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厌烦了整日安逸的业余生活,脾性相投几个伙计和邻居非得让我找个山练练耐力去,无奈的我,只好放弃了与驴友们去枣庄石榴园的机会于9月26日去了昌平山。
对于昌平山,我再熟悉不过了,十几年前的秋季就跟钓鱼的伙计们去尼山水库钓鱼,我耐不住垂钓的寂寞,把鱼杆一扔,沿水库大坝向南就爬上了山。那时的昌平山,除了山腰里的几道梯田和沟壑里的几株柿子树扎眼外,没有什么让人留恋的,我仰躺在光洁如洗的石板上,看天、听风,直到约定的返回时间我才下山。
近几年,随着农家乐、乡村游的盛行,各地驴友的足迹踏遍了昌平山的沟沟坎坎。昌平山也由名不见经传而逐渐名声四起。春天烂漫的桃杏,夏季盛开的野玫,金秋累累的山楂石榴,冬日皑皑的雾凇雪野,无一不给来过的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爱好摄影的我,不止一次与旅行社、摄影协会的伙计们来此游览,观看山色。山上玉皇庙四周的残垣断壁,庙前那苍劲耸立的古柏,山坡上那虬枝盘卷的石榴树,山间石岩上那光滑如磨的圆形石臼,山头上那绵延而去的长城石墙,无一不在昭示着此山曾经的荣耀和沧桑!
车到崮上村东头,我便吆喝伙计们打点行囊,沿山路而上。由于好几个人是第一次野驴,看到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他们便忘乎所以,无所忌讳的摘尝起来。看山管庙的大爷告诉我们,摘尝几个可以,但不可多带。那满树累累的果实,有的甜的透心,有的酸的倒牙,有的酸中带甜耐人回味。品尝着绿色食品,感受着生活的快乐,那种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
秋天的昌平山,野草漫坡。我们从庙后的山谷蛇形而上,因没有路,我们只好深一脚浅一脚的在乱石蒿草中艰难行走,此时有人怯阵了。我在山梁上放开破嗓子吼着青藏高原的歌曲,鼓励着他们前进……..
爬到山丫口,凉风扑面而来,深深呼吸几口,心肺无比的清爽。放眼西望,山窝村绿树掩映,炊烟袅袅;仔细聆听,羊咩鸡鸣,谁人清唱?那种祥和何尝不是世外桃源的景象?
沿山脊西去,那是陡峭的悬崖,唐代薛刚反唐或许就是依仗了它险恶的山势。顺山梁东走,青石块块,柏树依依,那青葱的树梢上不时还会发现鸟巢,不知是喜鹊还是白鹭的小窝,如今也不知她们一家的去向?站在山头鸟瞰尼山水库,那浩淼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扁舟轻荡,却听不到渔歌唱响,或许是距离偏远,风声把渔人的歌声掩藏!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直射尼山水库边的村庄,水中的倒影如山水墨画,让你产生诸多的遐想:那是凡尘还是天堂?
由东向西,我们沿如虎背似的山脊行走,脚下是花似灯笼的串串桔梗,不远处是含苞待放的丛丛野菊,顺手摘几颗熟透的酸枣,弯腰拔几根带花的山韭菜,嚼一嚼,那种异样的滋味,不来此山或许终生难以品尝!
在山窝村北面的山崖下,我们午餐、休息。酒足饭饱的伙计们,有的寻找草地铺好地席,倒地而睡;有的找好荫凉绑好吊床,悠闲斜躺;有的精力过剩顺山坡寻逮蚂蚱;有的为了几枚诱人的红枣爬到了枣树上。此时的我,脱掉汗水浸透的T恤,眯眼端坐在大如磨盘的石头上,尽情的沐浴着阳光!嘴里还唠叨着:
鹰飞鹞旋石崖边,锦鸡鸣叫野兔窜,
满坡石榴迎宾客,一处红庙翠柏掩。
当年义士喊声息,徒留香火飘青烟,
崮顶残墙见帅旗,闲人又登昌平山!
下午的行程,首先是攀登垂直耸立的山崮。由于石崖突兀,荆棘丛生,我们手脚并用,相互帮扶拽拉,用了二十多分钟,成功登顶!当站在如斧劈削的危岩顶部,面对走过的绵延而去的山头,伙计们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那高兴劲,不亚于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队员!我依靠在悬崖旁,从镜头里仔细观察他们每个人的表情:五十多岁的岳哥岳嫂观看着四周的风景,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笑意;昔日因伤而卧几个月的老李如今也没了受伤的痕迹,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我感慨了,不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的执着如此的忘我?或许是大自然神奇的魅力,或许是当年抗日英灵默默的祝福,让这些曾经的伤者病者消除了苦痛焕发了青春模样!
回山窝村的路旁开满了红彤彤的太阳花,张三蹲坐在花丛里等着我给她拍照,我真担心我能不能把这美丽的景致拍好。我变换着相机的模式,拍了一张又一张!
下午五时,伙计们大包小兜里装满了石榴红枣,沿山路走下。靠近公路时,迎面碰上了三个老奶奶,她们身背五六十斤的捞来的玉米,步履轻快地走着。由于好奇,我便劝她们停下,想和她们聊聊。她们爽快的答应了我。坐下一聊,才知道三个人分别是80、79、76岁,她们都是山窝村的老人,闲来无事,她们便结伙出来捞棒子,主要目的是为了活动筋骨!看到她们和三嫂等人友好的啦呱,我真替他们的儿女高兴,因为我们这个圈子里有句流行的话语:老人快乐的活着是儿女的幸福!不知道我活到她们这么大时,我的身心将会怎样?昌平山下的人们活得竟是如此的健康!
回望山峦,我虔诚的祈祷上苍: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康健,愿天下孝顺的儿女安顺,当然也祝福我自己事事昌平!
昌平山,我们惦念着你,你会不会把我们遗忘?!
对于昌平山,我再熟悉不过了,十几年前的秋季就跟钓鱼的伙计们去尼山水库钓鱼,我耐不住垂钓的寂寞,把鱼杆一扔,沿水库大坝向南就爬上了山。那时的昌平山,除了山腰里的几道梯田和沟壑里的几株柿子树扎眼外,没有什么让人留恋的,我仰躺在光洁如洗的石板上,看天、听风,直到约定的返回时间我才下山。
近几年,随着农家乐、乡村游的盛行,各地驴友的足迹踏遍了昌平山的沟沟坎坎。昌平山也由名不见经传而逐渐名声四起。春天烂漫的桃杏,夏季盛开的野玫,金秋累累的山楂石榴,冬日皑皑的雾凇雪野,无一不给来过的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爱好摄影的我,不止一次与旅行社、摄影协会的伙计们来此游览,观看山色。山上玉皇庙四周的残垣断壁,庙前那苍劲耸立的古柏,山坡上那虬枝盘卷的石榴树,山间石岩上那光滑如磨的圆形石臼,山头上那绵延而去的长城石墙,无一不在昭示着此山曾经的荣耀和沧桑!
车到崮上村东头,我便吆喝伙计们打点行囊,沿山路而上。由于好几个人是第一次野驴,看到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他们便忘乎所以,无所忌讳的摘尝起来。看山管庙的大爷告诉我们,摘尝几个可以,但不可多带。那满树累累的果实,有的甜的透心,有的酸的倒牙,有的酸中带甜耐人回味。品尝着绿色食品,感受着生活的快乐,那种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
秋天的昌平山,野草漫坡。我们从庙后的山谷蛇形而上,因没有路,我们只好深一脚浅一脚的在乱石蒿草中艰难行走,此时有人怯阵了。我在山梁上放开破嗓子吼着青藏高原的歌曲,鼓励着他们前进……..
爬到山丫口,凉风扑面而来,深深呼吸几口,心肺无比的清爽。放眼西望,山窝村绿树掩映,炊烟袅袅;仔细聆听,羊咩鸡鸣,谁人清唱?那种祥和何尝不是世外桃源的景象?
沿山脊西去,那是陡峭的悬崖,唐代薛刚反唐或许就是依仗了它险恶的山势。顺山梁东走,青石块块,柏树依依,那青葱的树梢上不时还会发现鸟巢,不知是喜鹊还是白鹭的小窝,如今也不知她们一家的去向?站在山头鸟瞰尼山水库,那浩淼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扁舟轻荡,却听不到渔歌唱响,或许是距离偏远,风声把渔人的歌声掩藏!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直射尼山水库边的村庄,水中的倒影如山水墨画,让你产生诸多的遐想:那是凡尘还是天堂?
由东向西,我们沿如虎背似的山脊行走,脚下是花似灯笼的串串桔梗,不远处是含苞待放的丛丛野菊,顺手摘几颗熟透的酸枣,弯腰拔几根带花的山韭菜,嚼一嚼,那种异样的滋味,不来此山或许终生难以品尝!
在山窝村北面的山崖下,我们午餐、休息。酒足饭饱的伙计们,有的寻找草地铺好地席,倒地而睡;有的找好荫凉绑好吊床,悠闲斜躺;有的精力过剩顺山坡寻逮蚂蚱;有的为了几枚诱人的红枣爬到了枣树上。此时的我,脱掉汗水浸透的T恤,眯眼端坐在大如磨盘的石头上,尽情的沐浴着阳光!嘴里还唠叨着:
鹰飞鹞旋石崖边,锦鸡鸣叫野兔窜,
满坡石榴迎宾客,一处红庙翠柏掩。
当年义士喊声息,徒留香火飘青烟,
崮顶残墙见帅旗,闲人又登昌平山!
下午的行程,首先是攀登垂直耸立的山崮。由于石崖突兀,荆棘丛生,我们手脚并用,相互帮扶拽拉,用了二十多分钟,成功登顶!当站在如斧劈削的危岩顶部,面对走过的绵延而去的山头,伙计们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那高兴劲,不亚于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队员!我依靠在悬崖旁,从镜头里仔细观察他们每个人的表情:五十多岁的岳哥岳嫂观看着四周的风景,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笑意;昔日因伤而卧几个月的老李如今也没了受伤的痕迹,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我感慨了,不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的执着如此的忘我?或许是大自然神奇的魅力,或许是当年抗日英灵默默的祝福,让这些曾经的伤者病者消除了苦痛焕发了青春模样!
回山窝村的路旁开满了红彤彤的太阳花,张三蹲坐在花丛里等着我给她拍照,我真担心我能不能把这美丽的景致拍好。我变换着相机的模式,拍了一张又一张!
下午五时,伙计们大包小兜里装满了石榴红枣,沿山路走下。靠近公路时,迎面碰上了三个老奶奶,她们身背五六十斤的捞来的玉米,步履轻快地走着。由于好奇,我便劝她们停下,想和她们聊聊。她们爽快的答应了我。坐下一聊,才知道三个人分别是80、79、76岁,她们都是山窝村的老人,闲来无事,她们便结伙出来捞棒子,主要目的是为了活动筋骨!看到她们和三嫂等人友好的啦呱,我真替他们的儿女高兴,因为我们这个圈子里有句流行的话语:老人快乐的活着是儿女的幸福!不知道我活到她们这么大时,我的身心将会怎样?昌平山下的人们活得竟是如此的健康!
回望山峦,我虔诚的祈祷上苍: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康健,愿天下孝顺的儿女安顺,当然也祝福我自己事事昌平!
昌平山,我们惦念着你,你会不会把我们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