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之差别 后学以为,产生这些分歧或者误读的原因 很在程度上缘于未窥大师绝笔之全貌。我们以 往在印刷品中见到的都只有纯净的四个字一一“ 悲欣交集”,仿佛一幅中堂,既无天头也无地脚 ,底色也是纯白,无有任何染杂。好像是大师 于一张干净的大纸上写下了这四个大字,既无 题头也无落款。前述的解读基本上都是据此生 发开来。 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师这幅绝笔写于公元一九四二年十月十 日,即农历九月初一日下午六时。这一天是当 时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双十节,距离大师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农历九月初四)晚八时 圆寂的时间还有三天零两个小时,是为大师留 在人世间的最后墨迹。当时大师住在福建泉州 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由大师赞为德行具足的 妙莲法师任侍侣,大师的三份遗嘱以及绝笔都 是交付妙莲法师处理。 后学有幸见到上海书画出版社主办的《书 法》杂志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号,这一期为上海 书法专辑,精选了海派书法大家代表性墨迹, 其中恰好有弘一法师绝笔“悲欣交集”之原件影 印版(见附图)。 据称原件藏于上海圆明讲堂,杂志中图片 系自原件翻拍。二零零二年,为纪念大师圆寂 六十周年,上海图书馆、上海龙华古寺、圆明 讲堂曾将数十年来倾心收集珍藏的大师遗墨于 当年十二月中旬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过一个公开 的展览,据现场参观者记述:原件写在宽约三 寸,大师写过字的纸片背面。字如核桃大小。 (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二开纸罢)。 对比之下,我们就会发现与原来的四字版 有很多不同,可以更准确完整地解读出大师命 终之时的重要咐嘱。 首先、除去悲欣交集四个字之外,左边还 有更重要的三个略小的字,见观经,从墨色上 看,由浓而淡,由丰而枯,当为一气呵成; 其次、在见观经的后面,即整幅字的左下 角居然还画了一个圆圈,相当于写作中的断句 标点,而且这个圆圈墨色饱满。 其三、右上角题写了时间, “九月初一日 下午六时写”,从布局上来看,应该是左下角没 有位置了,只好放到右上角补白。 其四、右下角还有“初一日下午九”以及两 三个字的涂抹痕迹。仿佛大师于写完悲欣交集 三小时后又想写些什么,不知何故,欲言又止 。这才应该是大师最后的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