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3,452贴子:14,756,285
  • 4回复贴,共1
初次发贴,水平有限,恳请各位大神指点。


1楼2020-02-27 16:29回复
    第一回 背景:历史规律是不可靠
    纵览古今岁月横,如烟往事太纷争。杯茶谈尽天下事,不过浮云一层层。
    三国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书籍、游戏、影视不停的吸引着大家。
    话说天下大势,除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外,还有一个规律就是一组矛盾:谁可靠VS谁当老大
    怎么说?
    周朝分封子弟,结果最后都不听话,反而犯上,这就叫做儿子不可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很多人想当老大。结果秦国成为了老大,但是秦国就做了两代,胡亥把哥哥扶苏害了,还杀害了所有的兄弟姐妹,这就叫做兄弟不可靠,陈胜直接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想当老大,项羽、刘邦也想当老大。结果刘邦当了老大,到了汉朝,七王之乱,重复者儿子和兄弟不可靠。怎么办?刘邦的老婆吕后实际控制了汉朝,接着窦太后也干政,而且干了汉景帝、汉武帝两代的政。逼得汉武帝最后把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杀了,以防止太后干政。但想预防哪有那么容易,因为汉朝的特点就是皇帝老婆家人是选拔干部的重要来源。到了王政君王皇后那里,更不得了,她是汉元帝刘奭shì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这老太后可不简单,一掌权马上把自己七个兄弟封侯,造成王家子弟皆公卿,最后他的侄子王莽干脆自己上当了皇帝,改立新朝。这说明什么?老婆和娘家人更不可靠。
    刘秀好不容易重新建立了东汉,却也没有吸取教训,从东汉章帝开始,东汉皇帝继位年龄普遍不超过20岁,例如汉章帝刘炟,十九岁称帝,三十四岁就去世了,还有汉和帝刘肇,十岁称帝,二十七岁去世,接连好几个东汉皇帝都是称帝时年龄不超过二十岁,驾崩时不超过四十岁。这就是子幼母壮,太后怎么办?怎么管理国家,就得靠娘家人,也就是她的亲戚管理。这些人权力会被无限放大,比如梁皇后的兄弟大将军梁冀,被人们称为“跋扈将军”,还毒死了汉质帝。大臣没人敢替皇上出头,皇上长大了想夺回权力怎么办?就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从小看皇帝长大的这帮人。汉和帝、汉顺帝、汉桓帝都依靠宦官的力量,从外戚手里重新掌握了皇权,朝政也回到了原来的正确轨道上,但宦官掌权了就也想控制权力,所以说宦官也不可靠。但是宦官专权并不是宦官故意这么干的,实际上是皇帝让的。但权力是个迷人的东西,宦官掌权和外戚专权就相互交替吧,按下葫芦浮起瓢。
    到了汉灵帝时期,利用宦官重新掌权。他立了老婆何皇后,他的大舅子也就是皇后的哥哥何进本来是个屠夫,但也按照上面的规律做了大将军,像袁绍、曹操这些人,都是何进的部下。历史继续这样的规则,何大将军继续与宦官们相互厮杀,但在他们这一代做了个了结,何进先杀了个宦官,又被宦官们杀了,袁绍替他报仇,杀死了所有宦官,外面黄巾军已经动摇了皇帝的基础,接着董卓进京,架空了皇帝,皇帝没有了权力,他的老婆以及老婆的亲戚,他身边的宦官自然也没有了权力,所以说是董卓终结了外戚和宦官的交替转正。而这就是三国开端的真正大背景。而这些所有不可靠的人都是先让皇帝觉得可靠,而掌握权力,接着变成了不可靠,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
    要说这黄巾军如何动摇了皇帝的基础,董卓又如何终止了汉朝宦官外戚的轮盘赌,且听下回分解。


    2楼2020-02-27 16:30
    回复
      第二回 张角:被历史裹挟着前进与神奇的历史周期律
      苍天未死,黄天没立,岁在甲子,天下大乱
      面对乱世,人们受尽了苦难,张角作为一名神医,治好了不少人,他还想治好这个社会。社会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非常的复杂,远不是医术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里有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一、 理念上有问题:张角学的是《太平要术》,也叫《太平经》系东汉黄老道重要经典。而有意思的是汉朝初年也是以黄老学术作为治国的理念,讲究的是无为而治。所以从理念上来讲,张角的理念和汉初的治国理念有同源性,这如何去起义。
      二、 从五行来看:秦国数水德,重黑色。土克水,汉朝数土德,重黄色。张角黄巾起义,也是黄色。张角还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也属于土德,土怎么克土?
      三、 后人尊张陵为天师,张角是贤师,张鲁叫系师。他们都拥有《太平经》,不过版本不同,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张天师创建了五斗米教,他的孙子张鲁继承该教,并建立相应政权,张角建立太平道,本来影响更大,但因黄巾起义,最后消失。但他创建的天、地、人的概念却为后来道教所引用。张角也号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张梁号称人公将军。
      这里面我们不禁会有疑问,张角的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他的影响力已经很强了,为何不能像老子、孔子这样的先贤那样名垂青史不好。
      但历史妙就妙在,潮流势能的另一面,从某种程度来讲,张角的在当时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老子和孔子,由于通过治病和宗教传播,他的跟随者可能更加忠诚和坚定。这种强大的势能会使张角对自己和自己的能量产生错误的判断,而他身边的人也想成功,就变成了强大的历史势能,裹挟着张角往前走。又比如:李世民玄武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朱元璋起义,袁世凯称帝,都是被这种势能裹挟着前进。
      不同在于谁能够顺从并驾驭这股势能,这与他们过去的经历有着直接的相关。
      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就是神奇的历史周期律:谁是第一个跳出来运用势能的往往都会失败。如秦末陈胜、汉末张角、唐末黄巢、元末韩山童、明末李自成、清末洪秀全。
      张角无论从理念、五行、历史周期规律来看,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掀开了历史的另一个大趋势,谁能二次抄底成功,汉朝的这座房子在他的摇晃下已经摇摇欲坠了。
      谁又给了汉王朝最后一击,让它彻底失去了对权力的控制力,且听下回分解。


      3楼2020-02-27 16:30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27 19:43
        回复
          第四回 袁曹孙刘,四大天王
          你方唱罢我登场,看谁能够笑最后。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四个人分别代表了,贵族世族集团,新兴官僚集团,地方豪强集团,*丝逆袭势力。在终结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这个过程后,那么大家都想争夺这个权利。恰巧是这四个人代表了广大的各种利益集团争夺这场权力的游戏。
          又是这四个人分别参加了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但也有意思的是,这四个人最后都没有成功权利的游戏,他们都没有玩到最后。他们四个人本来都有共同的组织,目标也都有着强烈的个人抱负,在组织目标与个人抱负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四个人选择了不同道路,结果就是如此。之所以说是三国,而不是四国,是因为袁绍,它主要靠的是,官二代和家族的势力,而且袁绍最先被消灭,所以他并不是权力的游戏的主要玩家,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各自有各自突出的优点,他们都善于笼络人才引人才,并且依靠他人来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杰出者,但是他们也都各有各自的不足,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统一天下。
          与汉初的刘邦相比,刘邦的看人用人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超过了这三个人,史书上讲,刘备有汉高祖刘邦的一些气质类型,但实际上差一则很大,刘邦贪财好色,喜欢喝美酒,嗯,他的性格特征表现的更为强烈一些,而刘备比较老谋深算,深沉一些,自己不好的性格特征,一点点都没有流露出来,可以说,他似乎是一个完人。但实际上刘备它有很多的不足,他在看人方面比较强,但并不如刘邦在用人方面差距就更远了,同时,他的组织具有很强的个人义气,兄弟感情在对他人有着较强的排斥性,他的组织更像是黑社会,而非正规的权利的组织,所以,这样的组织,所以,这样的组织,所以,所以他的组国当中比较弱,而且比较容易灭亡的一个,综合来看,诸葛亮是比不过张良的计谋,而关羽,张飞,赵云也比智勇双全的寒性差距非常之大,而且他还没有萧何这样的人物,所以这个组织的是无法与刘邦相媲美的。曹操也许是这里人,一个真正的高手,他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势对刘备的评价时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对孙权的评价,可见她对对手的分析是很到位的,而这恰恰是孙权和刘备所不具备的孙权刘备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他们对对手的分析却并不到位,这是诸葛亮隆中对当中所没有涉及到的部分。
          曹操作为新兴官僚集团,在这场权利的游戏当中,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他特别聪明善于谋略,在关键时刻取得了较大的优势,他用携天子以令诸侯,这其实就是总结以前外戚宦官董卓之所以权力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控制了天子利用控制天子再来,天下就相对容易多了,然后呢?对人员的分析,对人才的比较,使得她步步占据了优势。他他家族的兄弟夏侯氏曹氏本来就出了很多的人才。他在官渡战之战中,也成功的吸引了对方的人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如果他在赤壁之战中,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足够的小心,足够的谨慎,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和对方的不足,中国就有可能提前统一,他也可能提前完成伟大的功绩,那么,中国的老百姓可能提前就会过上相对好一点的生活,但是历史从来不能假设,这就拉开了三国的大幕。


          5楼2020-02-28 1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