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河南砼语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茹科
说起手工工艺,脑海里便浮现出老一辈那双磨满茧子的双手,还有那传承百年历史的手工艺术。历史文化遗产是为了世代保留这些技艺永不失传,可随着科技的发达,似乎所有的人工都要被机器替代!
城市里高压的工作模式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的已让我们筋疲力尽。回到家里更是失去了童真的心灵。安静的环境是我们心灵的向往,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迁徙农村、民宿,寻找大自然和历史的痕迹。历史轰鸣着从脚下开始蔓延,在快节奏的今天,老物件或许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我们惊讶于唐三彩的绚丽,青花瓷的端庄。一件件老物件都能引起我们对先辈手工艺的敬佩之情。
今天我要说的不是唐三彩,不是青花瓷,不是名品丝绸,而是在孙中山先生与徐志摩先生故居中都有身影的水泥花砖。
水泥花砖源自十八世纪,色彩艳丽、图案多变、风格各异。
可是,在科技不发达的上世纪、上上世纪...我们不禁感叹,先辈们又是如何将这颜色绚丽的花砖做出来呢?历史询证又从哪里说起?
这是一个拥有16年手工艺的老者,在文化领域颇有成就,擅长古董艺术研究。
参加无数展会,对历史建筑怀有强烈的喜爱。收集多数历史名人故居照片,翻阅研究其中建筑材料,发现那些铺满手工水泥花砖的地面依旧光泽如新,花样动人。
除了手工水泥花砖的制作手法之外,这多样动人的花样该如何设计?又该怎样迎合现代人的眼光和欣赏水平?不同的花样制造的氛围不同,客厅、厨房又该如何设计出更搭配的颜色和图案?细细想来,从设计到生产再到美学,着实要废一番功夫......
直到,砼语的诞生......
砼语团队是他最爱的一群年轻团队,我们最耳熟的便是他诉说手工水泥花砖的历史。“有讲究、重手法”是他和我们一次次强调的制作手工水泥花砖的法决。
好在我们不缺这样眼光独特的才子,这就是砼语的儿子高勇凯!2013年冬天他从73156部队光荣退役,满怀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那种一不怕苦、而不怕累的精神,不管是什么日子,他总能钻在他的实验室搞研究,一次次的失败让他越挫越勇,这一钻就是五年。那种“敢打敢拼,勇争第一”的韧劲儿是我们整个砼语的精神支柱!
在走访无数教授前辈、老模具师傅之后,在走遍各种建材展会,欣赏各地古建风采之后,知识的累积与美学的修养不断提高,终于掌握了这项几近消失的技术。
铜条在他的手里如拦缕布,翻转、弯折之后,一根铜条变幻成了铜花,像是汉字一样,工整精准。肆意的花样搭配那高级的颜料总能挥洒出一番好的作品,精准的刻度不容出现一点差错,小小一毫米差距就会导致整个地面的花砖铺设出现问题。
砼语是诠释静态水泥美好的发生,砼语手工水泥花砖体现创作者的复古情怀,还有那种对历史的冕礼,砼语的手工艺从未停止过......
请记得有种古法花砖名叫砼语手工水泥花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