁花似锦。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存在鲜明的时代主流书风。认真总结研究中国书法史不同时期的书风,以及它之所以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可以作为当前中国书法发展的参照。历史证明,不同时期的主流作品,共同特征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具备精深的艺术功力,富有鲜明时代精神;在艺术风格上,它们普遍具有正大气象,自然、朴素、清新;在表现形式上,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为大众所能接受。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优秀的作品,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时代主流书风与多样化相辅相成,成为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二王的清新劲健,颜真卿的堂皇正大是传统的代表;“扬州八怪”、徐渭、张瑞图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探索。但他们在艺术史上的影响、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后者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不如前者的影响更具有普遍的意义。学习书法,溯本循流,可以抓住规律,端正书风;承袭偏枝,失其正脉,无所依傍,难成大器。
当代涌现了不少才思敏锐的书家,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由于部分书家传统笔法继承不够,又缺乏必备的文化素养的支撑,雅的少,俗的多;内蕴少,形式多。继承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绝非易事,创新也要看本质上有没有突破,只在形式面貌上与古人拉开距离还远远不够。
欲打破传统书法的旧有模式,借鉴西方艺术手法,虽然其探索精神不能轻易否定,但如果在作品中背离汉字基础,打破中国书法空间布局,抛弃传统固有的法度,则是背离了书法的本质,误导了大众的观赏,它对于传统书法的影响不可低估。
兰:您特别强调道德修养,也就是说,您认为书品与人品是关联的。
邵:是这样。艺术工作者是创造精神产品的特殊劳动者,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觉悟、精神境界、知识积累、艺术功力直接决定着作品的质量和意境。
德乃立身之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包括艺术家)普遍地关心政治,注重文化,富于历史感受、道德自觉和修身自省。儒家所讲的修养论中,是以道德为中心的一个人的全面素质修养,同时包括文化知识、文学艺术。“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古代文人把自省、修养作为磨砺、陶冶人性的基本方式。孔子还把道德修养与政治结合起来,强调“修己以敬”,认为只有修养成高尚的品德,才能使百姓安定。《大学》、《中庸》更是把“正心”、“诚意”、“修身”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修身为本”。
我国当前处在改革转型期,多元的价值观,一方面扩展了人们的选择自由,比如王铎书法的盛行,在古代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也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传统的价值观不断被功利价值观消解,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以戏谑为崇高;以经济利益为中心,金钱至上,对社会公益漠不关心;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凭空炒作,急功近利,这些反传统道德的现象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