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关注肺炎疫情,人命关天,钻研多日,斗胆一方,仅供参考。
治武汉肺炎方---发热、头痛、身痛、饮食差、咳嗽且呼吸困难(或伴有畏寒)
1)祛湿,去滞气
桔梗8g、白豆蔻5g、羌活8g、川芎6g、防风8g、荆芥6g、紫菀8g、升麻5g,杏仁8g、紫苏6g、桂花5g、蒺藜子8g、牛蒡子8g、前胡6g、白茯苓10g、桑白皮8g、当归10g
2)去热
黄芩(酒洗)8g、知母(酒洗)8g、连翘12g、竹叶(或竹沥)10g
3)益肺气,进饮食
黄芪12g、甘草8g、陈皮6g、山药15g
4)润肺
天门冬10g、贝母8g
《方解》
武汉肺炎经中医专家认定:“”湿热“”为病,发病部位为“肺”
治方之法:湿则温燥之以气,热则凉之于血;
黄帝内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温),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苦发之(泄之)
因此方中较多苦温之药味,用以燥湿,以各个经络之苦温药,发各经温阳之气,以开通经络,宣发湿气,燥湿药以肺经为主。
茯苓、桑白皮:利尿,导热、祛湿
黄芩、知母,竹叶、连翘苦寒凉,以去心、肺、三焦之热;
吃药不伤自身元气、津液加上补肺气、润肺药
说明:
1)此方温燥宣发湿气以及去热之力较大,适合重症之人;症状较轻者,前两部分酌情减少。
2)若体温正常,不热,可减知母、竹叶(竹沥);
3)咳嗽较轻,痰少,呼吸正常、不憋气;不畏寒,身不痛,:可去白豆蔻、荆芥、桂花,紫苏。
4)服药方法:量不要很大,但次数要频繁
治武汉肺炎方---发热、头痛、身痛、饮食差、咳嗽且呼吸困难(或伴有畏寒)
1)祛湿,去滞气
桔梗8g、白豆蔻5g、羌活8g、川芎6g、防风8g、荆芥6g、紫菀8g、升麻5g,杏仁8g、紫苏6g、桂花5g、蒺藜子8g、牛蒡子8g、前胡6g、白茯苓10g、桑白皮8g、当归10g
2)去热
黄芩(酒洗)8g、知母(酒洗)8g、连翘12g、竹叶(或竹沥)10g
3)益肺气,进饮食
黄芪12g、甘草8g、陈皮6g、山药15g
4)润肺
天门冬10g、贝母8g
《方解》
武汉肺炎经中医专家认定:“”湿热“”为病,发病部位为“肺”
治方之法:湿则温燥之以气,热则凉之于血;
黄帝内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温),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苦发之(泄之)
因此方中较多苦温之药味,用以燥湿,以各个经络之苦温药,发各经温阳之气,以开通经络,宣发湿气,燥湿药以肺经为主。
茯苓、桑白皮:利尿,导热、祛湿
黄芩、知母,竹叶、连翘苦寒凉,以去心、肺、三焦之热;
吃药不伤自身元气、津液加上补肺气、润肺药
说明:
1)此方温燥宣发湿气以及去热之力较大,适合重症之人;症状较轻者,前两部分酌情减少。
2)若体温正常,不热,可减知母、竹叶(竹沥);
3)咳嗽较轻,痰少,呼吸正常、不憋气;不畏寒,身不痛,:可去白豆蔻、荆芥、桂花,紫苏。
4)服药方法:量不要很大,但次数要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