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秀峰。1998年时,我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消防大队做消防通讯工作。那天救援时我坐的是T6甲车,该车当时是飞机事故救援的第一主力车,同车指挥为施利祥(机场正式员工,现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消防急救中心战讯科科长),驾驶员是孙浩俊(机场正式员工,现为虹桥国际机场消防急救中心管理员)。飞机一直在空中盘旋,当时确实如电影《紧急迫降》所描述的一样,现场气氛相当紧张,飞机试着落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当时孙浩俊是快要做爸爸的人了,我们还和他开玩笑:为了防止这次飞机事故的救援对我们本身造成伤害,孙浩俊是否应该为未出世的儿子留下几句话。。。。。。
当时为防止飞机落地后起火,我们计划在跑道上铺设一条长500米的泡沫带,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只铺设了大约100米左右。事实上这100米左右的泡沫带在飞机落地机头摩擦地面时防止起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飞机落地后机头金属摩擦地面闪出的火花就象切割金属时所产生的火花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场面壮观了一些。等飞机一停下,我所坐的第一主力车也是在求援的第一时间赶到了飞机的左前方,利用车载泡沫将立即将飞机的起火点覆盖。
起火的部位控制了以后,我又被抽到机舱门口,救助从飞机紧急充气滑梯下滑下的乘客。由于乘客从飞机上滑下的冲击力较大,为了防止他们受伤,我们消防员只好在下面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滑下的乘客。100多人啊,说真的,等求援结束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的大腿都被乘客蹬的青一块紫一块的。
后来又参于了该飞机的移动工作。整场求援从开始到飞机的移动结束大约有20多个小时,我一直是在现场的。《紧急迫降》中的那个消防指挥完全是虚构,其实象这种救援事先都是有预案的。还有车子翻了的情况,更是扯蛋。我在虹桥机场消防大队工作了十二年,在我所经历的求援中这场求援只是一小部份。
想一想虹桥机场,那里有我所付出的汗水,有我十二年的青春,我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我的人生当中最最宝贵的青春段给了虹桥机场,由于机场用工制度的限制,也因为我只是一名外省市劳务工,因此,在为虹桥机场消防大队工作了十二年后,我依然被虹桥机场所抛弃。
当时为防止飞机落地后起火,我们计划在跑道上铺设一条长500米的泡沫带,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只铺设了大约100米左右。事实上这100米左右的泡沫带在飞机落地机头摩擦地面时防止起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飞机落地后机头金属摩擦地面闪出的火花就象切割金属时所产生的火花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场面壮观了一些。等飞机一停下,我所坐的第一主力车也是在求援的第一时间赶到了飞机的左前方,利用车载泡沫将立即将飞机的起火点覆盖。
起火的部位控制了以后,我又被抽到机舱门口,救助从飞机紧急充气滑梯下滑下的乘客。由于乘客从飞机上滑下的冲击力较大,为了防止他们受伤,我们消防员只好在下面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滑下的乘客。100多人啊,说真的,等求援结束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的大腿都被乘客蹬的青一块紫一块的。
后来又参于了该飞机的移动工作。整场求援从开始到飞机的移动结束大约有20多个小时,我一直是在现场的。《紧急迫降》中的那个消防指挥完全是虚构,其实象这种救援事先都是有预案的。还有车子翻了的情况,更是扯蛋。我在虹桥机场消防大队工作了十二年,在我所经历的求援中这场求援只是一小部份。
想一想虹桥机场,那里有我所付出的汗水,有我十二年的青春,我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我的人生当中最最宝贵的青春段给了虹桥机场,由于机场用工制度的限制,也因为我只是一名外省市劳务工,因此,在为虹桥机场消防大队工作了十二年后,我依然被虹桥机场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