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狮爷崇拜乃闽南文化一大特色,主要流行于闽南的泉漳二郡与台湾省。古代漳、泉即有雕刻狮镇风、镇邪的道教风俗。”道教的堪舆家认为“甲卯为风水之大忌”,古刻“石头风狮”以镇风。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盛行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兴庙敬奉。先民笃信万物有灵,往往将自然形象的力量归集于某一种神灵或动植物。清人林盰眜《金门志》记载:“隆冬海风飙骤,飞沙滚尘。东方滨海村家,沙压于室垺,夜栖宿房庐,旦已闭塞,辟除之,始得出入”,足见当时金门沙尘暴之惨烈。在科学技术、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深受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疾苦的老百姓除了向天祈祷外,都把镇风治沙的愿望,寄托于风神并塑造出各种风貌和神性的风神。手持令旗、朱笔与帅印等斩妖除魔法器的风狮爷,就这样在老百姓的企盼中诞生了。不同的是,风狮爷是一尊以扬善除恶为己任、独挡风雨且没有庙宇的露天神,老百姓为感激它,给予它隆重的礼遇。于是由卧而仰而立,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人性化的“爷”和民间之神。
风狮,于是就有了“风狮爷”、“石狮爷”的尊称,民间艺人把它塑造成集兽、人和神三者于一身,具有狮面人身的图腾和人性化的石狮子雕像。《绘图鲁班经》“凡置瓦将军者,皆因对面或有兽头、屋脊、墙头、牌坊脊,如隔屋见者,宜用瓦将军”。传说风狮爷背上的武士是封神榜中的申公豹或黄飞虎的化身,也有说是蚩尤和赵公明的化身,《新金门志》也说 “人家屋上,每见有陶质瓦兽,作狮子张口状,亦有作擐甲将军状,名曰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