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0,770贴子:11,297,249
  • 6回复贴,共1

建议创作新韵诗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诚挚请求吧主保留这篇文章几天时间,大家探讨探讨,对于我国诗词的繁荣和发展还是有利的。大家集思广益,事情也就清楚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有反对的声音,这是正常的,但是反对,请提出具体的理由,千万不要嘲讽,真的没有必要。
正文
毫无疑问,今天的旧韵诗词大体以唐宋官话洛阳话发音为标准创作;大部分旧韵作者所用韵书为清朝康熙年间所编《佩文诗韵》(民间俗称《平水韵》)以及嘉庆年间戈载所撰《词林正韵》。其实存在很大问题。
其一 从声调角度探讨旧韵诗词所存在的问题
唐宋官话洛阳话存在“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那么问题来了。比如,近体诗五绝中的“平平仄仄平”,“仄仄”如何应用?我们知道仄声包括上去入三个声调,那么仄仄包含九种组合:上上、上去、上入;去去、去上、去入;入入,入上,入去。我们创作旧韵诗词,该选择九种当中的那一种呢?声调会影响朗读的效果,并非仄仄可以随便选择,有些诗词可能应该用“上上”,有些诗词可能应该用“去上”……等等。这里就存在问题了,现代,我们并不知道每一个字的确切的发音,所以在创作时只能符合仄仄就可以了,那么现代所做的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来读,是否朗朗上口呢?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二 从文字发音的质感来探讨旧韵诗词所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汉字的发音有的比较清脆,有的比较沉郁,有的比较高昂,等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比如,“平平仄仄平”当中的平平,两个字同一个声调,都是平声,最明显的例子,“推敲”,敲字的发音听起来清脆、明亮,推字的发音听起来不如敲字那么清脆、明亮,所以在“僧敲月下门”用了敲字而不用推字,这是原因之一,不赘述。又如,假设一首旧韵诗词中存在“文采”两个字,平仄的组合,但是以唐宋官话洛阳话来读,也许“文采”两个字不合适,也许应该用“文艺”这两个字,虽然都是平仄,但是发音质感不同,会影响朗读的效果。再如,黔黎和黎元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平平,且为近义词,但是由于发音质感不一样,也许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考虑发音的质感,现代所做的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来读,是否朗朗上口呢?同样是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三 整体上的问题。一首诗词,朗读的时候,还要看整体效果。比如,最简单的,平平仄仄平,是推平仄仄平?还是敲平仄仄平?是平平上上平,还是平平上入平?还是……?由于我们不确切了解唐宋官话洛阳话的发音,这些问题无法解决。
其四 《平水韵》的问题。清朝康熙年间官修的韵典《佩文诗韵》(民间俗称《平水韵》),是在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的基础上编成的,做了部分改动,并不能真正代表唐宋时期官话洛阳话的发音。所以《平水韵》一书只能大致代表唐宋官话洛阳话的发音。现今作者所做旧韵诗词如果以唐宋官话洛阳话来读,并不一定琅琅上口。
其五《词林正韵》的问题。清朝嘉庆年间《词林正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平水韵》而来,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总共才47个韵部。这个问题更大,距离唐宋官话洛阳话发音更远。不做赘述。
其六 如果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能够重生,基于以上问题,以当时官话洛阳话朗读我们现代人所做的旧韵诗词,虽然文采,立意都非常好,但是很可能会觉得非常拗口,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七 不知道文字的确切发音,会对创作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无法朗读或者吟诵这么简单。
其八 唐宋包括唐宋之前,诗词,写得出来,就能读得出来。而我们现在所做诗词,写得出来,却读不出来,而且还存在这么多无**服的问题。
学习诗词,毋庸置疑,必学唐宋诗词,其文采,立意非任何朝代可比。但是,创作诗词,个人建议,还是创作新韵诗词为好。旧韵诗词与新韵诗词并不矛盾。汲取旧韵格律精华,探索和开拓出一条新的诗词道路岂不更好?


1楼2020-02-25 14:17回复
    如果不同意,请提出具体的理由,千万不要嘲讽,真的没有必要。


    3楼2020-02-25 16:01
    回复
      旧韵诗词既无法创作,又无法朗读。原因很简单,现代人无法破译和掌握其复杂的语音系统;另外,脱离了人民。
      旧韵诗词,简单的说,以唐宋语音为基础,再强调一遍,以唐宋语音为基础,遵循诗词格律,所创作的诗词。
      其一,先来熟悉一下官话区。官话区的意思就是相互之间语音差别不大,能够听得懂。隋唐宋时代,官话区的范围非常大,和我们现代官话区范围差不多,并且隋唐宋三代语音变化不大。我国目前存在八大官话区:北京官话区,东北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
      其二,再熟悉一下洛阳话。隋唐宋时代语音以洛阳话为代表,宋朝之前(含宋朝),历代公认,“天下之音,洛阳最正”,洛阳话为最标准官话,唐宋诗词创作,由于目前存在争议,只能说大致以官话区语音为标准或者大致以官话洛阳话为标准创作,实际更复杂。
      其三,语音。众所周知,创作诗词,一定要知晓每一个字的语音,否则无法创作。语音包含声母、韵母、音高、声调、调值、音长、音强、音质等要素。我们知晓每一个字的语音,其实也就是潜在地知晓了这些语音要素,所以才能够创作,一首好的诗词,实际上就是这些语音要素和诗词格律的完美结合。之所以能够创作新韵诗词、粤语诗词和闽南话诗词等方言诗词,表面上看是知晓每一个字的语音,更深层次就是内心潜在的知晓这些语音要素。
      其四,诗词的创作。
      以今天的普通话的语音来推测唐宋语音,改变一下某些字的语音(声调、韵部),从而创作旧韵诗词,是否正确呢?以今天的粤语的语音来推测唐宋语音,改变一下某些字的语音(声调、韵部),从而创作旧韵诗词,是否正确呢?等等。实事求是地说,肯定不正确。隋唐宋时代官话区语音或者洛阳话语音的复杂性远远超过现代的普通话和任何一种方言语音的复杂性,直到现在还无法破译,很有可能永远也不会破译。我国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语音与唐宋语音一致,而且差别都非常大。
      以今天的普通话的语音来推测唐宋语音,改变一下普通话中某些字的语音(声调、韵部),从而创作旧韵诗词,其实是“改良版”新韵诗词,根本就不是旧韵诗词;同理,“改良版”粤语诗词,等等。
      一 隋唐宋时代诗词韵书探讨
      隋唐宋时代所用韵书为601年隋朝的《切韵》,193个韵部;732年唐朝的《唐韵》,195个韵部;1008年宋朝的《广韵》,206个韵部。等等。《切韵》、《唐韵》已经消失,其他韵书内容与《切韵》大同小异,一脉相承,目前我国学者所研究的是《广韵》这部韵书。
      南宋1252年的《礼部韵略》,107个韵部。因为韵书编纂者刘渊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人,且平水刻版业非常发达,所以也称为《平水韵》。原因非常简单,为科举考试而作。只是韵部的合并非常宽泛,实际上太过于宽泛了,对诗词美感应该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的文人实际创作并未完全遵从这部韵书,毕竟会唐宋语音,严格用韵更有美感。不过这部韵书出现不久,南宋就灭亡了(南宋1279年彻底灭亡),唐宋语音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平水韵》取代了原来的《广韵》等韵书,毕竟比《广韵》简单多了。目前的旧韵作者所用韵书为清代康熙年间所编《佩文诗韵》,106个韵部,与上述韵书相似,所以也被称为《平水韵》。
      1234年,金朝被蒙古国所灭;1279年南宋被元朝所灭。由于蒙古国和元朝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加之战争损失了大量人口,人口迁移等因素,蒙古国和元朝时语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元朝开始,已经没有任何官话或者方言与唐宋语音一致,都差别很大。目前的差别更大。
      二 北宋韵书《广韵》的分析
      其一 目前,我国所有官话区或者方言都和唐宋语音差别很大。我国语言专家和学者对于隋唐宋韵书的探索也是个大概,无法复原真正的隋唐宋语音。
      隋唐宋韵书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平上去入四个声部列出来,韵部列出来,韵部所含的字列出来,每一个字的语音用反切法标出来,简单的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简单呢?因为当时的大部分人都处于官话区,语音差别不大,根据反切法就会明确知道每一个字的语音。但是这种标注语音的方法,给后人的研究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现存的资料又非常少,到底每一个字的实际语音究竟如何,无法破译和复原。
      其二 从语音要素来分析,就更明了。
      1 我们把语音分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北宋韵书《广韵》一般认为36到41个声母(还有学者考证,《广韵》51个声母),140多个韵母(还有学者考证,《广韵》160多个韵母)。粤语19个声母,56个韵母。闽南话13个声母,87个韵母。苏州话27个声母,49个韵母。普通话23个声母,39个韵母。
      2 以普通话举例。普通话里有21个辅音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此外还有2个“零声母”w、y。普通话有10个单韵母,a、o、e、ê、i、u、ü、-i(前)、-i(后)、er;有13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有16个鼻韵母,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3 《广韵》中声母又划分为全清声母,次清声母,全浊声母,次浊声母,清浊声母差不多各半。普通话中,m 、n、l、r为浊声母,其他声母为清声母。
      《广韵》中清浊声母加一起至少36个,至少140多个韵母,再细化,《广韵》中小韵母为3600多个;现代粤语小韵母为1600多个;普通话小韵母1300多个(不包括轻声和入声),普通话实际语音存在入声,篇幅太长,单独一篇。
      4 语音还要划分声调:粤语实际口语或者朗读中平上去入4个声部,分为9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唐宋实际口语或者朗读中(《广韵》语音)平上去入4个声部,粗略分为8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如果以粤语的调类划分方法,《广韵》的调类肯定更多,还可以细化;普通话实际口语或者朗读中,平上去入轻声5个声部,10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上入、去入、轻入、轻声)。
      5 声调下还要划分调值。北宋韵书《广韵》调值非常复杂,无法定论,不过平均超过8个调值肯定没有问题,另外,存在实际语音调值,即实际口语中语音调值,实际语音调值肯定数量非常多,远远超过8个;举个例子,平声,由于声母韵母数量巨大,实际语音中平声调值数一定会超过八九个,单单一个平声就这么多个实际语音调值,更不用提总的实际语音调值个数;粤语平均6个调值,由于声母韵母数量比《广韵》少的多,粤语播音员实际语音中平声调值数也就四五个;普通话平均调值10个,看似很多,但是实际语音调值数少,由于声母韵母数量比《广韵》少的多,央视播音员实际语音中平声调值数也就四五个。其他调类更是如此,不探讨了。
      其三 《平水韵》
      目前旧韵作者所用韵书为清朝康熙年间所编《平水韵》,106个韵部,拿来主义,与南宋末年《平水韵》韵书差不多。南宋末年《平水韵》这部韵书是为科举考试而作的,大范围的合并了韵部,以利于科举考试。但是不久南宋就灭亡了。这部韵书并非隋唐宋诗词作者所用真正韵书,当时的作者会讲洛阳话,也彻晓《广韵》等韵书,平时的诗词还是大致按照实际官话语音或者《广韵》等韵书进行创作,毕竟严格用韵更有美感。所以这部韵书并没有语言专家进行研究,没有研究的价值。
      但是不管如何,虽然《平水韵》存在合并韵部过宽这个问题,还是讨论一下吧。创作时,按照韵书创作;朗读时,一定按照实际语音朗读。举个例子,不是非常恰当,不过也差不多,请读者理解,比如,假设《平水韵》韵书中把ing、eng、ong归并为一个韵部,创作时,按照一个韵部创作,但是朗读时,一定要按照ing、eng、ong的实际语音来朗读。
      总结。以上探讨并没有细化,只是大致,还没有探讨音长,音质,音强,多音字等语音因素。关于唐宋时期广大官话地区的实际语音究竟如何,洛阳话的实际语音究竟如何,到底如何朗读,由于目前的资料太少,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三 旧韵诗词实质上已经无法创作
      (一)实事求是的说,旧韵诗词已经无法创作。创作旧韵诗词,实质上内心要有一种潜在的比普通话和粤语更为复杂的语音系统,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并非阅读了大量书籍,背诵了几万首唐宋诗词,《平水韵》韵部倒背如流那么简单。旧韵作者把唐宋语音想的太简单了。目前的资料太少,永远不会破译出真正的唐宋语音,毕竟无法穿越。
      (二)从创作角度探讨旧韵诗词存在的问题(细化)
      其一,声调。目前粗略把唐宋语音分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调,实际上更复杂,声调有高低曲折之分,阴阳(清浊)之分,尤其入声,很复杂,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比如,“仄仄”如何应用?并非仄仄可以随便选择,有些可能应该用“上上”,有些可能应该用“阴上阴入”等等,用万古?还是万代?还是累世?等等。
      其二,音感。众所周知,汉字的发音有的比较清脆,有的比较沉郁,有的比较高昂,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最明显的例子,“推敲”,唐朝人确切的知道这两个字的发音,敲字音感清脆、明亮,推字差一些,所以“僧敲月下门”用了敲字而不用推字,这是原因之一,就是个例子,请读者理解。又如,“黔黎”和“人民”这两个词,同义词,且都是平平,但是哪个合适呢?等等。
      其三,挤韵或者撞韵。一般情况下,影响美感,但是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怎么解决呢?
      其四,诗词中的同韵母或者相似的韵母字数过多的问题。假设一首五绝,只有2个字押韵,还剩下18个字。如果在这18个字当中有几个字平仄不一样,但是韵母相同或者发音相似。一般情况下,影响美感,但是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怎么解决呢?
      其五,声母是分清浊(阴阳)的,发音有非常大的差别。现代普通话基本都是清声母。粤语的声母还没有普通话多。旧韵清浊声母差不多各半,数量庞大。
      其六,调值。唐宋语音调值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定论,恐怕永远也不会有定论,不知道调值,怎么来确定这个字的语音呢?
      其七,音长,音强,复韵,倒韵等就不探讨了。
      其八,多音字如何处理?宋朝韵书《广韵》的多音字太多了。其九,轻声的问题。假设这个旧韵作者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推测唐宋语音,改变了一下普通话里某些字的语音,创作了一首旧韵诗词,结果这首诗词中出现了轻声。怎么办呢?
      其十,唐宋语音声母韵母数量庞大,普通话以及各类方言声母韵母数量很少。以现代的这么少的声母韵母推测唐宋语音,从而创作旧韵诗词,这时旧韵诗词吗?
      四 既然旧韵诗词无法创作,就更不用提朗读了。
      诗词美感,包括两部分,一为内容,一为朗读,缺一不可。既然唐宋语音无法破译和复原,无法创作旧韵诗词,就更不用提朗读了。
      五 目前的旧韵诗词实际上就不是旧韵诗词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这个旧韵作者只会讲普通话,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旧韵韵书《平水韵》倒背如流。某一天,灵感来了,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旧韵诗词,
      但是,问题来了,创作旧韵诗词,内心一定或大致要有每一个字的发音吧,有了这个发音,才能创作。那么,这个发音是怎么来的呢?好多都是这么来的。简单举例。
      上平二冬这个韵部,每一个字的韵母都对应普通话中的ong,eng这个韵部;并且,普通话中ong,eng发音非常相似;但是,有了意外,出现了一个纵字,在普通话里读zǒng 或者zòng,怎么办?把纵字读成zōng吧;其他的字都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读。
      其他韵部类推。
      事实是什么?这个作者是以普通话的发音为主体创作诗词,内心当中只有普通话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只不过其中有些字的发音作了改变,声调韵部作了改变罢了。这是旧韵诗词吗?旧韵诗词是以比普通话和粤语复杂的多的唐宋语音为基础来创作的呀。唐宋语音直到现代还无人能够复原。
      六 总结,说白了,旧韵无法创作,更不用提朗读。另外,诗词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否则诗词必将消亡。
      既然已经彻晓诗词的实质,就应该创作新韵诗词。新韵诗词也是瑰宝,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既是对唐宋诗词的继承和弘扬,更是一种探索和开拓。


      11楼2020-04-26 23:25
      回复
        旧韵诗词根本就无法创作,更不用提朗读。建议不要在创作旧韵诗词了。


        13楼2020-04-27 08:25
        回复
          诚挚感谢各位好友的支持和鼓励。非常的感动。
          新韵诗词的朗读美感确实不如旧韵诗词,笔者更清楚。
          但是笔者为什么不创作旧韵诗词?确实是无法创作。唐宋语音无法破译,笔者没有办法了解唐宋语音,我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新浪微博诗词旭涛


          23楼2020-04-27 22:48
          回复
            和很多诗词作者沟通过,也查阅了大量资料,才弄清了事情的本质。在这里,向这些诗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特别感谢邓小平同志。因为改革开放,国家高速发展,笔者才能查阅到这么多的资料,网络里面,有关唐宋语音资料浩如烟海。也受益匪浅。
            同时,也非常感谢我国的语言专家。非常了不起。唐宋语音残存资料少之又少,而我国语言专家能够研究到目前的高度,实事求是以及严谨的学术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26楼2020-04-28 17:59
            回复
              感谢诗友的鼓励。不瞒您说,最近一年一直不时的通过网络探寻唐宋语音,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唐宋语音,越来越迷茫。也不准备再阅读资料了。唐宋语音,太复杂了,千古之谜。
              最初的目的也是想创作一下旧韵诗词,实事求是地说,旧韵诗词确实美感远超新韵诗词,如果知道唐宋语音,创作一下旧韵诗词,再朗读出来,确实是一种享受。但是创作旧韵诗词,一定要知道每一个字的唐宋语音,否则无法创作。可是查阅了大量资料以后,笔者放弃了,实在没有办法了解唐宋语音。
              目前我国一些语言专家也推测了一下唐宋语音,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存的有关唐宋语音资料太少了,这些语言专家所推测的唐宋语音差别又非常大,到底哪一个语言专家的推测接近唐宋语音呢?又或者推测的都不正确呢?真的是没有办法。不用提其他的,单单说声母和韵母,唐宋语音声母和韵母太庞大了,而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组合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音感。目前,苏州话声母比较多,27个声母,而唐宋韵书40左右个声母;闽南话韵母比较多,87个韵母,而唐宋韵书150个左右韵母。
              另外,现在大部分语言专家粗略将隋朝的《切韵》这部韵书分为8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可是我国一些语言专家并不同意这种划分方法,认为没有这么复杂;而有些语言专家认为,实际情况比这个还要复杂,还能再细化。而且双方都非常有道理。
              隋朝的《切韵》,也许是当时的洛阳话实际语音;也许不完全是当时的洛阳话实际语音;也许是当时的洛阳话与金陵话合在一起的语音;还有可能是东西南北的读书音集合在了一起,而当时的读书音由于五胡十六国的影响,与洛阳话又有了很大不同;各种可能性。每一种都说得过去。
              另外,当时的人按照韵书创作完毕以后,怎么朗读呢?是按照洛阳话来朗读?还是按照韵书的语音来朗读?还是其他的朗读方式?笔者真的感觉特别无奈。如果按照洛阳话来朗读,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来说,洛阳话又不大可能有那么多的韵部,而天下之音,洛阳最正,确是自古公认。
              可以肯定的是,唐朝中期以后,语音已经与隋朝的《切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北宋的诗词创作,更为复杂,有的诗词符合韵书;有的诗词与韵书相差很大,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来创作了。南宋和金朝更为明显,诗词创作不符合韵书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适应这种变化,南宋末年和金朝末年的韵书与隋朝的《切韵》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过南宋末年和金朝末年的韵书只能大致说是当时的实际语音,还保留了一部分已经消失的隋唐语音。很遗憾的是,南宋和金朝不久就灭亡了,如果南宋再有50年左右的时间,估计以当时的洛阳话实际语音为基础的韵书肯定会产生,毕竟文人已经逐渐按照南宋和金朝的洛阳话实际语音来创作了。
              新韵诗词美感确实不如旧韵诗词。可是旧韵诗词已经无法创作,无法朗读。南宋以及金朝的语音已经与隋朝以及唐朝前期的语音有了很大的不同,南宋和金朝文人已经逐渐按照实际语音来创作诗词了。今天的我们也应该以实际语音来创作诗词,不能脱离人民。李白的诗词创作出来以后,马上就可以朗读,老百姓能听的懂,这也是唐宋诗词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并非反对旧韵诗词,旧韵语因太复杂了,无法破译,旧韵诗词无法创作,无法朗读。如果今天已经破译了旧韵语音,创作旧韵诗词当然没有问题,体会一下唐宋诗词的美感不也很好吗。
              道法自然;有些事情已经回不去了,应该面对现实。
              道法自然;有些事情已经回不去了,应该面对现实。


              32楼2020-04-29 1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