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系列(四)
原创作者:彭熠
详见公主号:读心师
彭老师:你好!
我现在每天都要给自己好多次的量体温,咳嗽几声都很恐惧,我总担心自己会患上新型冠状肺炎,每天神经兮兮的,我是不是心理出现了问题?我也在网上查询了相关的资料,说这次疫情很多人都会出现“疑病症”的反应。什么是“疑病症”?你能给我回信吗?速盼。
焦急的张峰(化名)
张先生:你好!疫情对我们的考验不只是身体层面的,还有心理层面的,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很多时候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而是心理出了状况而不自知,心理先垮了,这对于防护是很不利的。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有所察觉,进而做好情绪疏导。这次疫情确实来势汹汹,导致很多人在应对疫情时精神过度紧张,出现了一些心理紊乱甚至是患上了“疑病症”。

1、什么是“疑病症”?疑病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也叫做病理性健康焦虑,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持久的、先占的观念。比如说这次的新型冠状肺炎,很多疑病症患者内心都会持续有这种观念, “我虽然没有去医院进行诊断,但总是觉得我有肺炎症状,我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时也会有这种焦虑和恐惧,但并不持续,而疑病症患者却持续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以至于严重干扰自己的工作、生活,这就需要及时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机构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2、疑病症患者都有哪些表现?这次疫情中,很多疑病症都会有下列表现:(1)非常敏感自己身体出现的不适以及体温的变化,也有的人则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胃疼、胸闷等身体不适现象;
(2)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询相关的疾病症状;
(3)脑海里不断回忆自己的行动路径和接触的人员,反反复复回想;
(4)回避一切他们认为可能构成健康风险的地点和活动;
(5)反复洗手、消毒、量体温,停不下来,反复纠结一些细节问题。
疑病症患者其实是公共安全问题里最敏感的人群,在疫病流行时期,他们会比平时更加脆弱、敏感、惶惶不可终日。比如说每天一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刷新闻,看看疫情的最新进展,不看吧,心里没着没落地紧张;看了吧,心里更紧张,然后一个可怕的念头袭来:天哪,我不会被感染了吧?随后就开始过度敏感自己的身体变化,一会儿一量体温,一会儿一洗手,稍微咳嗽了几声,就吓得夜不能寐。口罩漏了一个小缝、不小心摸了下眼睛,都有可能让他们觉得死期将至。因为疑病症患者内心总被自己可能患上疾病的怀疑和恐惧所充斥,反而因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容易导致一些躯体化反应,比如咽喉疼痛、气短咳嗽、睡眠不佳、体温波动大,而这些症状反过来则又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疑病症应该如何来进行自我调节呢?
(1)脱离压力源不要每天过度关注关于疫情的负面信息,将每天关注疫情疾病的信息时间控制在四分之一,主动转移你的注意力,多看一些快乐的影视作品,多做一些家务或者看一些充电的书籍。心理学家发现, 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让我们感到忧虑,而是我们关于这些事情的想法让我们焦虑。
(2)学会释放不良情绪
不要凡事闷在心里,要勇于“说”,勇敢表达,倾诉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情绪的途径。主动去联络亲戚朋友,亲友间通过聊天、问候都可以获得互相的支持,这是心理健康重要的保障。也可以多陪陪孩子或者是父母,情感是一个人应对焦虑最好的稳定剂。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通过自我表达、写日记等来倾诉心声,释放情绪。
(3)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信心既然对自己的身体有担心,那就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增强自己的信心。要让自己“动起来”,包括运动、手动、心动和眼动。比如说除了室内健身运动,还可以通过画画(手动),冥想、瑜伽(心动),看电影、读书(眼动)、唱歌(嘴动)等方式进行锻炼和解压。在心理学上,人类在面对危险时的应激反应是行动,而后才是放松下来,所以“动起来”是人类压力的重要排解方式,加强这些身心的锻炼也会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4)积极正面的暗示疑病症在心理学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强烈的负面心理暗示,当你总觉得自己发烧了,慢慢地就真有可能发烧;你总觉得自己会咳嗽,慢慢地就真的开始咳嗽,因此,我们要学习进行心理上的自我干预,学会积极正面的自我暗示,而不是被这种焦虑恐惧所控制.
(5)学会放松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有“幽默感”,学会笑对困难, 调侃、解嘲、段子、笑话都对克服焦虑有所帮助。也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放松的方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比如:自我催眠、呼吸训练、正念等。需要提醒的是,轻度的疑病焦虑可以遵循这些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如果自己无法排解,必要时需要求助于专业人员的介入,比如心理咨询师、医生、社区工作者等。
原创作者:彭熠
详见公主号:读心师
彭老师:你好!
我现在每天都要给自己好多次的量体温,咳嗽几声都很恐惧,我总担心自己会患上新型冠状肺炎,每天神经兮兮的,我是不是心理出现了问题?我也在网上查询了相关的资料,说这次疫情很多人都会出现“疑病症”的反应。什么是“疑病症”?你能给我回信吗?速盼。
焦急的张峰(化名)
张先生:你好!疫情对我们的考验不只是身体层面的,还有心理层面的,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很多时候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而是心理出了状况而不自知,心理先垮了,这对于防护是很不利的。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有所察觉,进而做好情绪疏导。这次疫情确实来势汹汹,导致很多人在应对疫情时精神过度紧张,出现了一些心理紊乱甚至是患上了“疑病症”。

1、什么是“疑病症”?疑病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也叫做病理性健康焦虑,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持久的、先占的观念。比如说这次的新型冠状肺炎,很多疑病症患者内心都会持续有这种观念, “我虽然没有去医院进行诊断,但总是觉得我有肺炎症状,我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时也会有这种焦虑和恐惧,但并不持续,而疑病症患者却持续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以至于严重干扰自己的工作、生活,这就需要及时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机构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2、疑病症患者都有哪些表现?这次疫情中,很多疑病症都会有下列表现:(1)非常敏感自己身体出现的不适以及体温的变化,也有的人则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胃疼、胸闷等身体不适现象;
(2)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询相关的疾病症状;
(3)脑海里不断回忆自己的行动路径和接触的人员,反反复复回想;
(4)回避一切他们认为可能构成健康风险的地点和活动;
(5)反复洗手、消毒、量体温,停不下来,反复纠结一些细节问题。
疑病症患者其实是公共安全问题里最敏感的人群,在疫病流行时期,他们会比平时更加脆弱、敏感、惶惶不可终日。比如说每天一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刷新闻,看看疫情的最新进展,不看吧,心里没着没落地紧张;看了吧,心里更紧张,然后一个可怕的念头袭来:天哪,我不会被感染了吧?随后就开始过度敏感自己的身体变化,一会儿一量体温,一会儿一洗手,稍微咳嗽了几声,就吓得夜不能寐。口罩漏了一个小缝、不小心摸了下眼睛,都有可能让他们觉得死期将至。因为疑病症患者内心总被自己可能患上疾病的怀疑和恐惧所充斥,反而因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容易导致一些躯体化反应,比如咽喉疼痛、气短咳嗽、睡眠不佳、体温波动大,而这些症状反过来则又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疑病症应该如何来进行自我调节呢?
(1)脱离压力源不要每天过度关注关于疫情的负面信息,将每天关注疫情疾病的信息时间控制在四分之一,主动转移你的注意力,多看一些快乐的影视作品,多做一些家务或者看一些充电的书籍。心理学家发现, 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让我们感到忧虑,而是我们关于这些事情的想法让我们焦虑。
(2)学会释放不良情绪
不要凡事闷在心里,要勇于“说”,勇敢表达,倾诉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情绪的途径。主动去联络亲戚朋友,亲友间通过聊天、问候都可以获得互相的支持,这是心理健康重要的保障。也可以多陪陪孩子或者是父母,情感是一个人应对焦虑最好的稳定剂。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通过自我表达、写日记等来倾诉心声,释放情绪。
(3)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信心既然对自己的身体有担心,那就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增强自己的信心。要让自己“动起来”,包括运动、手动、心动和眼动。比如说除了室内健身运动,还可以通过画画(手动),冥想、瑜伽(心动),看电影、读书(眼动)、唱歌(嘴动)等方式进行锻炼和解压。在心理学上,人类在面对危险时的应激反应是行动,而后才是放松下来,所以“动起来”是人类压力的重要排解方式,加强这些身心的锻炼也会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4)积极正面的暗示疑病症在心理学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强烈的负面心理暗示,当你总觉得自己发烧了,慢慢地就真有可能发烧;你总觉得自己会咳嗽,慢慢地就真的开始咳嗽,因此,我们要学习进行心理上的自我干预,学会积极正面的自我暗示,而不是被这种焦虑恐惧所控制.
(5)学会放松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有“幽默感”,学会笑对困难, 调侃、解嘲、段子、笑话都对克服焦虑有所帮助。也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放松的方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比如:自我催眠、呼吸训练、正念等。需要提醒的是,轻度的疑病焦虑可以遵循这些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如果自己无法排解,必要时需要求助于专业人员的介入,比如心理咨询师、医生、社区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