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幼儿,家长们首先需带着幼儿认识及感知声音,理解“声音”是什么?此时我们就要进行听觉能力发展的第一阶段——听觉察知训练。现在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内涵及作用吧:
听觉察知就是感知声音的有无,有意识聆听声音;其目的为提高听觉反应速度,增强听觉敏感性。
听觉察知又分为无意察知和有意察知两部分,那如何进行区分,又如何进行训练呢?
★ 给声方式:无意察知是家长或康复师在幼儿不经意间给予声音的刺激,幼儿事先并不知道会有声音出现,并观察此时幼儿对声音的反应;有意察知则是幼儿知道等等会有声音,需要集中注意听并作出相应的正确反应。
★ 声音选择:无意察知选择新颖、节奏性强的声音吸引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有意察知选择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要求幼儿作出有意识的反应。
方法一:视听诱导法
a、结合视觉提示,家长或康复师播放儿歌视频,让幼儿边看边听,当画面跳动声音播放时,则告诉幼儿“有声音”,同时拍拍手或跳一跳;当画面停止声音暂停时,则告诉幼儿“没声音”,同时停止动作坐坐好。
b、结合视觉提示,家长或康复师在鼓面上放积木或雪花片,当鼓棒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积木和雪花片也会随之跳动,引导幼儿认识声音,感知声音有无。
方法二:触觉感知法
a、结合触觉提示,家长或康复师把幼儿的手放于鼓面上,当鼓棒敲击鼓面时,让其感受震动,引导幼儿认识声音,感知声音有无。
b、结合触觉提示,家长或康复师把幼儿的手放在音响的振动膜上,播放声音时可感受其震动,引导幼儿“有声音”;无震动感,引导幼儿“没声音”。
方法三:随意敲打法
家长或康复师带领幼儿敲打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敲门声、敲墙声、敲桌子声、敲碗声……
方法四:声源探索法
家长或康复师在幼儿不同位置播放声音,让幼儿寻找其声来源于哪里,如:幼儿身后、房间里……
听觉察知就是感知声音的有无,有意识聆听声音;其目的为提高听觉反应速度,增强听觉敏感性。
听觉察知又分为无意察知和有意察知两部分,那如何进行区分,又如何进行训练呢?
★ 给声方式:无意察知是家长或康复师在幼儿不经意间给予声音的刺激,幼儿事先并不知道会有声音出现,并观察此时幼儿对声音的反应;有意察知则是幼儿知道等等会有声音,需要集中注意听并作出相应的正确反应。
★ 声音选择:无意察知选择新颖、节奏性强的声音吸引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有意察知选择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要求幼儿作出有意识的反应。
方法一:视听诱导法
a、结合视觉提示,家长或康复师播放儿歌视频,让幼儿边看边听,当画面跳动声音播放时,则告诉幼儿“有声音”,同时拍拍手或跳一跳;当画面停止声音暂停时,则告诉幼儿“没声音”,同时停止动作坐坐好。
b、结合视觉提示,家长或康复师在鼓面上放积木或雪花片,当鼓棒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积木和雪花片也会随之跳动,引导幼儿认识声音,感知声音有无。
方法二:触觉感知法
a、结合触觉提示,家长或康复师把幼儿的手放于鼓面上,当鼓棒敲击鼓面时,让其感受震动,引导幼儿认识声音,感知声音有无。
b、结合触觉提示,家长或康复师把幼儿的手放在音响的振动膜上,播放声音时可感受其震动,引导幼儿“有声音”;无震动感,引导幼儿“没声音”。
方法三:随意敲打法
家长或康复师带领幼儿敲打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敲门声、敲墙声、敲桌子声、敲碗声……
方法四:声源探索法
家长或康复师在幼儿不同位置播放声音,让幼儿寻找其声来源于哪里,如:幼儿身后、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