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我们一起飞吧 关注:230贴子:10,489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
这种类型题常见的问法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回答这种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意与境的有机统一体,“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或场景氛围。境是抒发情感的依托,所以本题答案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境+意。
为了更好的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意,同学们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比如(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含义,详情见本人其他日志)
解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二步具体阐释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描述时,忠实于原诗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这是一幅优美和谐的春景图。(步骤一)阳光普照、水碧山青、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春光明媚、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达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详情见本人其他日志)
解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静中有动 寂中有声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阑干:纵横的样子。月没参横,北斗阑干。月明星稀,轻,有一点。小桥寂寞,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静中之动反衬深夜的沉静)
第三种模式:分析诗歌语言
分析诗歌语言又分为分析语言特色和炼字,这种类型题以炼字题居多。
(一)语言特色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详情见本人其他日志)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
春 怨
金 昌 绪



1楼2009-10-05 17:05回复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朴实自然,口语化特征明显,又有生动活泼之感(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一下把人带入了女子的生活场景。“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思想内容
    提问方式: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或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和手法、意境、画面结合起来考查,这是综合性较强的一种题型,必须以前几种模式作为解答基础。同时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作品产生的某个时代的风貌,诗词的前面“序”,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虽然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思想感情是什么,第二步,看题目、作者、序、注释、题干并适当结合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分析阐述。第三步,对诗中涉及到的意境、手法等分析概括。第四步,落实思想感情和主旨。
    示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提问:“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回答: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第一步)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第二步)“遥怜”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第三步)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第四步)
    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自己也想勉强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战乱中,无人送酒助兴,原因题中暗点行军,战火纷飞中,断壁残垣间,一丛菊华寂寞的开放,不仅惜花思乡,更寄托同情和渴望。 
    总结:以上我们主要是针对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规律对4种设问模式的答题思路作以引导,它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的指导,希望大家在训练中注重步骤意识,体现答题的清晰思路,改掉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要点的毛病。
    


    2楼2009-10-05 17:05
    回复
      2025-05-24 05:25:00
      广告
      恩,是好帖。谢谢楼主


      4楼2009-11-18 22:37
      回复
        不错阿。我每次写这个都是8分得2分。悲剧


        IP属地:广西5楼2009-11-22 20:35
        回复
          • 113.14.80.*
          我是一般般的~~~怎么办啊??


          6楼2010-02-11 13:10
          回复
            回复:6楼
            多练习,这个就是写得多了感觉就出来了


            7楼2010-02-11 13:35
            回复
              看样子还是要多练习才能成功啊~
              一定得要努力了~~~


              IP属地:日本8楼2010-02-18 00:08
              回复
                • 119.181.17.*
                好太棒了


                9楼2010-02-19 10:28
                回复
                  2025-05-24 05:19:00
                  广告
                  我把这个添加到我收藏里面了


                  10楼2010-02-19 16:56
                  回复
                    回复:10楼
                    谢谢捧场~~~  


                    11楼2010-02-19 19:17
                    回复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12楼2010-02-19 21:56
                      回复
                        我顶   这次考试我8分就2分


                        删除|14楼2010-02-25 23:14
                        回复
                          我撞死!!!!!!  
                          那个括号里面的见本人日志。。。。。。这是我转载的。。。。。。所以也就请大家直接无视那句“见本人日志”。。。。。。。。。。。。。。


                          15楼2010-02-25 23:25
                          回复
                            原文作者空间里的日志就两篇,我全发到贴吧了,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775730297&z=651413692&pn=0&rn=30&lm=0&word=2011%CE%D2%C3%C7%D2%BB%C6%F0%B7%C9#6775730297
                            和这个帖子配套起来看


                            16楼2010-02-25 2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