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吧 关注:3,218贴子:6,630
  • 18回复贴,共1

当我们生活时,理智服务于情绪。而当我们感到虚无时,情绪服务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们生活时,理智服务于情绪。而当我们感到虚无时,情绪服务于理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02 19:05回复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生活时,人以情绪为主。什么是情绪,就是一切的欲望,想要得到,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会高兴会难过会懊恼会同情会有这一切情绪,此时我们的理智只是在帮助我们达成那些欲望以及躲避坏情绪。这个时候情绪欲望才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我们为了美食,肉体,他人的精神而去追求,理智来辅助我们追求。此时我们才是一个活在当下有血有肉的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3-02 19:12
    回复
      而当我们感到虚无时,此时情绪服务于理智,也就是理智占了上风。此时我们知道了什么都会消失,什么都会归于空境,也就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但是当我们这样想并不是不带任何的情绪,我们会有深深的无力感。所以当“虚无”这两个字从脑海中蹦出来的时候就说明了我们是人,我们还有情绪,才会觉得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那一定很“虚无”吧。倘若有百分百的理智,也就不会执着于虚无,更不会有人创立贵吧来探讨虚无。因为虚无或不虚无,万物存在或又不存在,都与我无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3-02 19:28
      回复
        以上,为个人来贵吧两年后的拙见,欢迎来交流,一个人好无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3-02 19:29
        回复
          个人觉得“虚无”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理解。偶尔感到虚无,和长期感到虚无甚至受到虚无的折磨,和某些哲学家所说的虚无主义都是需要被区别分析的不同现象。沿着海德格尔的分析,以及我个人对辩证法的皮毛见解,正是因为虚无和实有一样存在着,而且,虚无甚至在逻辑上先于实有,只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于用种种存在者试图掩盖虚无,虚无才会被压抑,很难被察觉(尤其是在西方的形而上学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承认虚无,向虚无开放的)。偶尔的虚无感其实是人对存在的领悟。而长期感到虚无,觉得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没有价值和意义,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则很可能是低自尊心理所引发的症状,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童年的不健康依恋经验或是成长过程中的被否定都会引起低自尊(低自尊并不是自卑)。作为哲学命题的虚无主义则几经演变和阐释,内涵和外延都以及远远大于费希特,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早期先驱的思考,并且经由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和黑格尔与马克思等思想家所提出的异化命题纠缠了起来。二十一世纪的虚无主义研究应该考虑是否要再保留这个所指日益模糊的概念。哲学家所提的虚无主义是针对一种观念,一种现象,甚至是一种实践方式,和心理上的虚无感大相径庭。希望每个被无价值感所困扰甚至折磨的人先从心理学的层面寻求帮助和干预,而不是以“哲学探究”的方式耽误了早期治愈的时机。(偶发闲愁或者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的人 则除外,毕竟是在正常的范围内,应该得到鼓励对自己一贯坚持的立场和观念进行怀疑和批判)


          IP属地:浙江6楼2020-03-16 22:09
          收起回复
            感觉自己没有情绪了,难怪这么虚无,太理智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3-17 13:14
            收起回复
              经历了太多的凄惨,自然就会认为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IP属地:四川8楼2022-06-22 08:51
              收起回复
                我认为情绪到了极致也就虚无了,当然痛苦这种如同跗骨之毒的除外,其他情绪高涨之后往往就是你所说的虚无,而痛苦不会,它会慢慢的积累,慢慢的蚕食你,用回忆慢慢的如同蟒蛇捕食般的绞杀你,往往痛苦的良药就是虚无,我认为这种虚无不是消极的,它表现出的是我们对情绪释放给外界之后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种保护,但在生活中往往很多人把空虚寂寞当成虚无,进行一种自我式的精神呻吟,这不是虚无,这是痛苦。所以在不能分清虚无和空虚之前,要乐观的思想。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7-06 03:38
                回复