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无论申请何级别学校都需要考查的就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题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单选题、材料分析和写作题。本次主要介绍职业理念中的学生观部分。望通过本次讲解各位考生能够快速屡清学生观部分相关的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要求我们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教学需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做到循序渐渐,分年龄段展开教学,抓住学生飞速发展的关键期,扬长避短以及因材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常言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学生处于发展进程中,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避免“三岁看到老”。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所有很多的观点、很多的做法可能会比较片面、幼稚,这时教育者应该做到宽容对待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在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所以我们往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意愿,强迫他们学习,最终导致学生恨学厌学。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化厌学为乐学。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教学活动势必应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无论是在思想、情感还是行为这几方面都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要意识到学生不等于“小大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教师们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想法去做,要更多考虑学生是怎么想的。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虽是教育的对象,但更重要的是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育想要起到成效都必须使学生充分参与。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得以侵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上便是今天想要和各位考生分享的内容,接下来我们结合练习题来进行巩固提升。
1.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1.【答案】D。解析: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题干中教师正是忽略了学生存在的巨大潜能。
2.明明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的玩着,只有明明一个人呆在角落里,李老师悄悄的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明明生硬地问道:“为什么?”李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明明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李老师问道:“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过来。这一次,明明和同学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过后,李老师仔细观察明明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明明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
李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明明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明明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明明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2.【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借鉴。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中个别差异性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而该规律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材料中的李老师在班级活动中发现明明的差异性,并尊重这一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找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不够成熟,因此需要教师宽容对待。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明明欺负同学,而是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了明明与人相处的方法。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完整的人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点和独特行为模式。李老师遵循这一规律,没有因为明明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而对片面地看待他,而是尊重他的个性,深入了解,并引导他正确转变思想。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明交往的需求,但因为欺负同学而被孤立,身为教师需要合理地引导、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李老师通过鼓励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使明明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要求我们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教学需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做到循序渐渐,分年龄段展开教学,抓住学生飞速发展的关键期,扬长避短以及因材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常言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学生处于发展进程中,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避免“三岁看到老”。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所有很多的观点、很多的做法可能会比较片面、幼稚,这时教育者应该做到宽容对待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在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所以我们往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意愿,强迫他们学习,最终导致学生恨学厌学。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化厌学为乐学。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教学活动势必应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无论是在思想、情感还是行为这几方面都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要意识到学生不等于“小大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教师们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想法去做,要更多考虑学生是怎么想的。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虽是教育的对象,但更重要的是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育想要起到成效都必须使学生充分参与。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得以侵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上便是今天想要和各位考生分享的内容,接下来我们结合练习题来进行巩固提升。
1.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1.【答案】D。解析: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题干中教师正是忽略了学生存在的巨大潜能。
2.明明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的玩着,只有明明一个人呆在角落里,李老师悄悄的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明明生硬地问道:“为什么?”李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明明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李老师问道:“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过来。这一次,明明和同学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过后,李老师仔细观察明明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明明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
李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明明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明明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明明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2.【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借鉴。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中个别差异性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而该规律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材料中的李老师在班级活动中发现明明的差异性,并尊重这一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找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不够成熟,因此需要教师宽容对待。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明明欺负同学,而是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了明明与人相处的方法。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完整的人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点和独特行为模式。李老师遵循这一规律,没有因为明明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而对片面地看待他,而是尊重他的个性,深入了解,并引导他正确转变思想。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明交往的需求,但因为欺负同学而被孤立,身为教师需要合理地引导、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李老师通过鼓励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使明明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