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挚请求吧主保留这篇文章几天时间,大家探讨探讨,对于我国诗词的繁荣和发展还是有利的。大家集思广益,事情也就清楚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有反对的声音,这是正常的,但是反对,请提出具体的理由,千万不要嘲讽,真的没有必要。
正文
毫无疑问,今天的旧韵诗词大体以唐宋官话洛阳话发音为标准创作;大部分旧韵作者所用韵书为清朝康熙年间所编《佩文诗韵》(民间俗称《平水韵》)以及嘉庆年间戈载所撰《词林正韵》。其实存在很大问题。
其一 从声调角度探讨旧韵诗词所存在的问题
唐宋官话洛阳话存在“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那么问题来了。比如,近体诗五绝中的“平平仄仄平”,“仄仄”如何应用?我们知道仄声包括上去入三个声调,那么仄仄包含九种组合:上上、上去、上入;去去、去上、去入;入入,入上,入去。我们创作旧韵诗词,该选择九种当中的那一种呢?声调会影响朗读的效果,并非仄仄可以随便选择,有些诗词可能应该用“上上”,有些诗词可能应该用“去上”……等等。这里就存在问题了,现代,我们并不知道每一个字的确切的发音,所以在创作时只能符合仄仄就可以了,那么现代所做的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来读,是否朗朗上口呢?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二 从文字发音的质感来探讨旧韵诗词所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汉字的发音有的比较清脆,有的比较沉郁,有的比较高昂,等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比如,“平平仄仄平”当中的平平,两个字同一个声调,都是平声,最明显的例子,“推敲”,敲字的发音听起来清脆、明亮,推字的发音听起来不如敲字那么清脆、明亮,所以在“僧敲月下门”用了敲字而不用推字,这是原因之一,不赘述。又如,假设一首旧韵诗词中存在“文采”两个字,平仄的组合,但是以唐宋官话洛阳话来读,也许“文采”两个字不合适,也许应该用“文艺”这两个字,虽然都是平仄,但是发音质感不同,会影响朗读的效果。再如,黔黎和黎元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平平,且为近义词,但是由于发音质感不一样,也许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考虑发音的质感,现代所做的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来读,是否朗朗上口呢?同样是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三 整体上的问题。一首诗词,朗读的时候,还要看整体效果。比如,最简单的,平平仄仄平,是推平仄仄平?还是敲平仄仄平?是平平上上平,还是平平上入平?还是……?由于我们不确切了解唐宋官话洛阳话的发音,这些问题无法解决。
其四 《平水韵》的问题。清朝康熙年间官修的韵典《佩文诗韵》(民间俗称《平水韵》),是在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的基础上编成的,做了部分改动,并不能真正代表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的发音。所以《平水韵》一书只能大致代表唐宋官话洛阳话的发音。现今作者所做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官话洛阳话来读,并不一定琅琅上口。
其五《词林正韵》的问题。清朝嘉庆年间《词林正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平水韵》而来,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总共才47个韵部。这个问题更大,距离唐宋官话洛阳话发音更远。不做赘述。
其六 如果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能够重生,基于以上问题,以当时官话洛阳话朗读我们现代人所做的旧韵诗词,虽然文采,立意都非常好,但是很可能会觉得非常拗口,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七 不知道文字的确切发音,会对创作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无法朗读或者吟诵这么简单。
其八 唐宋包括唐宋之前,诗词,写得出来,就能读得出来。而我们现在所做诗词,写得出来,却读不出来,而且还存在这么多无**服的问题。
学习诗词,毋庸置疑,必学唐宋诗词,其文采,立意非任何朝代可比。但是,创作诗词,个人建议,还是创作新韵诗词为好。旧韵诗词与新韵诗词并不矛盾。汲取旧韵格律精华,探索和开拓出一条新的诗词道路岂不更好?
正文
毫无疑问,今天的旧韵诗词大体以唐宋官话洛阳话发音为标准创作;大部分旧韵作者所用韵书为清朝康熙年间所编《佩文诗韵》(民间俗称《平水韵》)以及嘉庆年间戈载所撰《词林正韵》。其实存在很大问题。
其一 从声调角度探讨旧韵诗词所存在的问题
唐宋官话洛阳话存在“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那么问题来了。比如,近体诗五绝中的“平平仄仄平”,“仄仄”如何应用?我们知道仄声包括上去入三个声调,那么仄仄包含九种组合:上上、上去、上入;去去、去上、去入;入入,入上,入去。我们创作旧韵诗词,该选择九种当中的那一种呢?声调会影响朗读的效果,并非仄仄可以随便选择,有些诗词可能应该用“上上”,有些诗词可能应该用“去上”……等等。这里就存在问题了,现代,我们并不知道每一个字的确切的发音,所以在创作时只能符合仄仄就可以了,那么现代所做的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来读,是否朗朗上口呢?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二 从文字发音的质感来探讨旧韵诗词所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汉字的发音有的比较清脆,有的比较沉郁,有的比较高昂,等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比如,“平平仄仄平”当中的平平,两个字同一个声调,都是平声,最明显的例子,“推敲”,敲字的发音听起来清脆、明亮,推字的发音听起来不如敲字那么清脆、明亮,所以在“僧敲月下门”用了敲字而不用推字,这是原因之一,不赘述。又如,假设一首旧韵诗词中存在“文采”两个字,平仄的组合,但是以唐宋官话洛阳话来读,也许“文采”两个字不合适,也许应该用“文艺”这两个字,虽然都是平仄,但是发音质感不同,会影响朗读的效果。再如,黔黎和黎元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平平,且为近义词,但是由于发音质感不一样,也许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考虑发音的质感,现代所做的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来读,是否朗朗上口呢?同样是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三 整体上的问题。一首诗词,朗读的时候,还要看整体效果。比如,最简单的,平平仄仄平,是推平仄仄平?还是敲平仄仄平?是平平上上平,还是平平上入平?还是……?由于我们不确切了解唐宋官话洛阳话的发音,这些问题无法解决。
其四 《平水韵》的问题。清朝康熙年间官修的韵典《佩文诗韵》(民间俗称《平水韵》),是在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的基础上编成的,做了部分改动,并不能真正代表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的发音。所以《平水韵》一书只能大致代表唐宋官话洛阳话的发音。现今作者所做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官话洛阳话来读,并不一定琅琅上口。
其五《词林正韵》的问题。清朝嘉庆年间《词林正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平水韵》而来,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总共才47个韵部。这个问题更大,距离唐宋官话洛阳话发音更远。不做赘述。
其六 如果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能够重生,基于以上问题,以当时官话洛阳话朗读我们现代人所做的旧韵诗词,虽然文采,立意都非常好,但是很可能会觉得非常拗口,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七 不知道文字的确切发音,会对创作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无法朗读或者吟诵这么简单。
其八 唐宋包括唐宋之前,诗词,写得出来,就能读得出来。而我们现在所做诗词,写得出来,却读不出来,而且还存在这么多无**服的问题。
学习诗词,毋庸置疑,必学唐宋诗词,其文采,立意非任何朝代可比。但是,创作诗词,个人建议,还是创作新韵诗词为好。旧韵诗词与新韵诗词并不矛盾。汲取旧韵格律精华,探索和开拓出一条新的诗词道路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