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扭力在6500rpm就能涌现62Nm的输出,即使你三档起步依然不会轻易熄火,这种引擎输出特性特别适合台湾地小人稠又多山的地形,在山路上挂着三档就能轻松悠游,减少频繁换档的麻烦与顿挫感,在市区繁忙的街道上穿梭也能够轻松应对不用保持着累人的高转。
而70.7ps 8500rpm的马力输出可以让你在70-120km/hr的中段加速上感觉到相当充沛的动力,不论是山路要超慢速汽车还是要在快速道路以时速130以下双载巡航,650双缸的动力都足够使用,当然如果你想要的是能够轻松的在60-180之间变换速度,那你会希望你胯下的是V-Strom 1000。
而2.4升的机油量不会让你换机油换到破产,也不会让少到让你像我上一台车那样,极容易烧线圈。机油交换量真的不是越少越好,小心省小钱开大钱啊!
当然,会选择650级距的车主最关心的一个指标表现就是油耗,如果你骑车跟一样温和,几乎都在130以下巡航,那么的在单人巡航油耗数字可以参考一下:
110 km/hr 时 约4.3L
90 km/hr 时 约3.3L
65 km/hr 时 约2.5L
以的经验是快速道路时会耗油一点,因为时速大约都保持在110-120上下,反而是在山路很轻松的悠游的时候大多以时速70公里前进而能缴出近3.6-4的平均油耗。一万公里骑乘下来的油耗则差不多是4.3上下。
这些数字,都是由V-Strom 1000下放的多功能仪表得来的实际数据,这个仪表板除了看平均油耗以外,也能够完整显示以下信息,依左而右依上而下分别是:
1.转速表、TC循迹、空档灯、ABS灯号、远光灯与4度以下会亮的低温警示灯
2.档位显示、时速表
3.总里程 / 分段里程 / 仪表亮度、水温表、气温表、TC段位、时钟
4.电压表 / 平均油耗 / 瞬间油耗 / 可续航里程
仪表板旁也设置了1个12V 36W的车充,省去了有此需求的车主还要接线配线的困扰。
这样的仪表板可说是应有尽有,尤其是电压表可以在电池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够先预警到,少了很多顾路的机会。
而即时监控的水温表也能够在水冷系统刚发生问题时就得到预警,不会像一些入门车种那样得等到引擎过热灯亮了你才发现。
对于新手来说,最重要的档位显示也放在辨识度相当高的地方,加分
可续航里程则可以让你在快没油的时候评估是否应该要继续前进到下一个加油站,还是花点时间找附近的加油站,是常常骑到剩下最后10公里才加油,小朋友千万不要学。
而讲到续航力,不得不提这台车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那惊人的20公升的油箱完全是公升级的大小,但是配上650双缸车的油耗,让这台车的续航力达到可以超越500公里的理论里程,跟一起出去的车友对于这个续航力都感到相当的头痛。
举个例子好了,文章开头说我们在过年期间办了一次台湾之顶纵切的挑战,集合地点在关西罗马公路路口,在那边加一次油之后,我一口气在山路骑了400公里到了阿里山才需要加油啊。
中途其他车种的车友跟我报告要加油的时候,我都一脸狐疑的看着他:『我还有一半油耶,你怎么油喷这么快?』
又或者,环半岛的旅程只要在台东加一次油就能跑完全程又或者,满格六格的油表,从苗栗到屏东后还有两格,足够我载着女友到高雄玩上两天。
而当你油灯开始亮了,实际上你还有大约70多公里的续航力,足够你从八里骑到苗栗
是的,这台车的续航力就是这么变态,就算你骑到体力不支或是屁股钢化,他大概还有100公里以上战斗力可以陪你耗。
缺憾
讲完了所有的特色,我们来谈谈这台车的缺点吧。
除了之前提到的前叉不可调整以外,这台车另一个缺点就是大灯的调整,如果你实际DIY拆过这台车的车头,你会发现他每片塑料都是环环相扣,想要拆个仪表要花的力气可不少,这点真的带给相当程度的不便,因为像这种常常在重装跟轻装之间变换骑乘的人来说,调整大灯照射角度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V-Strom 650XT要调整大灯要拆的东西真的不少。
而且大灯调整螺丝无法用手转,一定得用梅花板手或是六角板手才能调整,真的是相当的麻烦。
而另一个小缺点,就是他的脚踏位置了,虽然这台车的骑士三角非常的舒适,但是脚踏设计的位置会让骑士停红灯下脚的时候刚好卡小腿骨,在市区走走停停时多多少少会影响骑士的舒适度。
然而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选购原厂的改装精品脚踏。
这个原厂精品脚踏是随着新款的2018年样式的V-Strom 1000发表,由于因为车系设定十分接近所以V-Strom 650XT也能够使用,这个脚踏不但具备上下2公分的高度可调同时也具备前后一公分的调整距离,可以有效地改善小腿骨卡脚踏的不适感。
而这个原场精品脚踏对于喜欢舒适巡航的骑士可以放到最低跟最前,让骑姿更舒适。对于喜欢跑山的骑士,放到最低后配上短棒棒糖的设计也可以增加一些倾角,可说是最喜欢的改装项目
除了改装脚踏以外,原厂标配的下护板保护范围也比一些改装厂的好,不但无痛支援原厂的引擎保杆(有听说混搭会卡的案例),在水箱跟下护板中间还多了一个塑料档板,彻底阻绝任何由前轮卷起的小石子打到引擎的可能。
这样的设计在后轮也看得到,延伸的塑胶档板保护后避震器免受后轮带来的水花跟砂石的侵蚀
而引擎保杆虽然是选配配件但是在北美用保杆挂汽油桶的经验也让选了这组保杆以备不时之需,后来更是加上了置杯架让出门在外更方便一点,说到底,多功能车没有引擎保杆还像话吗?
中撑自然也是多功能车车主必改的选项之一,洗车的时候有中撑洗后轮跟链条的时候超方便,出门在外后轮要是爆胎要补胎还是要打气的话,有中撑也是方便不少。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整理一下V-Strom 1000跟V-Strom 650XT到底有哪些差别吧。
1.快速调整角度的风挡
2.油压离合器以及拉杆可调
3.全可调倒叉
4.对向四活塞辐射卡钳
5.弯道ABS
6.更强大的动力
7.铝框与钢丝框的差别
8.重量差约13公斤
V-Strom 650XT给的一切其实也足够使用:
与骨架相连的后货架提供同级车数一数二的载重力
悬挂系统也远比600级距的其他对手都还要好
更有来自V-Strom 1000的TC、ABS等安全系统加持
宽大的坐垫,提供了这个级距的车种最舒适的骑乘享受,也让你老婆更愿意跟你出门,尤其重量较轻、龙头舵角超大,穿梭在市区小巷中压力不大,少了华而不实的高转马力数据,换来油耗更省、强大的低转扭力在台湾十分实用。


而70.7ps 8500rpm的马力输出可以让你在70-120km/hr的中段加速上感觉到相当充沛的动力,不论是山路要超慢速汽车还是要在快速道路以时速130以下双载巡航,650双缸的动力都足够使用,当然如果你想要的是能够轻松的在60-180之间变换速度,那你会希望你胯下的是V-Strom 1000。
而2.4升的机油量不会让你换机油换到破产,也不会让少到让你像我上一台车那样,极容易烧线圈。机油交换量真的不是越少越好,小心省小钱开大钱啊!
当然,会选择650级距的车主最关心的一个指标表现就是油耗,如果你骑车跟一样温和,几乎都在130以下巡航,那么的在单人巡航油耗数字可以参考一下:
110 km/hr 时 约4.3L
90 km/hr 时 约3.3L
65 km/hr 时 约2.5L
以的经验是快速道路时会耗油一点,因为时速大约都保持在110-120上下,反而是在山路很轻松的悠游的时候大多以时速70公里前进而能缴出近3.6-4的平均油耗。一万公里骑乘下来的油耗则差不多是4.3上下。
这些数字,都是由V-Strom 1000下放的多功能仪表得来的实际数据,这个仪表板除了看平均油耗以外,也能够完整显示以下信息,依左而右依上而下分别是:
1.转速表、TC循迹、空档灯、ABS灯号、远光灯与4度以下会亮的低温警示灯
2.档位显示、时速表
3.总里程 / 分段里程 / 仪表亮度、水温表、气温表、TC段位、时钟
4.电压表 / 平均油耗 / 瞬间油耗 / 可续航里程
仪表板旁也设置了1个12V 36W的车充,省去了有此需求的车主还要接线配线的困扰。
这样的仪表板可说是应有尽有,尤其是电压表可以在电池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够先预警到,少了很多顾路的机会。
而即时监控的水温表也能够在水冷系统刚发生问题时就得到预警,不会像一些入门车种那样得等到引擎过热灯亮了你才发现。
对于新手来说,最重要的档位显示也放在辨识度相当高的地方,加分
可续航里程则可以让你在快没油的时候评估是否应该要继续前进到下一个加油站,还是花点时间找附近的加油站,是常常骑到剩下最后10公里才加油,小朋友千万不要学。
而讲到续航力,不得不提这台车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那惊人的20公升的油箱完全是公升级的大小,但是配上650双缸车的油耗,让这台车的续航力达到可以超越500公里的理论里程,跟一起出去的车友对于这个续航力都感到相当的头痛。
举个例子好了,文章开头说我们在过年期间办了一次台湾之顶纵切的挑战,集合地点在关西罗马公路路口,在那边加一次油之后,我一口气在山路骑了400公里到了阿里山才需要加油啊。
中途其他车种的车友跟我报告要加油的时候,我都一脸狐疑的看着他:『我还有一半油耶,你怎么油喷这么快?』
又或者,环半岛的旅程只要在台东加一次油就能跑完全程又或者,满格六格的油表,从苗栗到屏东后还有两格,足够我载着女友到高雄玩上两天。
而当你油灯开始亮了,实际上你还有大约70多公里的续航力,足够你从八里骑到苗栗
是的,这台车的续航力就是这么变态,就算你骑到体力不支或是屁股钢化,他大概还有100公里以上战斗力可以陪你耗。
缺憾
讲完了所有的特色,我们来谈谈这台车的缺点吧。
除了之前提到的前叉不可调整以外,这台车另一个缺点就是大灯的调整,如果你实际DIY拆过这台车的车头,你会发现他每片塑料都是环环相扣,想要拆个仪表要花的力气可不少,这点真的带给相当程度的不便,因为像这种常常在重装跟轻装之间变换骑乘的人来说,调整大灯照射角度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V-Strom 650XT要调整大灯要拆的东西真的不少。
而且大灯调整螺丝无法用手转,一定得用梅花板手或是六角板手才能调整,真的是相当的麻烦。
而另一个小缺点,就是他的脚踏位置了,虽然这台车的骑士三角非常的舒适,但是脚踏设计的位置会让骑士停红灯下脚的时候刚好卡小腿骨,在市区走走停停时多多少少会影响骑士的舒适度。
然而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选购原厂的改装精品脚踏。
这个原厂精品脚踏是随着新款的2018年样式的V-Strom 1000发表,由于因为车系设定十分接近所以V-Strom 650XT也能够使用,这个脚踏不但具备上下2公分的高度可调同时也具备前后一公分的调整距离,可以有效地改善小腿骨卡脚踏的不适感。
而这个原场精品脚踏对于喜欢舒适巡航的骑士可以放到最低跟最前,让骑姿更舒适。对于喜欢跑山的骑士,放到最低后配上短棒棒糖的设计也可以增加一些倾角,可说是最喜欢的改装项目
除了改装脚踏以外,原厂标配的下护板保护范围也比一些改装厂的好,不但无痛支援原厂的引擎保杆(有听说混搭会卡的案例),在水箱跟下护板中间还多了一个塑料档板,彻底阻绝任何由前轮卷起的小石子打到引擎的可能。
这样的设计在后轮也看得到,延伸的塑胶档板保护后避震器免受后轮带来的水花跟砂石的侵蚀
而引擎保杆虽然是选配配件但是在北美用保杆挂汽油桶的经验也让选了这组保杆以备不时之需,后来更是加上了置杯架让出门在外更方便一点,说到底,多功能车没有引擎保杆还像话吗?
中撑自然也是多功能车车主必改的选项之一,洗车的时候有中撑洗后轮跟链条的时候超方便,出门在外后轮要是爆胎要补胎还是要打气的话,有中撑也是方便不少。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整理一下V-Strom 1000跟V-Strom 650XT到底有哪些差别吧。
1.快速调整角度的风挡
2.油压离合器以及拉杆可调
3.全可调倒叉
4.对向四活塞辐射卡钳
5.弯道ABS
6.更强大的动力
7.铝框与钢丝框的差别
8.重量差约13公斤
V-Strom 650XT给的一切其实也足够使用:
与骨架相连的后货架提供同级车数一数二的载重力
悬挂系统也远比600级距的其他对手都还要好
更有来自V-Strom 1000的TC、ABS等安全系统加持
宽大的坐垫,提供了这个级距的车种最舒适的骑乘享受,也让你老婆更愿意跟你出门,尤其重量较轻、龙头舵角超大,穿梭在市区小巷中压力不大,少了华而不实的高转马力数据,换来油耗更省、强大的低转扭力在台湾十分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