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后半叶是台湾流行出版业狂飙突进的时期,也是它跌入断崖前的那一尾刺天的尖叫。当时的流行出版业,主要是指渊源于日式耽美的魔幻言情小说,一个早期流入大陆的例子就是游素兰。它的特点是:杂糅中西要素的较分明宏阔的虚构世界,摇摆于任情与功利两极的快适伦理价值,描写上修辞繁琐华丽而意旨飘渺超脱的人物性格,故事上偏重于对某种宏大命运、力量的明里反抗、暗里屈从的情节安排,和BL趣味。
这种鼓励读者参与并继续创造小说世界的外来文学类型拼凑了貌似深邃的主题和实际庸俗的形式,在世纪初迅速满足了大量青年读者对阅读快感和知识建构的需求,并在资本的赞助下席卷了当时的图书产业。这个过程也慷慨地给大量原先以网络社区,或线下社团的形式存在的青少年同人写手们一个实现“文学梦”、“动漫梦”的机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在灵感的火花熄灭或资本的宠爱衰退前靠着笔杆子体面地享受劳动的报酬和粉丝的崇拜。
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可以知道以剑踪为起点的所谓老剧为什么会具有那种特征,当时的粉丝圈为什么会呈现那种生态,以及罗陵为什么有自信在离开公司后能在小说界获得更大的发展。
--------------------
罗陵作为业余转职业的老前辈,当初入行的时候,流行出版业还没准备好迎接这样一个作者群体,传统业界仍然视学历为产品质量最有效的保证。但这类信念很快就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行业认知的发展而被装点为哄骗读者的“工艺标准”。道理很简单,知识与创作之间并不存在那样稳定的转换关系,一个对市场动向敏锐,对读者心理熟悉的同人写手在适应了枯燥的流水线作业之后,反而有更大的机会成为一个高级技工。
这也就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周郎废|物的原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那些被描述为“文学底蕴”的文史哲知识尤其是积年累月的严格训练。周郎一个中文系本科生哪怕在毕业的那个时间点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经过十数年的文艺制品的程式化生产,他的知识以及其知识的转化率都是呈衰退趋势的。而周郎本人却仍沾沾自喜于当初的那顶才子的睡帽,在旧市场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之后才粉墨登场,宣布自己的驾到,要求所有人给他上一份税。这也就是周郎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神经质。
与周郎相反,三|狗就是一个惯于在闹市勾兑的下九流货色,总能令买了锡器的顾客产生冰丝银子的痛快。类似“编剧没事都读《山海经》”之类极端低级,极端恶俗的标榜,周郎尽管废|物,却始终是不屑于与自阉的败类同流合污的。所谓“《山海经》”其本质和用,只是检索素材的一种工具,如果把《山海经》换成《说文诂林》、《佩文韵府》,那么不但懂行的人看笑话,一部分真诚地期待文化养料的读者也只会把三|狗当脑瘫。但三|狗敢于这样营销、炒作自己,无怪乎老二刺猿三|狗能混成布袋戏编剧里跳梁小丑。
-------------------
在制造这类文化迷药方面,罗陵原本是保守的。罗陵回忆自己早期的阅读经历局限于布袋戏和一些消遣小说,这决定了罗陵的创作只不过是把她从一些文化商品中获得知识翻新成另一些文化商品。所以罗陵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地模仿耽美、西幻一类流行作品来修改、扩充霹雳这个虚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罗陵入行的时候,也正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走向顶峰的时候。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霹雳的故事主轴也从对垒森严、伦理模糊的派系混战中抽离,转而焦聚于部分超人式个体的能力、欲望、行动。而这恰恰是耽美、西幻这类作品的传统主题。再加上罗陵本身敏感、沉浸的性格,以及自认为不公平的经历,并最终形成了其创作中格外突出的叛逆、亢奋的气质。
说到这里,联系上文所说的魔幻言情小说的特点,我们很容易明白后来后来的潮流其实也只是自由主义风气的进一步激化而已。罗陵创作中叛逆、亢奋的元素也同时随着这个过程一同激化。神州系列是其激化到顶点的时期。在市场反响和故事风格的双重鼓动下,罗陵很兴奋地抛出了所谓“佛道双圣”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号称“今之李耳”的苍,一个是号称“近佛”的一步莲花。
--------------------
苍此处暂且不论,只简单说一下一步莲华来结束我们的讨论。一步莲华这个角色的基本设计是:为成佛而分离出自身恶念,最终又因为被分离的恶念无法成佛。但这个设计可笑的地方在于除了小乘有部勉强可以说善、恶有实体外,任何大乘学说都只将善、恶视作心受境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本无实体可言。一个大乘信徒若觉得有恶念、恶业可以与我分离派出,那他的水平连最低的人天教都不过,又谈何成佛?
罗陵试图通过一步莲华、袭灭天来这两个宏大庄重的角色来表达的,仍然是学自魔幻言情的极其抽象、极其拙劣的所谓博爱、原罪的模式。这多少象征了罗陵的叛逆与亢奋在到达顶点之后,终于也只是她所藉以成名的流行快餐的奴仆。
我们无意苛责罗陵,但不禁要为某些把所谓老剧当作高级文化塑像来供奉的吹子感到悲哀。
这种鼓励读者参与并继续创造小说世界的外来文学类型拼凑了貌似深邃的主题和实际庸俗的形式,在世纪初迅速满足了大量青年读者对阅读快感和知识建构的需求,并在资本的赞助下席卷了当时的图书产业。这个过程也慷慨地给大量原先以网络社区,或线下社团的形式存在的青少年同人写手们一个实现“文学梦”、“动漫梦”的机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在灵感的火花熄灭或资本的宠爱衰退前靠着笔杆子体面地享受劳动的报酬和粉丝的崇拜。
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可以知道以剑踪为起点的所谓老剧为什么会具有那种特征,当时的粉丝圈为什么会呈现那种生态,以及罗陵为什么有自信在离开公司后能在小说界获得更大的发展。
--------------------
罗陵作为业余转职业的老前辈,当初入行的时候,流行出版业还没准备好迎接这样一个作者群体,传统业界仍然视学历为产品质量最有效的保证。但这类信念很快就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行业认知的发展而被装点为哄骗读者的“工艺标准”。道理很简单,知识与创作之间并不存在那样稳定的转换关系,一个对市场动向敏锐,对读者心理熟悉的同人写手在适应了枯燥的流水线作业之后,反而有更大的机会成为一个高级技工。
这也就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周郎废|物的原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那些被描述为“文学底蕴”的文史哲知识尤其是积年累月的严格训练。周郎一个中文系本科生哪怕在毕业的那个时间点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经过十数年的文艺制品的程式化生产,他的知识以及其知识的转化率都是呈衰退趋势的。而周郎本人却仍沾沾自喜于当初的那顶才子的睡帽,在旧市场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之后才粉墨登场,宣布自己的驾到,要求所有人给他上一份税。这也就是周郎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神经质。
与周郎相反,三|狗就是一个惯于在闹市勾兑的下九流货色,总能令买了锡器的顾客产生冰丝银子的痛快。类似“编剧没事都读《山海经》”之类极端低级,极端恶俗的标榜,周郎尽管废|物,却始终是不屑于与自阉的败类同流合污的。所谓“《山海经》”其本质和用,只是检索素材的一种工具,如果把《山海经》换成《说文诂林》、《佩文韵府》,那么不但懂行的人看笑话,一部分真诚地期待文化养料的读者也只会把三|狗当脑瘫。但三|狗敢于这样营销、炒作自己,无怪乎老二刺猿三|狗能混成布袋戏编剧里跳梁小丑。
-------------------
在制造这类文化迷药方面,罗陵原本是保守的。罗陵回忆自己早期的阅读经历局限于布袋戏和一些消遣小说,这决定了罗陵的创作只不过是把她从一些文化商品中获得知识翻新成另一些文化商品。所以罗陵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地模仿耽美、西幻一类流行作品来修改、扩充霹雳这个虚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罗陵入行的时候,也正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走向顶峰的时候。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霹雳的故事主轴也从对垒森严、伦理模糊的派系混战中抽离,转而焦聚于部分超人式个体的能力、欲望、行动。而这恰恰是耽美、西幻这类作品的传统主题。再加上罗陵本身敏感、沉浸的性格,以及自认为不公平的经历,并最终形成了其创作中格外突出的叛逆、亢奋的气质。
说到这里,联系上文所说的魔幻言情小说的特点,我们很容易明白后来后来的潮流其实也只是自由主义风气的进一步激化而已。罗陵创作中叛逆、亢奋的元素也同时随着这个过程一同激化。神州系列是其激化到顶点的时期。在市场反响和故事风格的双重鼓动下,罗陵很兴奋地抛出了所谓“佛道双圣”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号称“今之李耳”的苍,一个是号称“近佛”的一步莲花。
--------------------
苍此处暂且不论,只简单说一下一步莲华来结束我们的讨论。一步莲华这个角色的基本设计是:为成佛而分离出自身恶念,最终又因为被分离的恶念无法成佛。但这个设计可笑的地方在于除了小乘有部勉强可以说善、恶有实体外,任何大乘学说都只将善、恶视作心受境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本无实体可言。一个大乘信徒若觉得有恶念、恶业可以与我分离派出,那他的水平连最低的人天教都不过,又谈何成佛?
罗陵试图通过一步莲华、袭灭天来这两个宏大庄重的角色来表达的,仍然是学自魔幻言情的极其抽象、极其拙劣的所谓博爱、原罪的模式。这多少象征了罗陵的叛逆与亢奋在到达顶点之后,终于也只是她所藉以成名的流行快餐的奴仆。
我们无意苛责罗陵,但不禁要为某些把所谓老剧当作高级文化塑像来供奉的吹子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